“甬人孝子第一人”董黯
董黯,字叔達,一字孝治,生於東漢時。董黯父親早亡,自幼和母親相依為命。董母操持家務,勞累過度,導致失明。董黯盡心盡力,擔水醫治娘親,孝行感動上蒼,地湧甘泉。史稱“甬人孝子第一人”,寧波慈城、北侖等地曾有五座董孝子廟,現在祖關山仍保留著一座董孝子廟。
漢朝的時候,句章城裏有一姓董的人家。相傳,董家乃是江都相董仲舒的後人。隻是董家人丁不夠興旺,家中隻有孤兒寡母。兒子董黯和母親相依為命,艱苦度日。得空時,董母便給董黯講聖人舜孝感天地、曾子齧指痛心之類的孝行故事。
董黯長到十五六歲時,母親病了。人日漸黃瘦,更讓人心疼的是雙目也失明了。董母的病是終日勞累所致,為了讓兒子和自己能有口飯吃,董母白天幫別人漿洗衣被,夜裏縫補衣衫,日夜不息,身體就這樣垮了。
董黯一邊侍奉母親,一邊四處求醫問藥。有一天早上,董黯又去藥鋪買藥。掌櫃看到董黯為母治病,終日奔波,年紀輕輕竟愁生滿頭白發,心中不忍,就對董黯說:“孩子,我看你母親的病也不是一般郎中能醫治得了的,我聽說城東有座土地廟,你不妨去求求土地神吧。”董黯聽了,忙作揖道謝。
來到土地廟,董黯見門口站著一位須發皆白的老人,肩背醫箱,似廟裏的神像一般。董黯連忙上前,跪請老人為母親治病。老人點頭答應了。
董黯引老人來到家裏,服侍母親坐好。老人看了看董母的眼睛,皺緊眉頭,歎了口氣,說道:“孩子,你母親的眼疾不是一般藥能治的!”董黯心裏牽掛母親,聞言頓時心灰意冷,哭著叫道:“老天爺啊,世上的郎中竟個個都這般無能,我的娘親這輩子就再不能見光明?”老人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其實,要治你母親的眼疾也不難,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董黯以為老人要多些酬金,就說:“隻要你能治好我娘的病,要我做什麼都願意!”老人盯著董黯說:“我不要你的錢,我要你的誠心和孝心。”“誠心?孝心?”董黯疑惑地問。
老人一字一句地說:“此去城西有大隱溪,舀取此溪的源頭活水兩桶,每日早晚用水洗眼,三月之內就可治愈你母親的眼疾。”
董黯沒想到醫治母親眼疾的藥竟是溪水,不由得呆了。老人說:“所謂活水,桶裏的水不能進塵土,擔水途中不能停放或者用來解渴,否則,就全無療效。”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董黯挑著水桶直奔大隱溪。董黯翻過幾座山,在幾個樵夫的指點下,終於在一處峭壁上找到了溪水的源頭。董黯手抓著野藤,把身子探出去,用水桶去接那細細水流。山風陣陣,董黯的身子不由晃動起來。好幾次,董黯差點被風吹下峭壁。但為了母親的眼睛,董黯竭盡全力堅持著,終於接滿了兩桶水。
中午,熱辣辣的太陽直射頭頂,豆大的汗珠從額上滾落下來,流進嘴裏,鹹鹹的。肩頭被水桶擔壓得酸痛,嗓子眼像是冒了煙似的。桶裏的水,嘩啦嘩啦地響。董黯多麼想放下桶擔,坐在樹蔭下,咕嘟咕嘟地喝一肚子。但一想到老人的話,又想到母親用了溪水後,眼睛就可以複明了,他便又來了精神。
一輪圓月掛上了夜空,月光下,那個肩挑水桶的小夥子終於走進了董家的院子。“娘,溪水來了,快來洗眼吧!”說完,他就累倒在地上,睡了過去。
在睡夢中,董黯又夢見了那個白胡子的老人。老人對他點點頭,說:“好孩子,難得你對娘親一片孝心,為免去你取水之苦,明日城北有甘泉噴湧,可取而代之。”說完,老人便不見了。
次日,董黯來到城北,果然看到有一股泉水從地裏汩汩流出。後來,董母用董黯挑來的水洗眼,果然治愈了眼疾。在城北湧泉之地,人們便挖了一口孝子井,那井水和大隱的溪水一樣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