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發生說
宗教與文學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這點集中表現在歐洲中世紀。
赫爾德:詩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聯係在一起的。
格羅塞:《藝術的起源》:追求情感表達就是藝術的目的。實踐活動追尋外在目的,審美活動以情感表達為內在目的,遊戲介於二者之間。格羅塞把藝術也當成一種宗教。
★遊戲發生說
認為文學源於遊戲或本質上就是遊戲。
康德最早從理論上係統闡述遊戲說,認為藝術是“自由的遊戲”,其本質特征就是無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換言之,藝術作為自由的遊戲,就是合目的性和無目的性、有意圖性和無意圖性、藝術和自然的統一。
斯賓塞、席勒:“過剩精力”是文藝與遊戲產生的共同生理基礎;動物的遊戲局限在身體運動的方式,而人還有想像力的遊戲;人的藝術活動是一種以審美外觀為對象的遊戲衝動。遊戲衝動創造了一個活的形象。
德國學者穀魯斯:遊戲有隱含的實用目的;藝術活動可以歸結為“內模仿”的心理活動,它在本質上與遊戲相通;
★勞動說(文學發生根本原因的揭示)
該派認為勞動是文學產生的原因。
1、勞動提供了文學活動的前提條件,勞動滿足了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之後才能從事其他活動;
2、產生了文學活動的需要,勞動中為了協調行動,交流情感與信息,減輕疲勞等;
3、構成了文學描寫的主要內容,《擊壤歌》《彈歌》;
4、製約了早期文學的形式,早期文藝是詩,樂,舞三位一體結合,這種早期文藝形式同勞動過程直接相關;
普列漢諾夫《沒有地址的信》中考證了舞蹈動作來自采集種子的勞動活動。
二、文學的發展
1、文學活動發展的動力和原因的探討
★社會風氣與時代變化
劉勰《文心雕龍時序》:“歌謠文理,與世推移”,“文變染乎世情,興廢係乎時序。”
★黑格爾的理念:文藝發展不過是作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對文藝產生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藝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為物質形態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長的要求,理念運動的不同階段就有不同藝術類型來表現它。
★弗萊:循環動因
文學的發展的內在動因與自然界四季“循環”一樣;春天對應為喜劇;夏天對應為傳奇;秋天對應為悲劇;冬天對應於缺乏正麵目標的諷刺文學;
★普洛普:《民間故事形態學》:從一百多個俄羅斯神話與民間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種功能,各個不同的民間故事無非是這三十一個功能不同組合下呈現的不同樣式。
★列維-斯特勞斯:《結構人類學》俄狄浦斯神話流傳中形成了不同變種,不同“版本”,它們都體現出大體相似的“主題”,即“過分強調人的血緣關係與過低估價人的血緣關係”的矛盾。該神話的不同變種無非是由同一些紙屑組合成了不同圖像。
2、文學發展的根本力量是生產勞動
生產勞動並不是文學發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層建築一些觀念以及涉及文學發展的製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響;
經濟因素隻是在最終的意義上作為文學發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的因素;
3、馬克思指出,物質生產與藝術生產發展存在“不平衡關係”:
a、某些文藝類型隻能興盛在生產發展相對低級的階段,如古希臘神話和史詩;
b、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並不是呈正比例的,如18世紀的德國和19世紀的俄國;
平衡關係:經濟的、物質生產活動的發展水平最終製約文學發展水平
第四章文學活動的審美意識形態性質
一節、文學的含義
一、文學概念三義
廣義文學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麵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
狹義文學才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學,即包含情感、虛構和想象等綜合因素的語言藝術行為和作品,如詩歌、小說、散文、劇本等文類。
“美的藝術”:文學、音樂、戲劇、繪畫、雕塑、書法、電影
折中義文學:介乎兩者之間難以歸類的口頭或書麵語言作品。如一些政論散文。
二、文學作為文化
在中國魏晉以前和西方18世紀之前,文學通常被作為一般文化形態即廣義文學看待。文化形態即廣義文學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