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往前趕路 往前趕路(1 / 3)

第一輯 往前趕路 往前趕路

七月,驕陽似火。我在路上,我告訴自己,我得不斷地往前趕。

這是一個周末,空氣中彌漫著灼熱的氣息。我乘坐了一輛開往寧波市區的公交車,車廂裏擠擠挨挨,人滿為患,大大小小的行李堆放在過道上。好不容易,我找到了一處可以扶手的地方,車輛在緩緩向前行駛,車窗外流動的風景讓我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

一年前,我也是這樣來來回回,不知疲憊地穿梭在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那時,我對自己的人生有過簡單的規劃,一年中,我需要完成比如學車、比如出書之類的人生目標。人一旦忙碌就會忽略很多事情,時至今日,驀然回首,我才發現自己居然遺忘了一件極其重要的事——對於知識的積累和沉澱,我的所知是少之又少,我告訴自己,該去學習充電了。

記憶中,廣東的打工作家安子當初隻有初中文化,她在文學上的進步除了自己的勤奮好學外,離不開她參加成人教育時大學老師對她的輔導。聽說後來,這位老師成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而在《人民文學》上刊登《在鎮裏飛》《匿名者》等打工文字的塞壬,她本身就是從某大學中文係畢業。我知道,知識的積累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在這個夏季,作為一個追夢的文學愛好者,我參加了漢語言文學班的進修。

汽車在柏油馬路上走走停停。此時,車廂後排座位上傳來了小孩啼哭的聲音。小孩子大概是渴了,他的母親在行李袋中四處翻找攜帶的飲水壺。在一陣手忙腳亂中,牙膏、洗衣粉擺放了一地。幾經努力,終於找到飲水壺時,小孩子開始破涕為笑了。這是一輛從大榭開往寧波火車南站的公交車,車廂裏一片寂靜,大多數乘客的臉上寫著歲月磨礪的滄桑,看得出,他們跟我一樣,也曾為了生活四處奔波。

進入教室,一股濃濃的書香氣息撲麵而來。

聽文學史老師講課,我們真正領略到了什麼是“出口成章”。這位老師上課有一個習慣,就是他每說一句話都要帶一個成語,並且經常是他說成語的上半部分,讓同學們自發地接下半部分。

比如,魯迅的《阿Q正傳》中,阿Q被趙太爺打了,並且被要求以後不允許說自己姓趙,阿Q為此“得意了許多年”;阿Q窮得娶不上老婆,卻自吹“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阿Q和閑人打架失敗時,心裏總會湧出這樣的念頭:我總算被兒子打了,於是“心滿意足得勝似的走了……”,這當中,老師進行了如下的講解:“阿Q的精神勝利法這是在自我——安慰,也是在自欺——欺人。我們今天閱讀阿Q的故事,不是要去嘲笑他的自輕——自賤,在一個弱者拔刀向更弱者的年代,阿Q的出現反映了一個時代的麻木——不仁。”

在老師“出口成章”,我們學生接應的氛圍中,我領悟著文字的美。

很多時候,文字作為一種符號,陶冶著我的情操。同時,在文學精深的世界裏,品讀他人的故事,也讓我對自己的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閱讀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就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史鐵生曾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曆盡滄桑地等了四百多年。”“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需要靠透析來維持生命的男人,當他與地壇長久地對峙,其內心經曆了多麼波瀾壯闊的心路曆程。“但是太陽,它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也正是這樣一種對生命的熱愛與敬畏之情,激勵著史鐵生所向披靡、勇往直前。看到這裏,我在想,如果一個人麵對隨時都可能到來的死亡,尚能做到如此坦然地麵對,那麼今天的我們,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