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歌聲飄工地 文明染人心 第一節 有一個工地廣播站(3 / 3)

除了安全和質量,廣播講得最多的是下洋塗圍墾工程介紹。

泥石之壩,有什麼值得在廣播上講?

可是從播音員嘴裏流出的不僅僅是泥石,而是這泥石大堤的前世今生,泥石大堤存在的意義,泥石大堤的結構,泥石大堤的作用,泥石大堤完工之後的明天。泥石大堤像是蜜,像是糖,更是促進三門灣經濟開發,人民生活幸福和美好的代名詞。

工程介紹不僅提高了全體參加建設單位的自信心,更是宣傳了工程自身。

工程建設時間長,不免有領導考察檢查,外地人參觀取經,當地人偶爾經過,廣播一響,自然明白,省了指揮部人員的不少口舌。

這也是煞費苦心嗬。

有一次,喇叭響了,今天喇叭裏講的是前一天發生在工地上的事。有一個外地民工看見載重卡車上的一個卡扣銷子掉了,及時告訴了司機,司機連聲說謝謝。是嗬,假如這個民工沒有及時發現,載重車上的石頭在運輸途中完全可能輕易撞開擋板,從而釀成惡性事故。

旁邊知道的工友紛紛向這個民工豎起了大拇指。民工卻說,隨眼看見的事,你能不說?別說了別說了。說完就低下頭去幹活。

這事引起的連鎖反應卻是大的。過了幾天,另一個標段的民工看見危險路段的一個警示路標斷了杆,他看見了,找來釘子和榔頭將它修好,重新立在路旁,經過的司機紛紛按喇叭表示感謝。

這種看似小事,與己無關的小事,卻反映出了一個人助人為樂的素質,還有他們身上的集體意識、團隊觀念。這兩項好人好事播出後,在整個施工場地上反響熱烈。

人們紛紛說,喇叭太好了,善於發現美,培育美,播撒美,讓工地處處都是美的天下。

音樂節目讓工地增添歡樂。

港台流行歌曲,是年輕施工人員喜歡的。隻要這個歌星的聲音一出現,現場的這幫年輕人隨著音樂的節奏,幹得更歡。

民歌聯唱,是中年人最喜歡的。他們這時候往往抬起頭來,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徜徉在醉人的夢鄉。

趙本山等明星的小品,則是老少皆宜的。那種樂趣,仿佛是興奮劑,把工地的節奏明顯加快了。

有一天,喇叭裏出現了海水養殖知識。

這讓施工人員有些意外,卻也在情理中。下洋塗圍墾工程是在原海塘堤壩外建造的,原海塘的養殖塘就包圍在裏邊,一些養殖塘仍在運行中。

養殖戶們高興了。他們每天都在聽喇叭的播音呢!除了音樂,別的內容都是與下洋塗圍墾工程有關的,就像是偷聽了鄰居的響動,卻與自己沒有多大關係。

這一天,高音喇叭裏傳出來的聲音,卻是海水養殖的赤潮應對辦法。嗬,這幾天,海裏出現了赤潮,這些水如果進入養殖塘,就會導致水產品死亡,養殖戶們正焦急呢!

喇叭如春風,吹散了他們心中的陰影。

喇叭如及時雨,澆滅了他們心中的憂愁。

按照喇叭所說的,養殖戶積極行動起來,避免了一次損失。

自那以後,養殖戶與下洋塗圍墾工程更貼近了。

後來幾次,都是在養殖戶出現困難後,喇叭及時播出解決方法。養殖戶們稱這個喇叭是自家的喇叭。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危險悄悄降臨。

喇叭突然在不是播音的時間響了。

有台風。

讓全體施工人員在規定時間內撤離,讓養殖戶在規定時間內撤離。

初聽幾句,有養殖戶望了望天,天上太陽火辣辣的,忍不住對著喇叭罵了一句,神經病!烏鴉嘴!

施工場地上,也有人表示異議。

可是,沒過多久,天上的雲就如飛騰的馬,急急地移動。養殖戶覺得有些錯怪喇叭了,這雲的跡象顯示的就是台風來臨。

漸漸地,鎮上村上的幹部身影出現了,他們正是通知台風警報,讓人員撤離的。

工地上的施工機械迅速轉移,有些轉移不了的機械裝備,作了加固防風處理。

有一些養殖戶看著辛苦了一年的養殖塘,看著那些無辜的蝦呀魚呀在水裏翻遊,不清楚它們有未得知滅頂之災已經來臨,覺得自己即將遭受巨大損失,竟有些不舍不離,有幾個人甚至作出要與魚蝦共存亡的打算。

又是喇叭聲聲,播音員切中人性的親切話語打動了他們:養殖塘內的大哥大嫂叔叔嬸嬸,不要留戀一時的得失,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嗬,台風災害可能會發生,人身安全可千萬要維護,家裏的親人等待你們團聚嗬,務請你們在規定時間內離開海塘。

在廣播喇叭親人似的催促聲中,最後幾個養殖戶看了養殖塘最後一眼,終於拖著蹣跚的腳步,離開危險區域。

隨著大堤的竣工,裝在老海堤上的喇叭可能最終會被拆去。可是,不管時間過去多久,隻要這一條海堤屹立,一個關於喇叭的故事會長久流傳下去。

因為,是喇叭見證了大堤的雛形,大堤的成長,大堤的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