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歌聲飄工地 文明染人心 第一節 有一個工地廣播站(2 / 3)

而下洋塗廣播的宣傳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它把人性放在了宣傳的切入口。且看接下去播音員是如何播報的。

播音員繼續充滿感情地說:

朋友,當你踏著晚歸的夕陽,告別一天的勞累,與親人團聚的時候;當你披著輕柔的夜色,漫步海灘的時候,你所處的環境是如此的溫馨和幸福……

你聽聽,無論你處在何時何境,聽到這樣像是優美的散文詩一樣的述說,你的心靈能不被打動?

播音員話鋒一轉,才切入宣傳的主題:

這裏沒有災禍和悲痛,也許你會說,血與淚的慘劇離我們很遠。不必追溯過去,也不必遙想未來。可是,在每天的電視新聞裏,我們都看到一幕幕血淋淋的事故,相信大家都印象深刻,曆曆在目。

接下來,播音員分析了事故產生的時機:

事故總是在不經意間,悄然而至,留給人們的,隻有無盡的痛苦,與慘痛的教訓。

播音員循序漸進,分析了事故產生的客觀環境和主觀原因:

下洋塗圍墾工程,點多麵廣,既有陸地施工,又有海上作業,施工周期長,爆破采石量巨大,安全生產形勢嚴峻,責任重大,安全問題絕不能掉以輕心,敷衍塞責!

什麼是希望?播音員說:

平平安安是每一位工程建設者的希望。

播音員接著分析為什麼要進行安全預防的道理: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隱情隱患很可能就在你身邊,隻是你不曾察覺,但一旦積聚充足,會引發危機。所以,搞好安全工作,紙上談兵不行,一朝一夕不行,必須持之以恒,紮實抓好預防。隻有思想上高度重視,實施《安全生產法》,人人事事講安全,確保安全措施得以落實,操作者按章操作,才能防患於未然。

怎麼樣才能保證安全生產呢?播音員發揮了她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強項,她說:

隻有有的放矢,找準切入點,安全生產才能創造出佳績。有道是智者是用經驗防止事故,愚者是用事故總結經驗。

首先,安全意識上要講究一個“重”字。各施工單位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把安全看作是企業之本,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一個強有力保障。

其次,製度落實上要抓一個“嚴”字。以安全考核內容建立獎懲激勵機製,形成覆蓋全麵的安全管理網絡,無論管理人員,還是基層班組,都必須嚴格執行。做到有章必循,違章必究,文明施工,對違章和事故責任者不能手軟。

最後,安全素質教育要注重一個“情”字。對員工的安全技術培訓,必須當成大事來抓,把提高員工安全素質作為減少和杜絕事故的一種重要手段。有計劃地開展各種安全培訓,常抓不懈,讓安全理念根植每個人心中。

播音員繼續發揮,她說: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時刻提醒自己,克服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有了警惕,不幸的事故才會躲開;有了防範,不幸的事故才會遠離。

實踐證明,隻要人人事事講安全,才能落實《安全生產法》,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才能長奏平安曲。

(樂曲響起)這裏的樂曲,道出了人間的真情,道出了人間的真諦。且聽聲音美妙的播音員是如何說的:

朋友,時刻不要忘記,家裏的親人,在等待著你的平安歸來;明天,同事們希望再見到你在崗位上勞動的背影;朋友們盼望著再一次舉杯共飲。

播音員最後將問題進行了合理的總結:

讓我們為了這一個共同的目標,都行動起來,安全工作時時抓,事事抓,長期抓,永不放鬆,用我們的專心、細心和真心,換取生產的安全運行,讓安全嗬護生命,讓安全伴我們一路同行。

廣播稿讓在場的施工人員都聽得有些入迷。入迷的不僅僅是播音員的嗓門,更是入情入理的內容。

下洋塗工地廣播站的宣傳稿的撰寫,有它特殊的象征含義。它象征,我們的宣傳,擺脫了過去那種說教的形式,轉而更加貼近人性,注重內涵的挖掘、傳播的效果。

廣播內容還不斷變換,播音形式不斷創新,以吸引聽眾。僅僅是安全,工地廣播站就編輯了《讓安全嗬護生命》《安全生產六大紀律》《施工現場“十不準”》《九大安全技術措施》《車輛安全規章製度》《高溫天氣施工安全規定》,等等。

除了安全,還有質量。

每天的廣播,講了安全,又講質量。

質量的話題更加多。

從播音員嘴裏出來的話語,比安全生產更為切合人性,更為切合實際。

播音員的聲音不僅甜甜的,而且糯糯的。

甜得人心顫顫喲,糯得人扯也扯不開。

質量的事情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且與每個人分不開。

入情,又入理,大家聽得也進腦子。

以往,廣播上講多少話,這個耳朵進,那個耳朵出,這事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