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歌聲飄工地 文明染人心 第三節 亮一亮嗓門咱是一家人(3 / 3)

掌聲接著掌聲。

掌聲裏,有你,有我,有大家共同的聲音。

亮一亮嗓門,咱們是一家人!

像這樣的文藝活動,年年進行。

籃球賽、乒乓球賽、象棋賽,年年舉行。

2010年1月12日至13日,“下洋塗杯”首屆男子籃球賽在寧海縣體育館舉行。

2012年5月21日,在下洋塗圍墾工程指揮部采訪時,朱豪峰遞給筆者一份《寧海縣下洋塗圍墾工程“下洋塗杯”首屆男子籃球賽秩序冊》,落款是:“下洋塗杯”首屆男子籃球賽組委會 二○一○年一月。

翻開秩序冊,在組委會一頁裏,筆者看到組委會主任是吳明春,副主任是楊惠龍、邵自力、馮行友,分別是當時的指揮部副總指揮和總工。

委員分別是指揮部的中層幹部。

這樣的組織機構,說明這場籃球賽的規格,也是傾注指揮部全力的一次體育盛事。

在運動員名單裏,筆者看到共有6支球隊參加,他們分別是一標段、二標段、三標段、四標段、監理公司、指揮部。隊長分別是吳宗平、童永好、馮宗義、葉適才、王鋒、王瑋。一共有50名球員參加了這次球賽。

看著這一份秩序冊,朱豪峰沉浸在快樂的回憶中。

為了證實自我價值吧,朱豪峰說,各隊都十分重視參與和奪冠。

開幕式那天,6支代表隊,分別代表各自的單位,身穿統一定製的比賽服裝。寒冷的冬天,卻擋不住他們進場的腳步。

從每支隊前的旗幟可以看出,依次是一標段代表隊、二標段代表隊、三標段代表隊、四標段代表隊、監理代表隊、指揮部代表隊。

伴著運動員進場樂曲聲的節奏,那陣陣腳步聲,透出的是自信、自強、自愛。

主辦方將大大的標語寫在橫幅上: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看那運動員揮舞的手臂,莫不在說,必勝!必勝!

這真是矛盾哪。

矛盾就矛盾吧,矛盾又有何妨?世界就是由矛盾組成的。

簡短的開幕式後,比賽正式開始。這是無需多說的。

比賽的過程,熱烈而穩實。朱豪峰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他說,時間已經到了決賽期。決賽期一過,發了獎,大賽才會勝利結束。主辦方可能最擔心就是這一點。

可就在那個時候,球場上吵翻了天。

其中一支球隊吵得最凶。那是三標段的一支球隊,他們在場上高呼:要公平,不要外援!

他們的吵聲引起場內觀眾的關注。

組委會的同誌,一般不在球場上,在球場上的隻是運動員和裁判。

聽到吵鬧聲後,組委會的同誌立即來到了現場。

原來,一支代表隊請了兩名外援,即不是自己單位球員,卻從別的專業球隊請了兩名球員,他們從初賽時就進場了。一開始,三標段代表隊自認為實力強,就是碰到這個隊也不怕。可就在進入決賽後,三標段隊開始覺得有外援的代表隊對他們的奪冠有隱隱的威脅。

世上的事往往是這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旦關己,高度警惕。

這事讓組委會的同誌也無法協調。還是縣籃球協會的裁判作了公正裁定:(1)因為沒有規定球隊不得請外援,所以請外援不違規;(2)出於公平起見,場上隻許一名外援出現。

兩支隊也沒有異議,但朱豪峰和別的組委會成員仍是有擔心。

果然,兩支球隊上場後,盡管那支球隊場上有一名外援,可仍是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兩支隊的拉拉隊也拚命地為自己的隊揮旗喊口號助威。

場上出現白熱化場麵,是在終場最後一分鍾。三標段代表隊與那支球隊的比分是88∶90,三標段代表隊落後2分。

嘩!在場的所有人,都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把呼吸也屏住了。

無形的火,在燃燒,在燃燒。

就在這個時候,三標段代表隊的一名球員在隊員的配合下,突破對方阻攔,在最後一分鍾內發起猛攻,以一個漂亮的遠距離投球且命中。

三分球!裁判高聲說。

終場結束的哨子已經吹響。

結果,三標段代表隊以最後一分鍾發起反擊,在落後2分的壓力下,以領先對方1分而反敗為勝。

組委會同誌懸在半空中的心,此時,終於放了下來。

而三標段代表隊的隊員們欣喜的不是他們球隊的實力,而是通過他們的努力,球賽終於相對公平了。

公平是一種力量。

公平是一種讓社會變得和諧的不可替代的力量,這是古今中外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