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做個書生也不錯先說書名的來曆吧!(1 / 1)

自序 做個書生也不錯先說書名的來曆吧!

先前,寫江南二十四節氣隨筆《跟著太陽走一年》,寫到白露時,我在白露文章後麵綴了一首打油詩,其中有兩句,自己頗為得意:不著意時最愜意,閑讀詩書慢著文。現在收集跟“書”有關的舊作,順手牽羊,“閑讀詩書慢著文”便成了我的讀書隨筆集的書名了。

跟“書”有關的舊作,分“詩書閑譚”和“閑讀詩書”兩大塊。先說第二塊“閑讀詩書”。其實就是書評。寫書評,對於我來說,有三個方麵的意義。一個是借機積累知識。寫書評,你總得先把書看完看透才好下筆的。二是借機練習寫作。寫書評有一個特點,是借材料說話,會不會用材料,如何用好、用活材料,應該是一個寫作者的基本功吧。有材料的,能把握了,再寫沒材料的其他文章,寫作者掌控語言就顯得容易些吧!——反正我是這樣想的。第三個方麵的意義,是心理上的。我寫的書評,有本地媒體上發表的,也有外地甚至國家級媒體發表的,比如《方法》《新民晚報》《深圳特區報》《光明日報》《博覽群書》《中國圖書商報》。國家級的媒體,自然是大的,是更給力的。自然,每一次的鉛字見麵,不管那媒體是大是小,都會給我的信心加分,加分多了,我的內心就顯得豐饒而充實。

讀書寫書評,也寫隨筆。《閑讀詩書慢著文》兩大塊中的第一塊便是我十幾年與書為伴的隨想隨筆,即“詩書閑譚”。要做點說明的是,我寫的讀書隨筆,不是去講讀書如何如何好的空話大道理,我瞄準的是一個讀書人在讀書過程中的有趣“微”感覺。具體如何“微”?有請大家翻開書,細覽便知。

把“詩書閑譚”“閑讀詩書”並在一起,捆紮成書,是塵世間略顯奢侈的小夢想。將這一夢想付諸實施,特別是在慢慢整理書稿的過程中,刹那間我禁不住“停下來”發發呆——這是我在思考。我思考的結論是:做個書生也不錯。

思想解放,欲望張揚,這次第這時代,讀書還真是不合時宜。現在回想,走出校園的當初,我是否計劃當個書生,全無印象了,那自然是沒有過的了。進入社會後,自覺不自覺當上了書生,我認了,俯首甘為。自然,從不自覺到自覺,我受到來自社會層麵、朋友層麵上的諸多“反作用力”。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下的人,受到這些力的綜合影響,必須的。最後,還是我的內心足夠“偏執”,覺得其他事我也做不好,做不好會別扭的,一直別扭著,會很受傷的,於是心一橫,我幹脆專注起讀書的好,享受起讀書的好來。

兩個狀態。一個是閑。閑時讀書,讀書得閑。這本書的兩部分“閑讀”和“閑譚”都有閑。塵世得閑,這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精神和諧境界嗎?!另一個狀態是慢。慢著文。我覺得,讀書可以勤奮,但寫作不能勤奮。寫作勤奮了,一來看書積累知識積累感覺的時間少了;二來寫得勤,總在一個圈子裏打轉轉,容易形成作繭自縛的套路,自傲而不自知。——寫得多,讀得少,可以算網絡時代眾多寫手的通病吧?!

讀書,是我生命中的主線。自得其樂,樂不樂?不問別人問自己。嘿嘿嘿!自言自語:做個書生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