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如何培養青少年英才——豐富教學的三元模式(1 / 3)

(一) 因材施教的五個維度

豐富教學模式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我認為因材施教可以有幾個不同的維度:

第一種是將知識和課程的內容進行修改,對於學習慢的人有更多的練習,對於學得好的人要有更深更複雜的內容。

第二種是根據學生學習風格或老師的教學風格進行調整,有的學生喜歡聽講,有的學生喜歡一對一教學,有的人喜歡自己進行研究調查,有的人喜歡計算機輔助學習。在好的英才培養項目中,要有不同的知識呈現方式,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信息。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

第三種因材施教是調整課堂組織管理,打破秧田式的、所有的人同時做同樣事情的課堂形式,可以有多樣化的課堂組織,例如論壇、實驗、會議等,最好是將學生按興趣分組進行合作學習。

第四種是按照學生學習成果的類型設置不同的展示方式,按學生的表達偏好來調整他們呈現自己觀點和成果的途徑。

因材施教還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例如網絡課程、維基百科、社交網站、微博、播客等等很多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最重要的是所有因材施教都要通過教師才能實現,因此教師需要足夠的時間,也需要改變態度。

(二) 三元豐富教學模式——麵向全體學生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所說的英才教育方法絕不僅限於那些學業超群的孩子,它可以應用到麵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當中去。我們在1980年代以後所做的研究就是麵向全校範圍的豐富教學模式(schoolwide enrichment model),旨在讓更多的孩子和學生到成年的時候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相關的教育實踐為社會培養了各行各業的英才——發明家、科學家、曆史學家、藝術家、建築師和作家。

全校範圍的豐富模式是基於30多年的研究發展起來的,在這期間有100多篇論文發表。多年來,研究最關注的是如何提高年輕人成長為一個創造者的可能性。相應的做法包括三個方麵:

第一是為學生建立才能檔案。英才培養的首要任務是激發興趣,一旦產生了興趣,學生就更具有創新力,從而主動探索。我們開發的蘭祖利學習係統(renzulli leaing system)設計了興趣調查問卷來了解學生的才能和特長,其方法被稱為“特質描述法”,即,通過完成調查表格來了解這名學生的在校成績、學科表現、興趣愛好及特長,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和能力水平,找到適合的表達和學習方式。有的學生喜歡通過寫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有的人更多通過數字、圖表或者其他直觀的方式來學習和表達。給每一個孩子建立一套完整的個人才能檔案能幫助他們的老師了解這些孩子的興趣和學習風格、他們最喜歡的課程和學習方式以及擅長的學科,從而給學生機會並且加以鼓勵,讓他們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中發展。

第二是壓縮常規課程並使之差異化。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多種引導策略,讓課程與學生的學習風格和興趣相一致。課程壓縮主要有三個目的:為學生創造更加有挑戰性的課堂學習環境、界定學習目標並保證基礎課程達標、擠出時間開展深層次的學習活動讓學生獲得有針對性的學習體驗。個性化或差異化的教學概念在美國非常流行。首先我們要確定學生在哪些領域已經掌握得非常好,如果學生證明已經達到了這些課程的要求,就沒有必要再讓他們重複早已熟知的內容,可以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在美國我們總是比較注重落後的學生,那些已經學會或者學習進度比較快的學生就會覺得非常枯燥。通過壓縮課程,可以避免教學內容的重複,留出時間讓他們進行更深的探索。另一方麵,特別聰明的學生有時候覺得不需要努力就能達標,調整課程還可以保證課程內容具有足夠的挑戰性,給他們設定高一些的目標和進取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