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國家政策的出台與推進(1 / 2)

地方性的實踐積累了一些前提經驗,也呼喚進一步的研究和總體性政策的出台。在各方推動下,2002年,智力早熟孩子的問題第一次出現在正式的政府文件中。《德羅比艾報告》(rapport jeanpierre delaubier)詳細探討了智力早熟孩子的問題,並為之後的政策出台提供了建議。這份報告指出不應漠視家長們的訴求。報告提議為了清楚地定義對象,應當避免使用“surdoués”(超天賦)和“haut potentiel”(高潛能),可以使用“enfant intellectuellee”(智力早熟,eip)一詞。雖然這一術語也充滿著質疑,但相對而言相比於其他語義混雜的概念,它的歧義最少。在回顧了早些年法國的地方性探索,《德羅比艾報告》總結了4個有待研究的方麵:是否合適為這部分學生專設班級?如何使得教育內容適合他們?如何使教學節奏和課程進度適合他們?如何使教學方法適合他們?最後,報告提出了一些建議:(1)更好地了解“智力早熟學生”;(2)預計困難;(3)接待家長,並在孩子的整個學業生涯中陪伴他們;(4)對在小學階段遇到的困難作出回應;(5)為每個人提供適應他們的學習節奏;(6)在初中發展一些豐富學業經曆的可能性;(7)在初中,將高智商的學生整合入由團隊指導的異質化班級,實踐一種創新的和差異化的教學;(8)培養教師:趨向一種“差異化”的教育;(9)為表現出特出才能的學生製定一些總體性教育策略。

在《德羅比艾報告》之後,與“智力早熟學生”相關的規定分別在2002年和2003年開學準備的國家教育官方公報中出現(b.o. de lducation nationale n°16 du 18 avril 2002; b.o.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n°16 du 3 avril 2003)。兩份公告都對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智力早熟學生的培養做出了規定。例如,2002年關於初中智力早熟學生的條款規定:“有必要關注‘智力早熟’的學生。可以考慮用不同的方式使他們的學業軌跡符合他們的學習節奏。為此,減少一年初中中心階段的課程法國初中(le collège)共4年,即6e,5e,4e,3e年級。這4年分3個階段(cycle),6年級為適應階段(cycle dadaption), 5e,4e年級為中心階段(cycle central),3e年級為導向階段(cycle dorientation)。可以作為適應他們學習速度的一種辦法。總的來說,我們致力於為他們在一些項目(如les intinéraires de découverte)中獲得最佳益處,以推進個人學習計劃的醞釀。可以通過應用一些信息和溝通技術來支持個人的深入學習”(b.o. de léducation nationale n°16 du 18 avril 2002, 5.4條“迎接‘智力早熟’的學生”)。

一些地區製定了具體細則。例如2002年,羅納地區規定從小學開始,教師發現一個學生的智力早熟,應聯係其家長和學習心理學家,以便研究最適合該學生的學業進度。對智力早熟學生的發現應當在6年級之前,以便學校能負責這些孩子達到其在初中的目標。該區的4所初中準備好接收這些學生,都不寄宿。這一任務涉及五年級和六年級的班級。根據家長的要求,這由學區督學(linspecteur dacadémie)根據一個委員會對候選人的測試來決定。委員會包括:校長、負責該事務的國家教育督學(linspecteur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en charge du dossier)、一位學習心理學家、一位導向心理谘詢家、一位學習醫生、教師、一位社會協助人員。委員會應當遞交的材料包括:(1)學校的報告和一位學習醫生的意見;(2)心理學家的報告和兒童智力測試(wisc 3)的結果,以及補充結論和信息,這一測試和報告是由一位學習心理學家製作的,有必要告知家長;(3)家長寫一份申請,要詳細介紹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所遇到的困難。最後,報告認為,智力早熟但在學業過程中未遇到任何困難的學生,應進入正常的地區性入學程序,即根據家庭地址所在地入學(circulaire de linspection académique du rhne, datée du 26 avril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