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香港資優教育的課程模式(1 / 2)

資優教育課程是學校為資優學生安排的一切有組織、有係統、有意義的校內或校外學習活動和經驗。香港資優教育的課程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係,包括資優教育課程的目標、資優課程設計的模式、資優教育課程的類型以及資優教育實施的保障。

(一) 香港資優教育課程的目標

香港資優課程目標的製定基於以下兩個方麵的考慮:一是資優學生的部分學習要與一般學生相同;二是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香港統籌委員會為香港製定的教育整體目標是讓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麵都有全麵而具有個性的發展,並能夠一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和應變,有充分的自信和合作精神,願意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貢獻。

根據這個教育目標,香港統籌委員會認為資優學生的課程目標是:針對資優學生的類別和特殊需求要作出有計劃、有係統的安排,無論在學習活動、程度及環境的設計各方麵都作出適當的配合,協助學生在認知和態度等方麵達到下列資優教育目標:發揮高層次思維,發揮創造力,訓練獨立研究能力,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發揮特殊、優異的潛能,建立自我肯定的信念,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發揮團隊精神,培養健全的人格,樂於服務人群。理想的資優教育應以全麵、均衡地促進資優學生的全麵發展為目標。

(二) 香港資優課程設計的模式

香港資優教育在設計課程的時候以資優生的發展特征及課程內容為依據,強調學生發展的自主性。其課程設計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大類:

1 充實課程模式

充實課程(又稱豐富課程)模式讓資賦優異兒童留在普通班與同齡兒童一起學習,在課內或課外,接受教師的個別指導。充實課程關注學習的廣度,強調通過豐富的學習內容和多樣的活動設計,開拓學生視野,挖掘其潛能。充實課程有以下類型:內容導向、過程導向、成果導向。在香港教統局種籽計劃裏,內容導向的培訓主要指以問題導向的學習活動,強調學生運用不同學科及日常生活知識,就各自感興趣的課題作深入探究,期望可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導向學習的能力;過程導向的培訓主要指強調思考技能訓練,思考素質的培養、應用,提升反思能力及解難、創意、資訊應用;結果導向的活動主要指期望學生會思考、愛思考及鼓勵團隊協作,建立積極的自我觀,以及從討論認知性的道德兩難議題,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學習從他人立場考慮問題等等。

充實課程模式較多,其中以renzulli(1985)的三合充實課程模式(enrichment triad model,又譯為“三元豐富模式”)、betts(1985)的自主學習課程模式(autonomous leaer model)最為人熟悉並廣泛采用。香港資優教育的三層架構模式,就參考了這兩種課程模式而設計。香港資優教育的三層架構模式(見圖1)的各部分課程設計如下:

第一層次:

a:在正規課堂為所有學生而設的課程內加入資優教育的三大元素,即高層次思維技巧、創造力和個人及社交能力。

b:增潤及延伸所有科目課程內容,並在正規課堂按學生的特質實施分組教學,從而照顧各組學生的不同需要。

第二層次:

c:以抽離方式在正規課堂以外進行一般增潤課程,使能力相當的學生一起接受有係統的訓練。

d:以抽離方式在正規課堂以外進行專門課程(例如數學、美術等),在特定範疇有較突出表現的學生接受有係統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