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約哈裏窗戶理論:不要過分地暴露自己(1 / 2)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約瑟夫和哈裏對如何提高人際交往成功的效率,而提出了一個名為“約哈裏窗戶”的理論。約瑟夫和哈裏認為,人們之間的交往成敗與否,以及人際關係能否能健康、順利的發展,還有求職就業是否能一切順利、馬到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各自的“自我暴露”程度。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都存在著自己了解、別人也了解的“開放區域”,也有別人了解,而自己卻不了解的“盲目區域”,還有僅僅是自己了解,卻從不向別人透露的“秘密區域”,這些信息是知識性的、經驗性的,甚至是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同時還有自己和別人都不了解的“求知區域”,這是潛意識和潛在的需要,是一個大小難以確定的潛在區域。這四個區域,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約哈裏窗戶”。

適時暴露自己,贏得更多機會

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說:“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而逐漸發展起來的。隨著信任程度的不斷提高,雙方也會越來越多地暴露自己。”所謂自我暴露,也叫自我揭示,是一個人主動說出自己的情感、思想、能力等與他人分享,是一種人們自願地、有意地把自己的真實情況暴露給他人的行為,它所透露的情況通常都是他人不可能從其他途徑獲得的。

在我們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我們可以巧妙地運用“約哈裏窗戶”理論,通過適當地暴露自己的秘密、袒露自己的胸懷來獲取對方的同情、理解和重視,從而達到求職獲勝的目的。

小璐是一所重點大學計算機係的畢業生。小璐家境貧寒,又沒有家世背景,她找工作碰了不少壁。和許多麵對巨大就業壓力的畢業生一樣,小璐也曾灰心喪氣、抱怨命運的不公,她甚至有好幾次都想到了自殺,可是想著辛辛苦苦供自己讀書的父母,以及親戚朋友對自己的關心和期望,她猶豫了。她希望自己可以有能力讓父母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不辜負所有愛她的人對她的期望。於是,小璐重新振作精神,立誌要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好工作。

然而,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工作是不好找的,好工作就更難找了。社會上大學生成千上萬,強手雲集,要尋找自己的理想工作更是難上加難。幾番碰壁和困惑之後,小璐看到了一家大型電子企業的招聘啟事後,心生一計。她先通過各方麵了解了招聘人員的家庭背景和本人的社會經曆。麵試開始以後,招聘人員例行公事似地問了小璐幾個問題之後,就找理由打發小璐走。這時,小璐卻不失時機地突然“暴露”了自己的一個“秘密”,“不經意”地表達出了如果自己這次求職失敗的話便會難以為繼的處境,倒出了自己的“苦水”和困苦。招聘人員聞之一怔,這次求職失敗怎麼會有這種嚴重的後果呢?於是他便好奇地詢問起原因來。於是,小璐便把自己貧寒的家境和遠大的抱負以及目前苦不堪言的處境一一述說給招聘人員聽,態度誠摯而熱情,表情淒苦而堅定。招聘人員聽完之後,對她的真誠所打動,於是又耐心地對小璐加試了一些技術性的問題,小璐都對答如流、表現出色,最終,招聘人員錄取了小璐。那麼,招聘人員為什麼會對小璐的述說如此動容呢?

原來,小璐事先就了解到這位招聘人員曾經和自己有著相似的經曆,一番的述說之後自然就會引起對方的深切同情和理解,再加上,小璐表現出色,有過硬的技術,從而也就會理所當然地錄用她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實是一個心理互動的過程。我們在與人交往時對別人的自我暴露的程度、開放程度,往往都會得到對方相應的理解和同情,這樣,擴大自我的“開放區域”,縮小自我的“秘密區域”,自然而然地就會得到別人良性的反饋,就會獲得別人的好感,求職的成功率自然也就會大大提高。小璐正是利用了“約哈裏窗戶理論”來適當地暴露了自己,才能使自己求職成功。

一般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密切,人們的自我暴露就會越廣泛、越深入。因此,自我暴露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成了測量人際關係深淺的“尺度”:自我暴露的層次越深,說明雙方之間的交情就越深,關係也越融洽;相反,如果對方對自己的私生活諱莫如深,則表明他對我們心存戒心,存在戒備心理,並沒有把我們當做他真正的知己朋友。

其實,自我暴露並不一定是要完全暴露自己的**。心理學家將自我暴露的層次由淺到深,劃分為了四個層次。首先,是雙方的情趣愛好方麵,比如各自的飲食習慣、日常娛樂活動、興趣愛好等;其次,是各自的生活態度,如對他人的看法、評價,對社會和時事的評價等;第三,是自我概念與個人的人際關係的狀況,比如自己的自卑情緒、和家人的關係等;第四,是各自的**方麵,比如個人的感情經曆、個人不為社會或他人所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為,一般是指個人在大眾麵前“難以啟齒”的想法。當然,無論兩人之間的關係多麼的密切,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些不願為任何人所知的小秘密。自我暴露的方麵也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