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跨欄定律:困難決定了成就的高度(1 / 3)

你是否時常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卻依然無法獲得想要的成功,而隻能眼巴巴地看著他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輕易地推開成功的大門呢?為什麼你的努力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呢?是努力不夠,還是自己不夠聰明?其實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你對成功之前應該具備的一些心理學智慧稍有欠缺而已。隻有適當地學習一些心理學有關的成功法則,你才能知道自己離成功究竟還有多遠,還缺少哪些成功的先決條件!從現在開始,學習一些關於成功的心理學法則,消除自己成功路上的障礙,清楚地界定自己的願望和目標,那麼實現成功的願望也就很容易了!

“跨欄定律”是由一位名叫阿費烈德的外科醫生提出的,它是指一個人在跨欄的時候,豎立在自己麵前的欄越高,一個人也會跳得越高。也可以這樣說:一個人能夠取得多大的成就,關鍵看這個人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困難越大,成就越高。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也許兩個人的能力相差並不多,但是兩人的人生目標不一樣,所遇到的困難的大小也不盡相同,目標小的困難就小,就很容易解決;但是目標大的困難就大,克服起來就更加困難,但是一旦克服了,所取得的成就就會比前者大。就像色盲的人往往會成為知名的畫家、盲人的聽力會比常人更好……

智慧漫畫

困難是通往成功的階梯

同樣一件事情,對有些人來說是輕而易舉就可以完成的,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可能是一件特別難辦的事。但是這些人並沒有被困難嚇倒,麵對困難的時候,從來就不逃避、退縮,他們永遠在挑戰自身,挑戰命運,困難越大,他們越願意付出努力去征服。對於他們來說,困難並不是萬丈深淵,而是通往成功的階梯。

在陸濤7歲那年,一天下午放學之後,陸濤和小夥伴分開之後,獨自一人往家跑去。路上,出於好奇,陸濤爬上了高壓變電器……

醒來之後,陸濤發現自己躺在醫院裏,身上是刺骨的疼。母親在病床上坐著,已經哭成了淚人,陸濤覺得是自己不好,讓母親傷心了,想要伸手幫媽媽擦眼淚。猛地,他發現抬不起手,一看,肩膀上空空的,“哇”的一聲,陸濤哭得撕心裂肺……

任憑媽媽怎麼勸自己,陸濤就是不聽,還是一個勁兒地哭。終於,他哭累了,之後就睡著了。醒來之後,小陸濤發現母親趴在床上不停地抽泣,可能是怕吵醒陸濤,母親一直捂著嘴,陸濤看見這些,突然明白了,母親比自己更難受,陸濤不想讓母親難過,就下定決心再也不會因為自己沒有雙臂而哭了!

從那以後,7歲的陸濤再也沒有哭過,他變得很堅強,積極地配合著醫生和護士的治療。很快就出院了,回到家裏,陸濤由於沒有雙臂,他怕父母傷心,就主動跟父母提出自己不上學了。父母拗不過他,隻好給他辦了退學手續,讓他在家休養。

因為沒有雙臂,小陸濤連走路都不穩,還沒有走兩步就跌倒在地上,沒有媽媽的幫忙根本就起不來。於是,母親隻好辭職在家專門照顧陸濤。光是重新學會走路,陸濤就用了半年時間。

陸濤失去雙臂之前就愛好書法,現在沒有了雙臂,對他來說書法隻是一個夢。每天,看著周圍的小朋友上學、放學、遊戲,陸濤都很羨慕。父親察覺了兒子的心思,就給他買了許多勵誌的課外書念給他聽,還告訴陸濤:“小濤,隻要你願意,你就可以重新拿起毛筆!”聽了父親的話,陸濤大受鼓舞,他暗下決心,一定要用腳學會寫字,而且還要用腳比賽、用腳獲獎。

就這樣,在父母的鼓舞下,陸濤每天除了睡覺,就是練習用腳拿筆寫字。剛開始的時候,腳趾根本抓不住筆,有時腳都練得抽筋甚至出血,但是陸濤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堅持了三年,陸濤終於能夠不用他人的幫忙就能用腳研磨、拿筆、寫字,在此期間,他還學會了用腳穿衣、洗臉、刷牙、吃飯、上網……日常起居幾乎和正常人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