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蘑菇定律:忍受平庸,才能擁抱成功(1 / 2)

蘑菇定律最早是由20世紀70年代國外一批年輕的電腦程序員總結出來的,原意是指長在陰暗角落裏的蘑菇因為得不到陽光又沒有肥料,經常是自生自滅的。隻有它長到足夠高壯的時候,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可往往這個時候,這些蘑菇已經可以自己接受陽光和雨露了。後來延伸到初入社會的人常常會不受重視,被放在不起眼的陰暗角落裏,做些打雜跑腿的工作。甚至還要像蘑菇培育一樣被澆上大糞,接受各種無端的批評、指責,還要代人受過,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攜,處於自生自滅的過程中。

或許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想經曆所謂的“蘑菇時期”,但是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就像一把寶劍,在成為寶劍之前,它肯定也隻是一個普通的鐵塊,隻有將鐵塊放入熔爐裏燒紅,再用鐵錘猛烈地反複擊打,然後澆上冷水,不紅之後再加入熔爐,燒得紅彤彤,再擊打,再放入冷水,如此反反複複,就成一把寶劍!人生也是如此,成功之前,必定要忍受生活的平庸,經曆苦難的打擊,隻有這樣才能突出重圍,擁抱卓越。

智慧漫畫

經曆挫折,厚積薄發

一個人所經曆的“蘑菇時期”應該說是這個人一生當中最為漫長和痛苦的磨煉之一,但是它卻對一個人人生價值的體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這個階段的磨煉,一個人就會消除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更容易接受現實,也會在自己的工作中積累經驗、誠信和人氣,提升一些為人處世的能力,以及挑戰挫折、失敗的意誌,這是最重要的。諸多能力的具備,為一個人將來事業的順利發展也鋪平了道路。

社會上,很多年輕人剛進一個公司,都會被安排在不起眼的部門,做不起眼的工作。甚至一個名牌院校的畢業生隻是在公司收發傳真、接打電話、整理文件,甚至還會受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指責和批評。這就是這個社會的現實,如今,不管多麼優秀的人才,初次參加工作都隻能從最底層做起,做一些最簡單的事情,這已經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模式了。而且這幾乎是所有成功者的必經之路,誰想從這一步直接跨過去,誰就會吃虧。大多數成功人士,成功之前都是默默無聞的,沒有誰是一步登天的。這就是“蘑菇時期”,這個時期的經曆對正在成長中的年輕人來說,就像蠶繭,是變成美麗飛蛾破繭而出之前必須經曆的一步。

王寶強現在是一名著名的影視演員,他出生於河北南合縣大會塔村,由於從小愛好武術,從6歲時開始就練習武術,8歲的時候來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開始正式習武,一直到14歲他都沒有離開過少林寺。

1999年,王寶強已經熟練掌握了武術套路,於是他就隻身來到北京闖蕩,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像成龍一樣的武術巨星。但是現實生活往往是殘酷的,在北京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般美好,自己沒有學過表演,外形也不出眾,又是農村孩子,根本沒有人看得起他,因為像他這樣有“明星夢”的人在北京實在太多了。雖然有夢,但是也要麵對現實,沒有經濟來源,王寶強不得不跑去當刷牆工和建築工,以此來賺錢糊口,維持生活。

但是王寶強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演員夢,不論刮風下雨,每天都要在電影製片廠門口排隊等著,希望有導演發現自己。但是,給他帶來的往往是失望。人太多了,好多次,他連群眾演員都做不了。每天就是這樣:有機會演戲就演,沒有機會就等。

一次,一個劇組要找個懂點武術的群眾演員,王寶強興奮極了,終於可以發揮自己的強項了,但是這次並沒有給王寶強帶來更多的幸運,他隻是做了武行,每天還是要為生活奔波忙碌,忍受他人的白眼和鄙視。

王寶強和四、五個師兄弟擠在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子裏,就是這樣的生活,王寶強一直堅持著,他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有些根本就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但是做了這麼多,他還是沒有機會演大角色,周圍人一個個勸他務實一些,好好打工。

終於,老天眷顧他了……

2004年馮小剛導演要拍一部賀歲片叫《天下無賊》,需要選演員,因為王寶強在2003年的時候演過電影《盲井》並獲得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馮小剛也看了他演的《盲井》,就覺得他適合演自己的影片,於是王寶強便出演了後來深入人心的“傻根”,從此王寶強名聲大噪。

從此之後,王寶強出演了一係列的電視和電影,並且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他的家人和鄉親也為王寶強的成功感到高興和自豪。

王寶強的經曆應該帶給現在很多想要成功但是還沒有成功的人一些啟示。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如此巨大,一個人的職場生涯往往會伴隨著壓力、痛苦、挫折和轉變,但是隻要一個人可以堅持住,並勇往直前,那麼成功隻是遲早的問題。而那些從小在溫室長大,眾星捧月般的人,因為從小沒有遭受過挫折,在工作上又沒有任何經驗,一旦有突如其來的不幸降臨,可想而知,這些人肯定抵禦不了,因為從來沒有失敗過,那麼這一次失敗的打擊肯定會讓這些脆弱的人一蹶不振,永遠也站不起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蘑菇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寶貴財富。隻有通過不斷的磨練,生活的挫折,人生的不幸,才會使一個人懂得“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變得意誌堅強,心胸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