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登門檻效應:步步為營,才能得寸進尺(1 / 2)

登門坎效應指的是,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提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小要求時,在他人提出更大的要求時,為了避免人事上的不協調,和希望能夠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他人提出的更大的要求,這樣事情就會更容易達到目標。就像登門檻要一級一級地登,才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理想高峰。當一個個體先接受了小要求,為了保持形象一致,就可能接受更大、更不合意的要求。

將目標分化,才能成功

“登門檻效應”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它反映著人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普遍地種種避重就輕、避難趨易的心理傾向。隻有將目標簡化,步步為營,才能夠成功。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交往中,當我們請求某人做某件較大或是較為麻煩的事情時,又擔心他不願意做時,我們可以先向他提出做一件類似的、較小的事情。比如:學習上比較困難的學生,教師一時間不宜對他們提出過高或是很難做得到的題目和作業,應該先提出一個隻要比先前有很小進步的小要求,在學生達到這個要求後,再逐漸地通過鼓勵向其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學生便會更容易接受並努力達到。

在1984年的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眾人大都未能跑完全程,隻有一個人跑完了全程,獲得了冠軍。然而,並沒有人認識這個來自日本的參賽選手山田本一,他卻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在場的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淡淡地說了這樣的一句話:“用聰明戰勝對手。”就在當時,就有許多人認為像他這個偶爾跑到前麵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畢竟馬拉鬆是要依賴體力和耐力的運動,隻有身體素質好並且有很大的耐性才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僅在其次,如果隻說是聰明取勝確實太過牽強。

幾年後,在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城市,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上,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而這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蜂擁而至,請他詳談他的經驗,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於和別人攀談,他的回答仍是上次的那句:“用智慧戰勝對手。”這一次記者沒有在報紙上譏諷他,隻是大都對他所謂的智慧疑惑不解。

經過了十年風雪,這個所謂的“智慧戰勝對手”的謎團終於被揭開了。

山田本一在他的自傳中說道:我每次在比賽的前一天,都會乘車將比賽的路線看一遍,並把途中比較醒目或者是有標誌性的事物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路旁的垃圾桶,第二個標誌是一座房子,第三個標誌是楓葉樹……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第二天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地衝向第一個目標,在我到達我所畫的第一個目標後,我就用同樣的速度向我畫的第二個標誌衝去,等到我到達第二個目標後,我就用同樣的方式奔向下個標誌。40多公裏的賽程,就這樣被我分解成一段一段的小目標,被我輕鬆地跑完了。剛開始,我也不懂這樣的道理,當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公裏外的終點線的那麵旗幟上時,結果就是我還沒跑到總賽程的三分之一我已經疲勞得不行了。我被前麵的那段遙遙無期的路程給嚇倒了。

正因為自己的覺悟,山田本一曾說:一件事,如果我們隻看它的結果往往給自己的壓力就會非常的大,從而使自己望而卻步,但是如果你將事情的潛在趨向看透,並將其分散開來看,事情就可以慢慢地進行,從而完成原本巨大的任務。也正因為如此,我的人生才會如此的精彩。

生活中,我們之所以會做事半途而廢,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事情的難度較大,而是因為覺得成功離我們太遠。在我們的人生路途中,如果我們稍微地具有山田本一先生的一點點智慧的話,將目標分化,一步一步地進行;我們的一生應該就會少許多的懊悔和惋惜。如果我們把某件事情的苦難想象得過於強硬,把自我局限在過於渺小的地方,就會感覺到自身不堪重負,從而與成功失之交臂。

如何才能使我們成功,首先我們必須立定堅定不移、不可動搖的意誌;然後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把長遠的目標分解成即可實施的步驟,從一點一滴做起,站好腳跟,堅定且全神貫注地進行,步步為營,才能走向成功。

讓小目標求得大成功

在一次心理學實驗發現:如果政府直接提出要求時,居民願意為社會救助站捐款的比例是46%;但如果分兩步提出要求,第一天讓人們佩戴一個宣傳紀念章,第二天再請他們捐款,則願意捐款的人數比原本的人數幾乎多出一倍。心理學家們認為,如果一下子向別人提出比較困難的要求,人們一般很難接受,但是如果先提出一個小小的要求,然後再不斷縮小差距,人們就會容易接受。這也是因為人們在不斷地滿足小要求的過程中漸漸適應,未能意識到逐漸提高的要求已經大大偏離了自己的初衷。更是人們都希望,自己在別人麵前一直保持著一個比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自己被別人看作是“喜怒無常”的人,也因此,在接受了要求,對別人提供幫助之後,再拒絕別人就變得更為困難。如果這種要求並不會給你自己造成多大的損失,人們往往會以一種“反正都幫了,再幫一次也無妨”的心理,那麼,登門檻效應就發生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