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用英語問了吳小蒿一句。方治銘對吳小蒿講,他在問,當年這裏的人吃什麼。吳小蒿說:“老師你告訴他,《隅城縣誌》上講,這裏的古人‘飯稻羹魚’,就是以稻米做飯,用海魚做湯。”Judge聽了說:“Yummy(好吃)!”嘴裏還發出吸吸溜溜的進食聲。這一回,吳小蒿懂了。她覺得,這老頭太可愛了,太有趣了!
Judge又和方老師說什麼,吳小蒿聽不懂,但是,她當年讀書學到的英語,在心中雪藏了多年的單詞,此時像腳下土壤裏的麥粒一樣在發芽,在往外拱。她連聽帶猜,再加上方老師的解釋,弄明白了:Judge說他每到一個國家,都要起一個當地名字,到了中國也要有一個。方老師說:“你比我小一歲,是我弟弟,我叫方治銘,你叫方治丹吧,你來考察丹墟遺址嘛。昵稱,就叫‘丹丹’。”Judge很高興,拍著胸脯連叫了自己幾聲“丹丹”。
一陣寒風吹來,吳小蒿打了個寒噤。她從車上抱下軍大衣,分別送給方老師和丹丹,自己也穿了一件。而後,三人圍坐在一起。吳小蒿依靠蘇醒了的英語會話能力,再借助方老師的翻譯,與他倆聊了起來。
丹丹看來已經從方老師那裏得知吳小蒿的一些情況,此時說:“文化是閑暇的產物,是自由的產物,在歐洲和美國,隻有中產階級家庭的子女才去學人文學科。你出身貧困,為什麼要學曆史?”
吳小蒿回答:“是受了中學曆史老師的鼓動。他告訴我,古羅馬的著名人物西塞羅說:‘如若不了解在你出生以前發生的事情,你始終隻能是個孩子。’如若人類的生活不與其祖先的生活結合起來,並被置於曆史的氛圍中,那它又有什麼價值?”
丹丹立即興奮起來,說他也讀過西塞羅的這句話,也對曆史著迷。古希臘阿波羅神廟上有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既要認識自己,也要認識人類。所以,他從十八歲開始迷上考古,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丹丹又說:“曆史是動物學的發展,是人類學的延伸,是天文學的組成部分。”他指著星空道,“地球隻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人類隻是這粒微塵上的一個物種,這樣,曆史學就成為人類進入宇宙和理解宇宙的途徑。”
吳小蒿忍不住感歎:“你這視野太宏闊了!”
方老師說:“如果持有宇宙眼光,再低頭看我們腳下的文化遺址,就會感覺到,幾千年,那是一瞬間的事情。”
吳小蒿問:“既然這樣,曆史不就是虛無的嗎?值得你們這些考古學家辛辛苦苦風餐露宿?”
丹丹說:“當然值得。就像一些物理學家想盡辦法要把分子、原子做進一步分析一樣,他們追究的是物質的根底,我們追究的是曆史的根底。”
他又用英語問了吳小蒿一句。方治銘對吳小蒿講,他在問,當年這裏的人吃什麼。吳小蒿說:“老師你告訴他,《隅城縣誌》上講,這裏的古人‘飯稻羹魚’,就是以稻米做飯,用海魚做湯。”Judge聽了說:“Yummy(好吃)!”嘴裏還發出吸吸溜溜的進食聲。這一回,吳小蒿懂了。她覺得,這老頭太可愛了,太有趣了!
Judge又和方老師說什麼,吳小蒿聽不懂,但是,她當年讀書學到的英語,在心中雪藏了多年的單詞,此時像腳下土壤裏的麥粒一樣在發芽,在往外拱。她連聽帶猜,再加上方老師的解釋,弄明白了:Judge說他每到一個國家,都要起一個當地名字,到了中國也要有一個。方老師說:“你比我小一歲,是我弟弟,我叫方治銘,你叫方治丹吧,你來考察丹墟遺址嘛。昵稱,就叫‘丹丹’。”Judge很高興,拍著胸脯連叫了自己幾聲“丹丹”。
一陣寒風吹來,吳小蒿打了個寒噤。她從車上抱下軍大衣,分別送給方老師和丹丹,自己也穿了一件。而後,三人圍坐在一起。吳小蒿依靠蘇醒了的英語會話能力,再借助方老師的翻譯,與他倆聊了起來。
丹丹看來已經從方老師那裏得知吳小蒿的一些情況,此時說:“文化是閑暇的產物,是自由的產物,在歐洲和美國,隻有中產階級家庭的子女才去學人文學科。你出身貧困,為什麼要學曆史?”
吳小蒿回答:“是受了中學曆史老師的鼓動。他告訴我,古羅馬的著名人物西塞羅說:‘如若不了解在你出生以前發生的事情,你始終隻能是個孩子。’如若人類的生活不與其祖先的生活結合起來,並被置於曆史的氛圍中,那它又有什麼價值?”
丹丹立即興奮起來,說他也讀過西塞羅的這句話,也對曆史著迷。古希臘阿波羅神廟上有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既要認識自己,也要認識人類。所以,他從十八歲開始迷上考古,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丹丹又說:“曆史是動物學的發展,是人類學的延伸,是天文學的組成部分。”他指著星空道,“地球隻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塵,人類隻是這粒微塵上的一個物種,這樣,曆史學就成為人類進入宇宙和理解宇宙的途徑。”
吳小蒿忍不住感歎:“你這視野太宏闊了!”
方老師說:“如果持有宇宙眼光,再低頭看我們腳下的文化遺址,就會感覺到,幾千年,那是一瞬間的事情。”
吳小蒿問:“既然這樣,曆史不就是虛無的嗎?值得你們這些考古學家辛辛苦苦風餐露宿?”
丹丹說:“當然值得。就像一些物理學家想盡辦法要把分子、原子做進一步分析一樣,他們追究的是物質的根底,我們追究的是曆史的根底。”
“追究到曆史的根底,有何用處?”
方老師說:“鑒古知今,知未來。”
丹丹說:“還有一個目的:糾正人們不正確的曆史觀。”
他接著講,進入文明史的人類,大致有三種曆史觀:一種認為曆史是循環的,一種認為曆史是倒退的,一種認為曆史是前進的。
方老師說:“對,第一種和第二種,在中國很有市場。有一部著名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一開篇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典型的循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