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深海一號”(3 / 3)

吳小蒿說:“做製造業?他沒去經邦濟世?”

“哦,你們認識?”

吳小蒿這才知道自己說漏了嘴,隻好承認:“認識。但畢業後從沒聯係過。”

“那正好,你們明天就恢複聯係了!”

從丹墟遺址回來後,吳小蒿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靜,尤其是晚間躺在床上,當年與劉經濟的交往,一幕一幕重新浮現在眼前。她仿佛還能嗅得到山大文史樓下丁香花的氣息,聽得到小樹林裏樹葉嘩嘩的聲音。於是,她的體內也起了春潮,一波一波,讓她臉發熱、心發慌。

第二天早晨,她起來之後先是挑衣服,想穿一件好一點兒的,看上去優雅一些的。但她打開衣櫥找來找去,沒找到一件合適的,這才知道,來楷坡之後,自己就沒添過一件像樣的衣服。衣櫥裏都是些大路貨,讓自己的女性特征不那麼突出的,混在鄉鎮幹部堆裏顯不出別樣的。她沮喪半天,終於選定一件黑呢子大衣、一條赭紅色褲子。穿上之後去照鏡子,她發現自己的發型很土,臉色微黃,皮膚粗糙,已經是中年婦女的模樣了,不免灰心喪氣,覺得今天肯定要被劉經濟恥笑了。

但她先把自己恥笑了一番。“女為悅己者容”,你興衝衝地“容”,人家不一定對你“悅”。當年你跟人家交往,讓人家突然受到由浩亮辱罵,今天他不痛斥你一頓就不錯了。想到這裏,她對自己說:“小蒿,別自作多情了。你就是遵老師之命,去見見一位學兄,僅此而已。”

十點多鍾,方老師打來電話,說:“劉經濟已在隅城下高速了,你到蓼河大橋北頭等他,等到之後帶他過來。”吳小蒿答應一聲,就坐自己的專車去了。

到那裏等了一會兒,小王指著前麵說:“這輛路虎是青島車牌,可能是你同學。”

那輛白色的路虎,果然減速,停在了路邊。

從路虎的駕駛位上,下來了濃眉大眼的劉經濟。他留著小平頭,身穿花格子休閑西裝,完全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派頭。看到吳小蒿,他走過來叫一聲“學妹”,用力與她握手。吳小蒿羞笑著答:“歡迎學兄。”

劉經濟做個手勢,讓吳小蒿上他的車,吳小蒿就讓小王開車回去。她坐到副駕駛的位子上,向西麵指了指:“老師在那邊,很快就到。”劉經濟就發動車子,沿河堤向西駛去。

吳小蒿心裏緊張,但還是與他寒暄起來,問他何時出門,走的是跨海大橋還是海底隧道。劉經濟說:“走跨海大橋。”

之後,吳小蒿便不知說什麼好了,劉經濟也直視前方不再說話。突然,他將方向盤一打,停在了路邊。吳小蒿問他:“停下幹嗎?”劉經濟扭過身看著她:“你說我幹嗎?我想揭開一個謎底!”吳小蒿心髒咚咚跳著,慌亂地問道:“什麼謎底?”“在山大,你已經有男朋友了,為什麼還要跟我玩曖昧?”

吳小蒿低頭捂臉,歎一口氣:“劉經濟,這是你想弄清的謎底,也是我的心結。我向你鄭重道歉,對不起。”她停了停又說,“但是,那時候我真的被你吸引,是真心喜歡你,同時也心存幻想,想擺脫一個夢魘。”接著,她就把自己與由浩亮的事情,原原本本講了。

劉經濟聽罷,歎息一聲:“唉,原來如此。可惜了你。”說罷向吳小蒿瞅了一眼,那一眼裏,包含著非常複雜的內容。

吳小蒿覺得眼淚要往外湧,但還是努力忍住,轉換了話題:“我今天也想揭開一個謎底:你當年說,畢業後要進入高層,經邦濟世,為什麼搞起了製造業?”

劉經濟笑了一下:“當年我一毛頭小夥,免不了輕狂。畢業後印證了那句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你現在並不骨感呀,已經是大老板了。”

“還行吧。今年的產值能過百億。”

吳小蒿驚呆了:“過百億?你製造什麼呀?”

“主要造船,也造別的。最近要造一件國之重器。”

“什麼樣的國之重器?”

“世界上最大的全潛式智能漁業養殖裝備,叫作‘深海一號’。”

“哦,厲害!”

劉經濟說:“這是海洋大學於輝教授的科研項目要用到的。現在中國沿海養殖業遭遇了瓶頸,大多處於低端化、簡單化,他想探討轉型升級的舉措。他發現,在黃海中部有一個巨大的深海冷水團,麵積相當於半個山東省,計劃在那裏建設海洋牧場,養殖三文魚。”

吳小蒿驚訝道:“養三文魚?那可是名貴魚類。”

“就是。現在中國市場上的三文魚主要從北歐進口,到了酒店的餐桌上,貴得要命。如果在黃海冷水團養殖成功,吃它就不是高消費了,它會出現在普通老百姓的餐桌上。於教授說,這個項目搞成了,將在全世界率先實現在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中國傳統海洋漁業的養殖模式,將從近岸淺海養殖轉向深遠海離岸養殖。”

“將創造曆史!”吳小蒿脫口而出。

劉經濟一笑:“讓你說對了,創造曆史。吳大鎮長,你有沒有意願讓它花落楷坡?”

吳小蒿瞪大眼睛瞅著他:“怎麼,這項目還沒落地?”

“沒有,隻是個概念。於教授研究了好幾年,想製造這個‘深海一號’,我有能力,也願意承接,就是沒找到願意出資的養殖企業。談過幾個,他們都猶豫不決。”

“這項目要花多少錢?”

“光是網箱就要一個多億,另外還要建育苗場,建養殖工船,沒有兩三億幹不了。”

吳小蒿說:“那是挺多。不過我預感到,這是一個雖然有風險,但也有大前途的好項目。我可以和我們這裏有能力的企業談一談,一旦動員成了,就與你聯係。”

“好的,你加我微信吧。”劉經濟說著掏出了手機。

吳小蒿掃了掃他的二維碼,一邊發驗證申請一邊說:“去年年初,我在同學群裏請同學幫忙招商,有人把你的微信名片發給了我,我沒好意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