輜重營的營官是一個名叫沈青的都尉。沈青是個矮胖子,已經快四十歲了。他雖然胖,做起事來卻很利索、精心。通過他的組織安排,僅半個月五千多套馬具已經打造安裝完畢,馬刀和投槍頭也做出樣品。所以,在階段總結時,我獎勵了他五十兩銀子,並報請陶謙提升他為校尉。樂得沈青胖臉上的眼睛成了一條縫!根據徐庶的提請,調離了幾個練兵不力的營官,空出來的位置,由徐庶提名補齊。<\/p>
我又把手弩和弩車的圖紙也交給了沈青,讓他調專人試製;特別是手弩,要盡快試製,盡早裝備鐵衛。弩車是為以後裝備步兵作準備,是阻擊騎兵衝陣的重要利器。<\/p>
又幾個月過去了,熬過了寒冷的嚴冬,春天到來了。兵丁經過一個冬季的艱苦訓練,已經小有成效。隊列演練、戰術配合也已初具規模。但也有一小部分年老體弱的兵丁,因跟不上大強度的訓練遭到了淘汰。我給他們兩個選擇:一是到沈青的輜重營。二是這些老兵因從軍時間長,都有較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而且有的還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所以,我可以把他們推薦到糜家的作坊(其時就是鹽場)去做工。糜家管飯,還有一定的工錢可拿。<\/p>
大部分都去了作坊,空出的名額稟報老陶謙之後,補齊了五千人(因組建鐵衛和退役缺額近千)。曉騎兵配備了長槍、馬刀和六杆短柄投槍。鐵衛配備了馬刀、手弩、六杆短柄投槍、吊索和短匕。我稟報過老陶謙後,組織了一場同曹豹掌管的騎兵,五千對五千的對抗演練,演練隻允許使用木槍。<\/p>
由徐庶居中指揮,徐盛領軍突擊,我隻作了壁上觀。曹豹的騎兵的騎術、武技、體能、耐力等戰術配合均差我方很多;我方僅出動了一千騎兵,僅用半個多時辰,就把對方衝了個稀裏嘩拉、潰不成軍。在場觀戰的陶謙樂得‘虎子、虎子’的對我盛讚不停,當場任命我為中朗將,徐庶、徐盛為校尉;徐庶仍兼主簿。<\/p>
老陶謙還提出撥五千步兵由我訓練,我一再同他講:兵在精而不在多。在我的強烈要求下才答應縮減到三千。這可不是鬧的!除了正常的軍備供應,我的十一萬兩白花花的銀子所剩無幾了!我盡量不能搞特殊,否則曹豹、沈耽他們就會有異議了。就這樣,曹豹輸了之後,已經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不是臉了!也可以理解,臉麵問題嗎!如果我不是陶謙的兒子,也許就會有人舉報我要造反也說不定?<\/p>
沈耽對我還算熱誠,必竟他的族兄正受我的重用。我後來才知道沈青是沈耽的本家弟兄,隻是在家族不太受待見罷了。我讓徐盛代我去挑選步兵,兵丁都願意到我麾下,都知道夥食好、獎勵不斷。雖然訓練強度大,但多長些本事,在戰場上多一分保命本錢;當兵就是為了打仗,這是任何一個兵丁都明白的道理。兵丁選好後,我讓徐盛把鐵衛交給已升為軍侯的老熊,讓他直接把步兵帶到東海郡去訓練,並帶上了沈青已經造好的三十台弩車。<\/p>
糜竺把灘址選在了老家東海郡附近,目前海鹽已經開使大量生產銷售了。也該到封鎖技術和信息的時候了!<\/p>
我唯一不滿意的就是自身的武技!雖有所提高,但感覺進步緩慢;現在徐盛還能擋住我三十招?可能是沒有更高一級的合練對手的原因。但徐庶卻認為我是一個武學的奇才,徐庶雖自身的武技一般,但眼光還是有大師級水平的。而徐盛更是鬱悶的說:都在勤練,卻少抵擋了十招,好象自己這段時間睡大覺了似的!再這樣下去不用一年,也就能擋個十幾招了。<\/p>
他們那裏知道,我是衝著呂、趙、關、馬去的,何況還有黃、張、典、許、龐等。提起黃忠,以我的理解:現在正在盛年的黃忠應當和呂布不分伯仲。其老邁之年尚不懼壯年的關羽,何況現在黃忠還正是盛年?隻是原曆史黃忠沒又對上呂布罷了。他和劉表的侄子劉磐乃忘年之交,不知其是否還在南陽?劉表早已入主了荊州,現在正因南陽與袁術糾纏呢!時不我待呀!<\/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