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返徐聚力(1 / 2)

一路上春風得意馬蹄疾,高高興興的我這一行,曉行夜宿的奔返徐州。那日,得郭嘉和程昱投效後,當然又是一番慶祝。翌日,即帶著二人的家眷及細軟同我一起上路了。<\/p>

兩個多月的旅行收獲頗豐。因而,我一路上心情愉悅、談笑風聲,時而同郭嘉、程昱談古說今,時而同典韋、魏延切磋技藝,不知不覺徐州已在眼前。<\/p>

回到陶府不久,不僅老陶謙匆忙趕回,身後還跟著糜竺和張昭。經過一番的忙亂見禮之後,陶謙即同四個新人聊了起來;由於陶謙對文武兩途均有涉獵,故相談可以說是甚歡。看得出來,老陶謙對體壯如牛的典韋格外的喜愛,不停的用略有顫抖的手拍著典韋奇寬的肩膀。我忙湊過去插話說典韋尚無表字,請父親給代起。老陶謙思忖一會兒說可取‘君然’二字,乃‘巍巍君子’之意。樂得典韋趴在地上磕了好幾個響頭,嗡聲嗡氣的直喊:“君然給您老大人叩頭了!”<\/p>

而張昭卻把我拉到一旁訴起了苦,說他這個倉曹櫞快成‘倉曹鼠’了!自他上任以後,老陶謙對他太過於信任有加了!不管是政務、刑名、救災、抗洪、安置難民、修橋補路、稅賦征收、官糧倉儲等等,事無巨細全扔給了張昭。使張昭忙得頭昏眼花、晝夜難分。而糜竺這位別駕從事任事不管,隻是行其商賈之事;陳登這位長史則耍點陰謀詭計尚可,一提政務則避之惟恐不及。他看我帶回兩個看來像很有才幹的文士,就想向我要人。我隻好無奈的告訴他:此二人長於軍略,對他沒用。他可以稟明老陶謙,潁川的荀彧、荀文若,陳群、陳長文,此二人乃政務奇才;可招之。按我的想法:荀彧心有所屬很難招來,隻是死馬當成活馬醫罷了;而陳群可能性卻很大。<\/p>

徐庶和糜芳隨後也帶來一個人,荊州的霍峻;霍峻年方二十三歲,與郭嘉同歲,身高八尺、白麵無須、寡言少語,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年輕人。糜家的夥計把他送到了糜府,他一直就在軍營中等待我回來。<\/p>

第二天在我的推薦下,老陶謙就作了如下的安排:由我兼任徐州別駕(副刺史),程昱、郭嘉均任別駕從事,典韋、魏延、霍峻、臧霸(補)均任都尉。並給程昱、典韋、霍峻、臧霸、徐盛分別安排了宅院。郭嘉同徐庶一樣,不願搬出陶府另住,就在陶府單僻個院子讓他與郭馨居住。反正陶府大得很,不差多出他們哥倆兒。這些天過來,郭馨同紅兒成了好朋友,倆人在一起總是說著悄悄話,不知紅兒是否把我給買了?當然,新僻的官員現在均須隨後呈報朝庭核準。<\/p>

我稟報老陶謙後把臧霸調回,並成立了整軍衙門:以徐庶為主,程昱、臧霸、霍峻副之;對徐州刺史所能掌控的全部軍隊實行整編、調訓。調沈青任總輜重主官,負責全軍的輜重管理;我特別要求沈青對軍械嚴守機密。徐州的錢糧存儲頗豐,因而有條件大幅度提高兵丁的待遇和軍械的投入。這其實是相當於變相的剝奪了曹豹和沈耽的軍權,他們雖有抵觸,但在老奸巨猾的老陶謙的全力周旋下,二人也隻好就默認了。<\/p>

原有的五千曉騎兵歸魏延統領,糜芳副之;作為常備軍以防變故。<\/p>

典韋任鐵衛統領,老熊副之;鐵衛移住徐州城內,守護刺史衙門和陶府。<\/p>

調胡明,胡亮弟兄倆負責成立密探司,職責是打探天下各州和朝庭的隱秘情況、以及及天下即將發生的大事。為盡快的可以發揮作用,密探司外派人員,先依托糜家在各地的店鋪做掩護。<\/p>

至於郭大懶蟲(我新給郭嘉起的綽號),則免強同意管理新成立的密探司,但訓練歸胡氏兩兄弟,他負責指導;並負責整理分析獲得的情報。最閑的就是他了!一天到晚總是跟在我後麵看西洋景!<\/p>

徐盛繼續屯軍東海。據徐盛托臧霸傳回來的消息說:步兵與弩車的配合已漸成熟,三千的重甲車兵(發射弩箭的兵丁需披重鎧)完全可以抵住兩萬步兵的進功和數千騎兵的衝擊。倒出空閑時,我還真要去看看車兵的威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