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張昭的勞累,我也不是無動於衷。我還怕把這個治政的寶貝給累壞了呢!我派人去青州北海郡,請來了孫乾、孫公佑做他的助手。據張昭講:陳群、陳長文已答應來徐州,處理好家事即可成行。至於荀彧正象我想的那樣:來個避而不見。<\/p>
英雄情結真不是一般的大!我一直在掂記著那位趙子龍。剛好陶應閑來難忍,一直磨著我讓我給他找點事做;在我脫不開身的情況下,他去招攬趙雲應該是最佳人選。我特意讓老陶謙寫了兩封親筆信,派五十名鐵衛護衛陶應,由老熊統領;千叮嚀萬囑咐:要他先到青州東萊國黃縣去請太史慈,並囑咐他多作太史老太太的工作;隨後再到冀州的常山國真定縣去請趙雲。並叮囑他:趙雲是當世前三的虎將,要待之以誠。<\/p>
所謂時事造英雄。目前隻能是先盡量的作萬全的準備,來迎接明年董卓的進京;但卻無任何提前發動的可能。否則,必然成為眾矢之的、亦將會萬劫不複的為某些野心家作嫁衣。即將發生的京變,就是最好的例證。否則,我真想把‘兩德加一初’(曹孟德、劉玄德、袁本初)消滅在萌芽中,讓黎民百姓少受戰亂之苦。<\/p>
春暖花開,萬物複蘇。黃巾餘孽又如雨後的春筍破土而出一樣鬧騰起來,波及到了大半個中原;同時也形成了惡性循環,越鬧的地方,百姓越苦、流民越多;流民越多、鬧得越凶。黑山賊於毒、白饒、眭固縱橫幽、冀、並三州,泰山賊管亥橫行青州,泰山賊孫觀、吳敦、尹禮、昌狶劫掠兗、豫二州;其它小股更是不計其數。我現在在懷疑我讓陶應遠行是不是犯了一個錯誤?北方四州可都是‘黃亂’的重災區呀?<\/p>
最近探子密報:泰山賊經兗州已流竄入琅琊國境內,殺官掠民、無惡不作。我即派整編完畢的三千騎兵和一萬步卒,以徐庶為帥,魏延、臧霸為副前往征剿。曆經月餘,陣斬吳敦、昌狶,活擒孫觀、尹禮,解送京城獻俘。<\/p>
同時舉薦臧霸為琅琊相,留三千步卒給他清除殘賊、安置流民,並開始接收各州流民送往琅琊國屯田。徐州的大部分良田均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但我現在還不能打動他們的主意。否則,必然會出現反彈而一發不可收拾。琅琊經匪患肆虐之後,富戶傷亡極多,土地大麵積的成為了無主之地,故而適於屯田。這也許就是不破不立吧?<\/p>
本著以戰代練的原則,我派魏延、霍峻輪換帶兵,清剿徐州境內的所有盜匪;徐盛亦同時出兵清剿東海郡內的盜匪。我曾派人送信試探丹陽吳景言:需否過江剿匪?卻被吳景斷然拒絕。<\/p>
邊讓也派人送來了消息:已同豫章太守華歆達成協定:分別練軍,共禦荊南。蔣欽和周泰接父母官相招,率眾歸降;現已於潘陽開始招募兵丁、督造戰船。甘寧已於三江口尋到,正在招攬。周瑜未完全拒絕招攬,其言學業未完,年內當赴九江。魯肅已赴九江,但其言欲赴徐州一行方可定奪。邊讓信中附言:與之相談,確乃大才,當厚待之以收其心。<\/p>
應青州刺史田楷、北海太守孔融所求,我親自領軍,魏延、霍峻為副赴青州協助剿賊。曆經大小十數戰,獲全勝而歸。其中,悍賊管亥亦被我十幾招掃落馬下,可惜被賊眾救走沒能活擒住。<\/p>
其時,同流賊作戰,基本上都是一邊倒的結果。流賊都是一些剛放下鋤頭的農戶,兵器、甲胄破亂不堪,又沒經過任何的訓練,隻會亂糟糟的衝鋒,既無隊形、又無戰術,根本不堪一擊。同流賊作戰對於徐州軍來說,已經不能稱之為打仗,說準確一點也就是演練和適應戰場殺人的氣氛而已。後來我實在不忍過多殺戮,就驅散了事。流賊後來也很配合,遇到徐州軍就一轟而散。真不知道那些官軍是怎麼吃的敗仗?想來隻能解釋為將帥無能了!<\/p>
至此,重新整編的一萬騎兵、五萬步兵均已經曆了數戰收歸大營。現需要的就是總結和整訓了,而借以進一步提升的戰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