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以糧易將(2 / 2)

此時,我也讓郭嘉給誇得有些臉紅,就忙打圓場說到:\"奉孝言之過重矣!溫侯確乃商武學上的唯一知己。然公台先生所求,實讓商過於為難矣!公台先生當給商一說辭,商方能勉力而為之。\"我說完之後,側目瞥見郭嘉又露出了狐狸一樣的笑容。我心裏暗說:你再笑也估計不到我要幹什麼?<\/p>

陳宮見還有活口,就壓下了欲走的念頭,試探著問到:\"不知無敵侯需何說辭?宮當稟明溫侯盡力為之。\"我強按捺下有些急迫的心態,緩緩的說到:\"商曾答應烏程侯之子孫策,助其取漢中為立身之本。然孫伯符乃江南人士,難悉極西之地之風物。商知溫侯屬下一偏將張遼、張文遠,乃雁門馬邑之人。商予暫借之以助孫策,商當以五萬石糧秣以謝。對外則宣稱:張遼與商有世仇,商欲除之;故以糧相易耳。\"陳宮不相信會這麼容易,就有些詫異的說到:\"張遼乃並州舊將,宮無能作主。宮當稟明溫侯,再來與無敵侯相商;宮隨後即返濮陽。以宮思之:此事當易行之。\"<\/p>

陳宮走後,郭嘉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目光看著我:\"主公此事是否賠本矣?以五萬之巨糧秣,僅換一偏將,嘉以為不值。以糧挾之,當能讓呂布聽命於我,何樂而不為也?\"我心裏暗說:你是不知道張遼的本事呀!就笑著說道:\"呂布狼性難改,與之相約,無異於與虎謀皮,其後必受反噬。其茫茫如喪家之犬,早晚還會來投,我等除之則不義。呂布來投時,奉孝當為商思一巧計,以為後用。而張遼乃當世之智將也,呂布不能用之;商得之,無異於得十萬強軍。商何樂而不為也?\"<\/p>

隨後,我頂著陳群和程昱的壓力,派早已回徐州的徐榮,統軍兩萬兵卒入駐沛國的同時,前出至蕭關;並押運五萬石糧秣屯於蕭關,等待呂布來取。氣得直爽的程昱拉著陳群去找老陶謙理論,老陶謙隻說了一句話:老夫尚在與老友治學,徐、揚之事由商兒自決。就把兩位給打發回來了!我隻好抱歉的說到:商亦知兩位先生是為商好,然此事之成效以後自現。如商錯了,自會向兩位先生請罪。\"<\/p>

以呂布的目空一切的個性,根本就是把張遼看成了可有可無的人。因而,很快派快馬送信,已派高順和曹性率軍前來押運糧秣,張遼亦隨同而來。我雖對高順也挺感興趣,但隻好以後在想辦法了。就交代徐榮:待高順等到來時,派人把張遼送到徐州,並把糧秣移交給高順;同時代我傳話於高順和曹性:如果此後無處可去,徐州的大門永遠為他們敞開著。<\/p>

英挺的張遼一到,就讓陪我迎接的郭嘉和趙雲眼睛一亮。待經過同不卑不亢的張遼敘談之後,郭嘉小聲的嘀咕:\"看來主公頗得夫人之真傳。大賺矣!\"張遼也沒想到我對其如此的重視,在我刻意的拉攏和郭嘉的幫腔下,很快也就繳了械。我不禁大笑道:\"哈,哈.....!商得文遠,徐州又添一柱也!\"張遼暫時還不能外派。一方麵是其本人還需要熟悉徐州的軍製和安定情緒,另一方麵我手中也要掌握一個可以放心統軍的機動將領。周瑜走後,徐洲僅剩趙雲一個可以領兵的大將,所以我才忙不迭的把徐榮從廣陵調回。因此,我也就讓張遼暫去協助徐庶。<\/p>

江東還有許多可用的人才,張昭和魯肅可以自行去招攬。我就把顧雍也留在了徐州,讓他頂替程昱去協助陳群;把程昱調到身邊來,負責參與軍旅之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