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青州有警(1 / 2)

洛陽荒廢日久,且糧食均靠外麵轉運。經眾朝臣商議,在曹操的一力堅持下,改許昌為許都,天子由洛陽遷都許都。曹操自封為大將軍、武平侯,並對其手大肆封賞。留鍾繇和夏侯淵、曹洪鎮守長安,董昭和曹仁鎮守洛陽,自統三軍移駕許都。自此,天下開始紛傳:曹操見帝不拜,軍國大事均決於其手,置天子於無物。皆言:曹操欺君罔上、大逆不道,乃奸佞禍國也;仁人誌士當除之而後快。而我的悍勇和忠貞,也同時被傳得神乎其神。<\/p>

對於洛陽發生的事,早已在我的記憶裏存有了。故而,我也根本就無動於衷。但經曆過救駕全過程的程昱的反應,就不是一般的耐人尋味了!他看我的眼神變得驚訝和佩服兼而有之,還不斷地同郭嘉嘀咕著些什麼。我感到又好氣又好笑的挪揄到:\"仲德先生沒必要如此的詫異吧?曹孟德也早已想到了這步棋;所以才早我等一步拿下了長安,使我等除名譽以外一無所獲。還是好好想想以後怎麼對付奸詐如狐的曹阿蠻吧!\"<\/p>

執拗的程昱卻大搖其頭的說到:\"不然。長安本非我等所有,取之也會因戰線過長兼顧不及而捉襟見肘。主公因事而成大義之名,曹操因事而得奸佞之名。此消彼長,此後天下俊傑必望風而歸也!\"我既好笑他的迂腐,又感歎其看事的準確。就隻好說到:\"商隻是不忿失去取關中的機會而已,先生亦不必過於拘泥一事耳。\"<\/p>

手裏拿著探子的偵報,我陷入了沉思。袁術自逃離壽春以後,幾經輾轉逃到了鄴城。也不知與袁紹這個兄長達成了何種協議,一直以來因嫡長之爭而矛盾重重地兩兄弟竟然聯起了手?袁紹撥精兵五萬給袁術,意乃助其再起。袁術兵屯冀州甘陵國的甘陵城和貝丘城,不足百裏即可進入青州境內的平原郡。袁術窺視青州之心已經昭然若揭!我隨即快馬致信賈詡,詢問具體的敵情和對敵的方略。<\/p>

賈詡的回信很快就到了。賈詡在書信上講:他正準備向徐州稟報軍情,徐州的詢問信函就先到了。據賈詡就近探得:袁紹此次出兵,表麵上是以袁術為首,實際上是以大將麴義領軍、以紀靈為先鋒。以賈詡的預測:可能是袁紹要對公孫瓚進行最後一擊,擔心我方相助而實行的預作防範。但為保萬無一失,賈詡已經派陳到先期統軍兩萬,渡河進駐平原國的高唐城。魏延統五千騎兵、三萬歩卒入屯齊國臨淄城予以接應,賈詡要求魏延前軍兵臨黃河南岸,預先準備船隻等渡河之物,以方便隨時接應和援助陳到。<\/p>

賈詡還預測:從袁術以往之所為觀之:袁術此人願意劍走偏鋒,為攫取利益慣於冒險。因而,很有可能搶奪統軍之權而貿然的向青州發起進攻,為自身爭取到一個立足之地;故應作萬全之準備。田楷援助幽州,帶走了青州的大部分將領,現在缺少統兵的將領,賈詡請求再派一、兩名武將前往青州助戰。<\/p>

鎮守琅琊的臧霸曾多次上書要求統軍征戰。為不鼓勵將領的積極性,我去書琅琊讓臧霸暫把琅琊交給劉辟和龔都鎮守,其本人率親兵趕往青州歸賈詡調遣。<\/p>

派出臧霸以後,我又急信調回了壽春的管亥,並招來張遼。令張遼為正、管亥為副,前往琅琊挑選精騎,數量由二人自定。組軍完畢後,出琅琊繞路潛行涉水過黃河,去抄袁術的後路。由於管亥在青、冀兩州為亂多年,地理、地貌極其的熟悉,我才特意安排其擔任張遼的副將。<\/p>

二人臨走時我叮囑:如袁術不向青州進兵,可相應的退回琅琊鎮守。如袁術悍然攻打青州,由其二人自行決定何時、何地對袁術發起偷襲。其實,區區五萬兵卒,根本構不成對青州的太大威脅,何況還有老狐狸賈詡在青州坐陣。我之所以派出張遼,是想檢驗一下張遼是否如曆史記載的那樣用兵機動靈活、不拘一格。派出二人後,我及時的給賈詡去信,通報派張遼一行的目的和作用,讓其把張遼這支奇兵納入青州的總體戰略體係之內。<\/p>

一切安排妥帖之後,我不由得對郭嘉和程昱咬牙切齒的說到:\"無論袁紹是出於什麼目的,隻要他敢動青州,我等就要打疼他!對著種色厲內荏之徒,如果不打疼他,他就不知道馬王爺是三隻眼!隻有這樣,才能促使他為壯大實力盡快的去同曹操火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