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永難安枕(2 / 2)

而擺在曹操麵前的路實際上就是:伸頭一刀,縮頭還是一刀!夾在兩強中間的他,需要的就是盡快的打開死結,越拖久就會越艱難。遠交進攻,功的都是他曹操。<\/p>

曹操反其道而行之結好袁紹就更不可能了!隻要我忍痛放棄青州,他還是要獨立的麵對袁紹的攻擊,而我就真成了坐山觀虎鬥!曹操又不是神仙,他那裏能知道官渡之戰他會勝利?況且,曹操比原時空的實力要差了一半,他現在也未必能贏。因而,大戰的時限也越來越近了!<\/p>

我現在產生了一個十分怪異的臆想:不知真正作壁上觀的劉焉、馬騰、韓遂等,是不是在象看大戲一樣的看著中原大地錯綜複雜的角逐?要是有通訊衛星的話,會不會看得更加過癮些?<\/p>

幽州的戰報終於傳來了:公孫瓚也終於敗亡。薊城的公孫瓚數次突圍均被袁紹擋回,無奈之下隻好據城死守。但薊城並不象劉備說的那樣困頓,公孫瓚早已存儲了可用兩年之糧,軍卒也並沒著挨餓,挨餓的隻是百姓而已。大耳朵有些誇大其詞了!<\/p>

袁紹在功城久攻不下之後,采用土工之法掘地為道而入。公孫瓚見大勢已無可挽回,親手執劍殺死妻兒後飲劍自刎。袁紹入城後削公孫瓚及其親眷之首,備匣裝之。公孫瓚的親信長史關靖入袁紹營中請死,也被袁紹削首裝匣。而被大耳朵忽悠去幽州的田楷也罹難於幽州,隨田楷一同救援幽州的青州老將鄒敬等部屬也無一幸免,均一起被削首裝匣。<\/p>

為了炫耀武功,袁紹把匣裝的首級悉數送往許都、並上表朝廷,以誅逆之功,請求封賞;表中道盡恐嚇威脅之能是。公孫瓚曾擅殺皇室宗親幽州牧劉虞,自封為大將軍督六州諸軍事。故,袁紹以誅逆名義起兵攻伐,並竊據幽州。劉虞舊將鮮於輔、閻柔等在配合袁紹消滅公孫瓚後,駐軍漁陽尊奉袁紹號令。<\/p>

曹操接到袁紹的表章後,在感歎袁紹幸運之餘大生懼意,忙聚眾謀士商議。荀彧建議:大丈夫能屈能伸!不妨暫作退讓,再作它圖。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議,自去大將軍職位,改任驃騎大將軍。下旨封袁紹為大將軍,總領天下諸兵事。現在的皇權又轉到了曹操手中,讓他象拿著魔術棒一樣的隨意撥弄,變出了各種虛無飄渺的幻像,已無任何的威懾力。<\/p>

有感於皇帝被曹操架空、帝室受辱,以國舅董承、國丈伏完等為首就又開始了密謀誅逆的大業。經國丈伏完牽線,國舅董承攜劉協血詔已聯絡數人。其中包括:工部侍郎王子服、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昭信將軍吳子蘭,以及入京麵聖的西涼武威太守馬騰和已被封為左將軍的皇叔劉備。此時,數朝老臣楊彪、朱雋、馬日蟬、韓融等均因看透世事而致仕。隻剩下除馬騰外的這些野心不小、卻即無任何實力、又無太大威望的跳蚤們在亂蹦了!<\/p>

經過多次的密議,這些人確定了內外相聯、雙管齊下的行動策略。首先,由在朝的官員再行聯絡臂助,尋找機會從內部發難。其次,在朝內運作的同時,由於劉備有兩個‘萬人敵’的拜弟可以統軍決勝疆場。因而議定劉備隨同馬騰趕往西涼、會同駐軍金城的名義上的並州刺史韓遂,整軍準備從外部發難。最後,由董承尋找了一名可靠之人,攜帶劉協的親筆血詔趕來徐州,要求第一強蕃的我進京勤王。董承還附信予我,說明了大致的計劃,並一而再的強調我是禦封的皇兄,有責任振興皇室、扶保大漢。<\/p>

此後,馬騰就向聖駕告辭言:得西涼傳信羌人作亂,需速返回西涼;並堅請劉協任命劉備為漢陽郡太守助其平亂。已得伏完傳信的劉協遂封馬騰為征西將軍、涼州牧,劉備仍為左將軍兼漢陽太守,隨同馬騰一起入西涼平亂。<\/p>

由於劉備在許都大肆的宣揚同我關係如何如何的好,我還推薦他來許都陪王伴駕。因而,並沒象原時空那樣難於走出許都半步。攝於我的存在,曹操並沒有過於的留難劉備,很無奈的答應了劉備前往西涼。他可能還在幻想劉備會去給馬騰和韓遂添點兒亂,豈不知他放出去的是一隻已經披上虎皮(已得劉協認可的皇叔兼左將軍)的狡猾狐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