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調度全局(2 / 2)

目前糜家財富地積累,真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這如果是在現代,以資金卡住國家的經濟命脈,從而控製社會的走向、或者是促進改朝換代,也不過是舉手之勞、輕而易舉的事!但這是在重農輕商的古代,商人在這個時代份屬下九流之列,真正擺在一起對比,連普通農民的地位都不如。因而,大的商賈家族就必須依附於強權而存,這也是糜家把產業的五成劃歸到我名下的原因。<\/p>

但來自現代得我,當然知道財富的意義。因而,對糜家采取的是扶助加控製的方針,絕不能讓糜家直接掌握軍隊。就是萬餘的鹽灘護衛軍,也歸入了徐州軍序列,大的調遣及將佐任命要歸徐州府衙;我是在盡可能的避免糜家將來的尾大不掉。<\/p>

糜芳接到我的傳信後就快馬加鞭的趕到了邯鄲。幾年過去,糜芳也成熟了許多,很難再找出當年‘徐州三少’老二的影子了!這也是老陶謙最讚不絕口的一件事。老陶謙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哪!誰又能想到當年的‘徐州三少’變成了今天的‘徐州三傑’啊!<\/p>

由於平時各自均在忙碌,在徐州時我也很少見到糜芳。這次糜芳的到來,我特意的安排了酒宴給他接風。從糜芳的嘴裏我了解到:冀州甄家是一個有近百年家族曆史的豪富之家、家資巨萬。勢力在冀州盤根錯節、底蘊頗足。甄家當代家主過世較早,現在當家的是原家主的夫人張氏。而甄家當代還沒有男丁、僅有三女,大女兒早已出嫁,隻有次女和三女待字閨中。<\/p>

據傳說:當家的張氏極富手腕,把甄家管理得井井有條,家族產業經營得也蒸蒸日上。張氏被好事者戲稱為:女陶朱。酒酣間,我順勢交代糜芳:為了他此去鄴城能得到甄家的傾力幫助,順利的完成他的任務;也為我等今後在冀州站住腳跟,他可以答應我同甄家三女甄宓的聯姻。<\/p>

我說完之後,糜芳連說:此乃是甄家求之不得之事,會讓他的磁性行事更加的便利,甄家也會因此而全力的幫忙。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而我則麵色微紅,腹誹自己臉皮變厚了!<\/p>

逢紀的離間之計終於起了作用。隻是來得太晚了一些!那個曾經去徐州送劉協血詔的董承府上的老家人,來邯鄲找到了我,帶來了董承的親筆書信。董承在信上讓我尋機除掉曹操,或者趁曹操出征派兵攻占許都還政於聖上。這些故臣遺老嘴上說得好聽,實際上大部分原因還是不願屍餐素位的混日子,變著法子的搞動作挑起紛爭,為自身爭奪權利。<\/p>

我看著董承的書信很是為難。既使向他說得再明白、分析得再透徹,他也未必能懂。為了其切身的利益考慮,他懂了也會裝作不懂。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我就讓陳琳代筆給董承寫了回信。<\/p>

我在信上分析了當前的天下形勢,以及各個勢力的心態。並言:有曹操在前麵擋著,可以把所有的矛盾都引向曹操。我可以在暗中的壯大自己,逐漸的整合天下的各種勢力,待可以把握住全局時,再行雷霆一擊既可還政予聖上。如果我現在就跳到前台擅自的攻打帝都,會使我成為眾矢之的,在悠悠眾口之下我會被說成是叛逆、曹操之第二。進而,不僅我自己會眾叛親離。而且,也會引起天下大局的進一步的混亂;任何時候都不會缺少利用亂局而崛起的陰謀者和野心家。我同時還告誡董承:有我的震懾,曹操不敢對聖上生出弑心。但如果他擅自行動不密事泄,會把聖上陷入危地,使事態一發的不可收拾。他也會成為千古罪人!<\/p>

相繼送走糜芳和董承的送信之人後,我加派了很多的探馬,分別加強了對袁紹退回鄴城後的安排、青冀的戰事、曹操的的進軍情況、以及許都的動態等方麵的偵緝。以便發生變故時,能夠及時的作出反應加以應對。所謂:小心行得萬年船、未算勝要先算敗就是這個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