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無奈攤牌(1 / 2)

一直以來,曹操總能在我預先布好局的夾縫中尋找出一條最佳的出路,頑強的抗爭著、並逐漸的壯大起來。這也使我對其欽佩之餘,自己也更加的患得患失:既沒遇到消滅其的最佳機會,也有些不忍讓曹操這個蓋代梟雄就無聲無息的退出曆史舞台。這其實也源於我自己偏於懶散的個性,而對執著堅韌個性之人有著特殊的偏愛。<\/p>

經過近一日的磋商,在郭嘉和諸葛亮的強烈堅持下,同戲誌才、荀攸及司馬朗等初步議定:徐州軍出兵十萬,出青泥隘口借道山陽與曹操增援三輔的五萬大軍彙合在潼關之下後,由徐州的徐庶統一指揮繞過長安直接兵進隴西;大軍對胡人征戰期間的糧秣由曹軍坐鎮三輔的夏侯淵統一供給。<\/p>

同時,為了給徐庶一個正式的名義,曹操還將奏請聖上冊封徐庶為征西將軍,統一指揮對胡人的征戰,並有自行調動三輔、兩川、及涼州軍力的權力;戰後徐州軍退回南陽之前的糧秣亦由曹軍供給。<\/p>

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由於胡人攻擊勢頭的凶猛,加之韓遂的臨陣倒戈,使局勢進一步的嚴重惡化。曹操經過一夜與謀士的緊急商議,也不得不做了最大程度上的讓步,在名義上給予了徐州所有能給到的便利。但彼此心裏都明白,除了三輔的夏侯淵在情況危機時會為了自身的安危出兵相助、漢中的孫策會聽從我一些調動之外,西川的劉備根本就不會聽調;而涼州的馬騰和韓遂正在內鬥得熱鬧,也根本沒有閑暇還來理會胡人對三輔的進攻。<\/p>

在我和曹操聽了雙方謀士們的稟報後,曹操看向我說到:\"無敵侯對此可還有何異議?\"我點頭答到:\"為了驅逐蠻虜,此事就如此確定吧!商早已做好了準備,定派軍於約定之日到達潼關;曹公也要盡快的調集兵馬。大軍早一日到達隴西,就會讓百姓少受一天蠻胡的塗炭。\"<\/p>

曹操也點頭說到:\"操亦作此思。操已確定由於文則為主、夏侯蘭為輔統軍前往。\"我認可的說到:\"於禁將軍向以治軍嚴謹著稱,必堪當此任。然商尚有私密之事欲與曹公商議,可屏退所屬我等自議。\"曹操毫不遲疑的揮了揮手讓眾人退下,我也讓郭嘉等退了出去;隻剩下典韋和許褚這兩個哼哈二將還矗立在大堂的門口。<\/p>

待眾人相繼退出之後,曹操卻首先不無羨慕的開言說到:\"據子聰講今日相議之事言:無敵侯所屬的那個諸葛少年說話穩健、字字嚴謹,兼且不急不緩;乃是一不可多得的大才!無敵侯何其幸也?\"<\/p>

我之所以帶諸葛亮前來,就是想考察一下此時尚還年輕的諸葛亮的能力和讓他也見見世麵,為他以後能給我控製好後方的全局打基礎。我今天要與曹操單獨商議的目的,就是想進一步的給曹操施壓。因而,我也就不無威嚇的說到:\"曹公還是看輕此子了!此子非大才乃絕才也!以商的評價:此子之才幾近於妖矣!商絕非危言聳聽,其尚自比管仲和樂毅;然以商觀之:假以時日,此子將會有先賢留侯、呂望之能。\"<\/p>

原曆史的諸葛亮以絕對弱勢而助劉備取得三分。而今有我的絕對強勢做後盾,他再不能達到一統那他也就枉稱千古一相了!曹操悚然動容的說到:\"操知無敵侯向來不打誑語。如此之才能為無敵侯所用,上天是何其的眷顧無敵候也?\"<\/p>

為了盡快的進入正題、不再糾纏於細枝末節,我就打斷曹操的談興說到:\"此子此時還畢竟年輕,無幾年的磨練難成大器。然時不我待,商早已對蠻胡的崛起存有預感。故而在邯鄲時,曾與曹公有所言說,不知曹公今日可予商以明確答複否?\"<\/p>

曹操想了想才說到:\"庶操愚鈍。操難及無敵侯思慮之深遠,故未思及與此也!操此時實難回答無敵侯之問。然天下未定,何以禦外?此後操與無敵侯當加快整合各路豪傑的進程,使我大漢天下盡早得以安定。那時,操與無敵侯再言及蠻胡這個大漢的切膚之痛不遲。\"曹操並沒完全從正麵回答我的問題,但言外之意已經昭然若揭,其爭雄天下之心不僅沒有泯滅。而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講還有所增強。老家夥可真是壯士暮年、雄心不已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