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襄樊三傑(三更)(1 / 2)

兩日後劉備還沒出現,大營中卻迎來了原曆史諸葛亮的四位好友中除徐庶以外的另外三位。現在,也隻能說是諸葛亮的三位好友了!徐庶根本就沒有前往荊州遊曆;因而也就沒有機會同諸葛亮在入仕之前就相識。徐庶也隻是在諸葛亮入仕徐州之後,才初識了這個原曆史的‘千古一相’。<\/p>

石濤、石廣元,三旬出頭、白麵長須;孟健、孟公威,與石濤年齡相仿、高額凸顴、樣貌清奇、身材細高;崔顥、崔州平,二十幾歲、豐神俊朗、器宇軒昂。當我走進大帳時,三人已經同郭嘉和蒯越相談了許久。我進帳後三人連忙站了起來,在郭嘉的引見下三人均長揖及地的見禮。我客氣的含笑還禮後束手讓座,接著我同三人交談起來。<\/p>

這時的我已經不像當初招攬英才時那樣,被才思敏捷的高才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問題問得一個頭兩個大了!現在,也就僅僅是在我不經意間的隨意提問下,換成了三人的有問必答。從三人的交談中我發現:石濤豪爽開朗,孟健機敏睿智,崔顥沉靜多思;三人各有長才、各有特點。讓我不禁感歎: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能成為一代智者諸葛亮的契友卻都具有不凡的才幹!<\/p>

望著不卑不亢的三人,我站起來長身一揖,在三人忙不迭的還禮中我笑著說到:\"三位先生均乃當世高才!商雖非霸才、明主,但亦知‘知人善任’。商年少之時就已矢誌匡扶社稷、掃平亂世;經過數年的竭力拚爭、加之得多位奇才的相助,才取得了當前的成就和威望。然我神州地廣人稠,急需先生等這樣的大才治理和安撫。望三位先生亦能助商一臂之力,同商一同為蕩平域內、還政予當今聖上略盡綿力。\"<\/p>

三人中性格豪爽開朗的石濤代表另外兩人說到:\"無敵侯過謙矣!我等三人早就聞之:無敵侯少年成名,數年間即成為當世之第一豪傑。何言非明主、霸才?我等三人亦非拘泥不化之人,亦知:商無道,周即伐之。況我等之契友孔明如今已入仕徐州中樞,我等三人素來敬重孔明之智;其既能義無反顧的入仕徐州,我等還能有何躊躇?既蒙無敵侯寵招,我等三人此後當竭盡所能為無敵侯效力!\"說完,三人互相環顧了一下即聯袂大禮參拜,異口同聲的高呼:\"參見主公!\"<\/p>

我連忙大笑著相扶:\"好、好、好!得先生等相助,商甚欣慰!商秉性過於懶惰,此後就要仰仗先生等的大才矣!三位先生從即日起可暫任軍中參軍,輔助奉孝和異度二位先生管理好軍中事物;幾日後,三位先生可與商一起去見見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劉玄德。待荊、蜀之戰結束後,商對三位先生將另有任用。\"三人起身應諾領命。<\/p>

待重新落座後,最年輕俊朗的崔顥緩緩的說到:\"如今我等均已是主公屬下,故顥有一言要相問於主公:徐州地處中原腹地,乃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古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之說,主公何以一直把中樞設於徐州?\"<\/p>

我環顧了一下眾人笑道:\"此事不僅周平相問,徐州所屬亦頗多議論。商是基於兩點一直以徐州為中樞的:其一,商之所以一直居於徐州,商是想給所屬做一表帥,使徐州上下能居安思危。古不亦有‘天子守國門’之說嘛!何況,商本就是戰陣搏殺出來的,並非手無縛雞之力之人。長期處於謹慎戒備的狀態,更會使商本人竭力奮進。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呀!\"<\/p>

崔顥點了點頭沉靜的說到:\"主公此言不無道理。但主公之軀身係萬千,顥還是認為遷往淮南和江東較為適宜。不知主公另一種原因又為何來?\"我隻得接著解釋道:\"另一種原因其實隻是出於一種千古形成的慣性考慮。諸位當知:我大漢神州地勢西高東低、民風北強南弱。商是想待平定河北之後,挾大勝之威由北向南一瀉而下。且河北戰略空間較廣,便於對司棣和關中的經略,亦便於盡快的結束亂世。有一句話講:可以不了解別人,但千萬不能不了解自己!商本就天性疏懶,再偏居於江南安逸之地,商擔心自身會不思進取。此乃商之肺腑之言,不知周平可曾滿意?\"<\/p>

還沒等崔顥說話,石濤已經搶先讚道:\"主公用心之良苦令濤深為讚歎!何自謙言非明主、霸才?以濤思之:主公自製、自勉之能,古之先賢亦難望項背。\"崔顥也點頭道:\"顥亦被主公說服矣!\"我忙謙遜道:\"各位先生謬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