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書與他隔桌而坐。
平勝讓人給徐靜書上了茶,又叫添了些茶果點心,便退了出去。
“玉山夫子,我可以請教你一些問題麼?”
“來來來,我知無不言。”段玉山知道她三月就要考官,自是很願為她答疑解惑。
“我是想問汾陽公主……啊不是,如今是儲君了,”徐靜書急忙改口,“聽說近來儲君在著手建製,有些事我沒想明白。”
段玉山有些訝異。儲君建製的細節與三月考官沒什麼關聯,徐靜書會去深想這些事,顯然考慮的是步入仕途之後的事了。她就這麼有把握一定能考中?
不過他轉念一想,又覺自己大驚小怪了。考官時無非都是書麵的東西居多,以徐靜書那可怕的記性,加上又很能觸類旁通,若真去考官,就算沒有名列前茅,也絕不至於落榜。
“什麼事不明白?”
“儲君名下一司一府一院的主官人選,”徐靜書認真看著他,滿眼寫著“求知”,“主官人選的安排,是否有什麼不成文、不言明的玄機?”
按《大周律.皇律》的規製,儲君名下需有儲慶司、儲君詹事府、儲政院協助儲君各項事務。
“儲慶司由少師、少傅、少保共擔,主要負責對儲君進行各方麵的教化,‘三少’人選該由帝、後共同決定,”徐靜書道,“可我聽說,指派‘三少’人選的聖諭上隻有皇帝陛下璽印,並無皇後陛下印鑒。這不符合皇律規製,為何朝中無人異議?”
大周《皇律》沿用前朝陳例,白紙黑字寫著“帝後共治”,二位陛下在國政要務上該是缺一不可的。但此次為儲君指定“三少”人選這事關乎國本,聖諭上卻沒有皇後陛下印鑒,這在徐靜書看來分明就是違律。
“天,你倒是個進禦史台的好料子呢。”
段玉山拊掌大笑一陣後,才娓娓道:“《皇律》上的‘帝後共治’,及《聖政》上的‘三等封爵及以上夫婦共掌府中事’,前言都是‘應當’二字,而非‘必須’。皇後陛下從還是‘朔南王妃’時就不喜涉足軍、政事務,她自己也申明不擅此道,主動放棄了共治權,隻管天家家務事。再說,這幾年皇後陛下玉體違和,許多重大場合都不克出席,天家家務事也委托給了貴妃,哪裏還顧得上國政事務?所以,聖諭上隻有皇帝陛下一人璽印並未違律,明白了嗎?”
“是我刻板拘泥於律法條款了,多謝玉山夫子指正,”徐靜書受教地點頭認錯,又問,“那‘三少’有權約束、斧正儲君言行的,這其中包括對儲君在國政上的決策做出諫言嗎?”
“不包括。‘三少’職責隻限於教導儲君精進學養,修習治國之道,斧正儲君德行修養,但儲君具體如何實施決策,他們無權諫言,”段玉山想了想,補充道,“況且如今這位儲君在皇帝陛下跟前已協理國政四年有餘,早就是個能獨當一麵的上位者,‘三少’在她那裏不過虛擔榮銜而已,教不了她什麼的。”
徐靜書與他隔桌而坐。
平勝讓人給徐靜書上了茶,又叫添了些茶果點心,便退了出去。
“玉山夫子,我可以請教你一些問題麼?”
“來來來,我知無不言。”段玉山知道她三月就要考官,自是很願為她答疑解惑。
“我是想問汾陽公主……啊不是,如今是儲君了,”徐靜書急忙改口,“聽說近來儲君在著手建製,有些事我沒想明白。”
段玉山有些訝異。儲君建製的細節與三月考官沒什麼關聯,徐靜書會去深想這些事,顯然考慮的是步入仕途之後的事了。她就這麼有把握一定能考中?
不過他轉念一想,又覺自己大驚小怪了。考官時無非都是書麵的東西居多,以徐靜書那可怕的記性,加上又很能觸類旁通,若真去考官,就算沒有名列前茅,也絕不至於落榜。
“什麼事不明白?”
“儲君名下一司一府一院的主官人選,”徐靜書認真看著他,滿眼寫著“求知”,“主官人選的安排,是否有什麼不成文、不言明的玄機?”
按《大周律.皇律》的規製,儲君名下需有儲慶司、儲君詹事府、儲政院協助儲君各項事務。
“儲慶司由少師、少傅、少保共擔,主要負責對儲君進行各方麵的教化,‘三少’人選該由帝、後共同決定,”徐靜書道,“可我聽說,指派‘三少’人選的聖諭上隻有皇帝陛下璽印,並無皇後陛下印鑒。這不符合皇律規製,為何朝中無人異議?”
大周《皇律》沿用前朝陳例,白紙黑字寫著“帝後共治”,二位陛下在國政要務上該是缺一不可的。但此次為儲君指定“三少”人選這事關乎國本,聖諭上卻沒有皇後陛下印鑒,這在徐靜書看來分明就是違律。
“天,你倒是個進禦史台的好料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