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不能像方才與姑母那樣再同他抱頭痛哭一回吧?
好在也並不是天涯相隔,雖往後相見的機會定不比從前,但總歸還是能見著的。既他說了過幾日會去找她,那就到時再說吧。
哎,此時無聲勝有聲。
****
武德五年三月十九,徐靜書首次當值,正式履行“禦史台都察院殿前糾察禦史”的職責。
今日是四位資深殿前糾察禦史與徐靜書等五名新進禦史一道,見有資深的前輩同僚提點,五位才上任的新官心裏總算踏實了些。
負責內城防務的皇城司衛戍驗過令牌與身份後,便放行讓他們隨內城引路侍前往勤政殿。
這還是徐靜書生平頭回進內城。不過天光太暗,加之心中多少有些緊張,她對內城各處尊貴華美的細節倒是沒留心幾分,反正僵手僵腳跟著大家走就對了。
寅時近尾,她與八名同僚一道在勤政殿外站定。
此時勤政殿外除侍者與內城護衛外,就隻他們九人到了。四圍清寂,隻能聽到早起鳥兒啾鳴剝啄。
上朝官員們最早也得正卯時才到,殿前糾察禦史須得比他們到得早,方便提前做些安排。
“那,皇帝陛下幾時到呢?”羅真抱緊懷裏的典章,壓著嗓子好奇地詢問資深同僚。
“皇帝陛下偶爾正卯時一過就會到。不過,若有旁的事,那就說不準了。”
徐靜書、沐青霓、羅真、申俊年歲都不過十六七歲,對前輩同僚口中那“旁的事”都顯得有些懵懂,倒是年歲稍長的劉應安笑了笑。
“眾官等候皇帝陛下到來時,通常會站在這幾個區域,大都是三五紮堆說說話,並不會整整齊齊排著。到時咱們就三人一隊,分區塊來回巡,明白了嗎?”
“是。”
五位新官應下後,又向前被同僚們簡單請教了幾句經驗,接著便按各自小隊負責的區域分頭散開。
徐靜書順著前輩同僚先前比劃的方向看了一圈,發現勤政殿前這塊空地可不小,光是信步漫走一圈至少也得半個時辰,即便九人分三隊來回巡也不輕鬆,難怪都察院要緊急補人上來。
將當值時的事項簡單捋一遍後,天邊有晨光熹微,漸漸有上朝官員到了。
徐靜書與羅真被分在一塊兒,由一名資深同僚帶著些。
資深同僚又簡單為她倆再劃了小範圍,兩人便滿臉嚴肅地抱著典章往各自負責的小區域來回逡巡,謹慎地看著在場的每個人。
兩人年歲輕,之前也沒機會見這樣多肱骨重臣,靠認臉是認不出幾個人的,大都隻能憑對方衣飾對照手中的上朝官員名單去確認對方身份。
天色還不算太亮,怕看漏了什麼細節,徐靜書隻能硬著頭皮走得離別人近些去瞧。可她又擔心過分太近或腳步太重會唐突冒昧,便盡力繃著腳尖將步子放到最輕。
“你這小孩兒,當值就當值,躡手躡腳做什麼?好生走路!”男子嗓音冷硬,頗有幾分剛正武風,活像威風凜凜的將軍在演武場上訓小兵似的。
徐靜書被吼得腦子一懵,將本就挺得筆直的腰背再往上抻了抻,明眸惶惶大張,略抬頭與對方嚴厲的雙眸對上。
明明一對桃花眼,卻冷冰冰,有點凶。
徐靜書是來“糾錯”的,可啥都還沒看清就先被“糾錯對象”反過來訓個滿頭包,真是顏麵掃地。
好在徐靜書向來是個能虛心受教且知錯就改的,雖覺有些丟臉,卻還是很感謝對方的提醒。
“多謝……”她看了看對方的衣飾,頓時卡殼了。
金甲外罩單袖素青錦武袍。
她記得當今朝堂上能這麼穿的隻有兩個人。
一個是小五兒趙蕊的恩師,柱國神武大將軍鍾離瑛。另一個則是沐青霓的堂姐夫,柱國鷹揚大將軍賀征。
鍾離瑛老將軍是位女將領,且年過六旬,若無十分緊要的大事,皇帝陛下是不會勞動她老人家天不亮就進內城的。
那麼,眼前這個是誰就不言而喻了。
徐靜書清了清嗓子,盡力想從自己發僵的麵上擠出一點笑來:“多謝賀大將軍指正。”
賀征輕輕頷首,冷漠臉:“嗯。忙你的去吧。”
這是位少年戎馬的大將軍,在複國之戰中多次衝殺在前,功勳卓著到撰述戰史的人每逢涉及重大戰役都得呈交到他手上先行過目印證,得他點頭確認無誤才敢成冊。
如此人物,徐靜書隻在武德元年他成婚那次遠遠瞥過一眼,今日這樣近說上了話,讓她覺得仿佛做夢似的。
雖是被凶巴巴訓了,卻莫名榮幸。
不過,榮幸歸榮幸,職責還是要履行的。
徐靜書仔細打量了他的穿著佩飾,感覺這位年輕的大將軍是個極為自律的人,所有細節無一不合規製。
“賀將軍方才……”她咽了咽口水,淡垂眼簾小聲提醒,“有句話不對。”
“什麼?”賀征輕訝。
“您喚我做‘你這小孩兒’,這不對,”徐靜書略抬臂彎,將手中那本列了百官殿前儀容、言行規矩的典章示意給他看,“我姓徐,是都察院新上任的殿前糾察禦史。您可按官職喚我‘徐禦史’,或直呼我的姓名徐靜書。”
賀征先是一愣,接著便向她執了淺淺謝禮:“多謝徐禦史。”
徐靜書欠身還禮,正要離開,卻有兩人行過來同賀征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