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1 / 2)

*****

隨著趙誠銳的離開,信王府內的人與事竟愈發井井有條了。

三公子趙渭一邊思索著“來年究竟是考官還是考國子學”的大難題,一邊經營著他那間神秘的小工坊。接連出了“十二小人兒報時鍾”、可用於精密測距的矩形十字儀等奇巧物事後,不知怎的就引起了少府鑄冶署與工部的關注,據說近來已接受這兩府出資委托,正在嚐試鑽研一種可用於官驛載客的“記裏車”。

四公子趙淙在明正書院的學業非常順利,雖做不到六門甲等,但在學子中也算拔尖那撥,將來考國子學應當是十拿九穩的。

小五姑娘趙蕊結束在神武大將軍鍾離瑛門下受教的生涯,準備來年投考雁鳴山武科講堂,顯然將來是有誌向從戎做小將軍的了。

而小六兒趙蓁則拜到“京南羅氏”四姑娘羅悅凝門下受教開蒙。

“京南羅氏”是前朝望族,祖上出過帝師,出過龍圖閣大學士,還有畫像掛在淩雲閣的功勳名將。到前朝中期逐漸淡出朝堂以行商為主時,又接連出了幾代舉國首富,還出過一位與夫婿共同執掌藩地軍政大權的王妃,這位王妃的長女還是位名載史冊的大鴻臚卿,立下過“帶領十六人使團沿海上通路與近二十國建立邦交”的輝煌功業。

如今“京南羅氏”雖仍以行商為主,在朝局中卻也有一定特殊地位,且這個家族在學養上的傳承亦不容人小覷。四姑娘羅悅凝便是如今最年輕的學士,趙蓁能拜在她麵前開蒙受教,能學到的東西顯然很多。

自小六兒開蒙受教後,孟貞也就徹底閑下來了,畢竟趙蕎的說書班子和她帶人辦的那份雜報漸有向各地開花之勢,也不需她這個做母親的操心什麼。

於是孟貞便與徐蟬一道,出人意料地去了原國子學祭酒郭攀卸任後在鎬京北麵遠郊順承縣開辦的私家書院,成了那書院裏年紀最長的新進學子。

等遠在欽州的趙誠銳收到趙澈傳來的第一封“禮節性”家書,看到這種種,那臉色,真是百般滋味都在了。

沒了他的信王府,不但不像他想的那樣雞飛狗跳一團糟,反而欣欣向榮,連那兩位在他看來早已讓人索然無味的伴侶,都生機勃勃如回年少。

*****

到了九月中,徐靜書就結束了休沐,重又開始每日前往光祿府點卯忙碌,但私下裏也沒停止繼續琢磨會審訟辯之事。

她在散值後回柳條巷找了趙蕎幾次都撲空,最終不得不揪著趙澈衣袖去了城西夜市,找到正在“饌玉樓”某間花閣裏忙事的趙蕎。

“饌玉樓”徐靜書之前是來過的。四月裏武英殿庭辯大勝當晚,趙澈就是在這裏給她訂的小宴。

花閣裏有好幾個看來像是趙蕎手下的年輕男女,似乎正在向她稟什麼事。

“大哥,大嫂!你們先坐,我馬上就好!”趙蕎中氣十足地招呼一聲後,又低頭拿炭筆在冊子上記隻有她自己看得懂的“天書”。

*****

隨著趙誠銳的離開,信王府內的人與事竟愈發井井有條了。

三公子趙渭一邊思索著“來年究竟是考官還是考國子學”的大難題,一邊經營著他那間神秘的小工坊。接連出了“十二小人兒報時鍾”、可用於精密測距的矩形十字儀等奇巧物事後,不知怎的就引起了少府鑄冶署與工部的關注,據說近來已接受這兩府出資委托,正在嚐試鑽研一種可用於官驛載客的“記裏車”。

四公子趙淙在明正書院的學業非常順利,雖做不到六門甲等,但在學子中也算拔尖那撥,將來考國子學應當是十拿九穩的。

小五姑娘趙蕊結束在神武大將軍鍾離瑛門下受教的生涯,準備來年投考雁鳴山武科講堂,顯然將來是有誌向從戎做小將軍的了。

而小六兒趙蓁則拜到“京南羅氏”四姑娘羅悅凝門下受教開蒙。

“京南羅氏”是前朝望族,祖上出過帝師,出過龍圖閣大學士,還有畫像掛在淩雲閣的功勳名將。到前朝中期逐漸淡出朝堂以行商為主時,又接連出了幾代舉國首富,還出過一位與夫婿共同執掌藩地軍政大權的王妃,這位王妃的長女還是位名載史冊的大鴻臚卿,立下過“帶領十六人使團沿海上通路與近二十國建立邦交”的輝煌功業。

如今“京南羅氏”雖仍以行商為主,在朝局中卻也有一定特殊地位,且這個家族在學養上的傳承亦不容人小覷。四姑娘羅悅凝便是如今最年輕的學士,趙蓁能拜在她麵前開蒙受教,能學到的東西顯然很多。

自小六兒開蒙受教後,孟貞也就徹底閑下來了,畢竟趙蕎的說書班子和她帶人辦的那份雜報漸有向各地開花之勢,也不需她這個做母親的操心什麼。

於是孟貞便與徐蟬一道,出人意料地去了原國子學祭酒郭攀卸任後在鎬京北麵遠郊順承縣開辦的私家書院,成了那書院裏年紀最長的新進學子。

等遠在欽州的趙誠銳收到趙澈傳來的第一封“禮節性”家書,看到這種種,那臉色,真是百般滋味都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