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55年),當時內史晁錯數次請求向漢景帝議論政事,漢景帝經常采納他的意見,寵幸他超過了九卿,法令也多經過晁錯修改而定。丞相申屠嘉對自己所建議的不被漢景帝采用而委屈,痛恨晁錯。晁錯任內史,內史府出東門不方便,於是就開了南門。從南門出來,正是太上皇的廟牆。申屠嘉聽說晁錯穿過了廟垣,就上奏漢景帝誅殺晁錯。有人將此事告訴晁錯,晁錯害怕,夜晚入宮拜見漢景帝自首。到了上朝時,申屠嘉請求誅殺內史晁錯,漢景帝說:“晁錯所穿過的地方並不是真的廟牆,是外牆,因此一些冗官住在裏麵,而且又是我讓他這樣做的,晁錯無罪。”丞相申屠嘉謝罪。罷朝之後,申屠嘉對屬官丞相長史說:“我悔未先斬晁錯而後奏請,如今為晁錯所賣。”回到丞相府中,申屠嘉因嘔血而去世。晁錯因此更加顯貴。這年的八月,漢景帝任命內史晁錯為禦史大夫(三公之一,僅次於丞相)。
《資治通鑒·漢紀八》載,早在漢文帝時,晁錯就數次上書說吳王劉濞的罪過,可以削減他的封地。漢文帝寬厚,不忍心懲罰,因此吳王日益驕橫。等到漢景帝即位後,晁錯力勸漢景帝說:“從前漢高祖初定天下時,兄弟少,兒子小,於是大封同姓為王,齊王有七十多座城、楚王有四十多座城、吳王有五十多座城,封給這三個庶出的諸侯王,就分了天下一半。如今吳王因為吳太子之死而起了恨意,因此詐稱病不來朝見,按照古法應當誅殺。漢文帝不忍心,還賜給他幾案手杖,對他的恩德極厚,他應當改過自新而他反而更加驕橫,利用礦山鑄錢,煮海水製鹽,誘導天下亡命之徒圖謀作亂。如今削減他的封地,他會反叛;不削減他的封地,他也會反叛。削減,他謀反快,帶來的禍患小;不削減,他謀反遲,帶來的禍患大。”
漢景帝於是命令公卿、列侯、宗室商議討論,沒有人敢與晁錯為難,唯獨竇嬰堅決反對,由此與晁錯有矛盾。等到楚王劉戊來朝,晁錯趁機說:“劉戊往年為薄太後服喪時,在服喪的居室裏私下奸淫,請誅殺他。”漢景帝下詔赦免他死罪,而削減東海郡。又因趙王有罪,削減常山郡;因膠西王枉法賣爵,削減六個縣。朝廷大臣正在商議削減吳王封地,吳王擔心削地沒有止境,於是謀劃反叛。他派遣中大夫應高勸說膠西王謀反,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膠西王派使者與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約定共同舉事,這些諸侯都同意。吳王劉濞於是首先起兵,殺死朝廷任命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都舉兵叛亂,他們都是以誅殺晁錯為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漢景帝前二年(公元前155年),當時內史晁錯數次請求向漢景帝議論政事,漢景帝經常采納他的意見,寵幸他超過了九卿,法令也多經過晁錯修改而定。丞相申屠嘉對自己所建議的不被漢景帝采用而委屈,痛恨晁錯。晁錯任內史,內史府出東門不方便,於是就開了南門。從南門出來,正是太上皇的廟牆。申屠嘉聽說晁錯穿過了廟垣,就上奏漢景帝誅殺晁錯。有人將此事告訴晁錯,晁錯害怕,夜晚入宮拜見漢景帝自首。到了上朝時,申屠嘉請求誅殺內史晁錯,漢景帝說:“晁錯所穿過的地方並不是真的廟牆,是外牆,因此一些冗官住在裏麵,而且又是我讓他這樣做的,晁錯無罪。”丞相申屠嘉謝罪。罷朝之後,申屠嘉對屬官丞相長史說:“我悔未先斬晁錯而後奏請,如今為晁錯所賣。”回到丞相府中,申屠嘉因嘔血而去世。晁錯因此更加顯貴。這年的八月,漢景帝任命內史晁錯為禦史大夫(三公之一,僅次於丞相)。
《資治通鑒·漢紀八》載,早在漢文帝時,晁錯就數次上書說吳王劉濞的罪過,可以削減他的封地。漢文帝寬厚,不忍心懲罰,因此吳王日益驕橫。等到漢景帝即位後,晁錯力勸漢景帝說:“從前漢高祖初定天下時,兄弟少,兒子小,於是大封同姓為王,齊王有七十多座城、楚王有四十多座城、吳王有五十多座城,封給這三個庶出的諸侯王,就分了天下一半。如今吳王因為吳太子之死而起了恨意,因此詐稱病不來朝見,按照古法應當誅殺。漢文帝不忍心,還賜給他幾案手杖,對他的恩德極厚,他應當改過自新而他反而更加驕橫,利用礦山鑄錢,煮海水製鹽,誘導天下亡命之徒圖謀作亂。如今削減他的封地,他會反叛;不削減他的封地,他也會反叛。削減,他謀反快,帶來的禍患小;不削減,他謀反遲,帶來的禍患大。”
漢景帝於是命令公卿、列侯、宗室商議討論,沒有人敢與晁錯為難,唯獨竇嬰堅決反對,由此與晁錯有矛盾。等到楚王劉戊來朝,晁錯趁機說:“劉戊往年為薄太後服喪時,在服喪的居室裏私下奸淫,請誅殺他。”漢景帝下詔赦免他死罪,而削減東海郡。又因趙王有罪,削減常山郡;因膠西王枉法賣爵,削減六個縣。朝廷大臣正在商議削減吳王封地,吳王擔心削地沒有止境,於是謀劃反叛。他派遣中大夫應高勸說膠西王謀反,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膠西王派使者與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約定共同舉事,這些諸侯都同意。吳王劉濞於是首先起兵,殺死朝廷任命的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楚王、趙王都舉兵叛亂,他們都是以誅殺晁錯為名。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七國之亂”。
這一年(公元前154年),漢景帝與晁錯商議如何出軍平定叛軍,晁錯想讓漢景帝親自率軍前去而自己則留守京城,並說:“徐縣、僮縣旁邊一帶,吳國未能攻占的地方,可以送給吳國。”晁錯向來與吳國國相袁盎不相友善,兩人隻要有一人在場坐,另一人就會回避,未曾同堂說過話。晁錯為禦史大夫時,派官吏審理袁盎收受吳王財物之事,定袁盎的罪,漢景帝下詔赦免其罪而降為平民。等到吳、楚反叛,晁錯對禦史丞、侍禦史說:“袁盎多次接受吳王金錢,專為吳王掩飾,說他不反,如今吳王果然反叛,我想請奏懲治袁盎,他應當知道吳王的計謀。”禦史丞、侍禦史說:“叛亂如果沒有發生之前,治袁盎之罪可能會中止,如今叛軍已西向進攻,治他的罪有什麼益處呢?況且袁盎不應當參與密謀。”晁錯猶豫未決。有人將此事告訴袁盎,袁盎恐懼,夜晚拜見竇嬰,對他講明吳王之所以反叛的原因,願意到漢景帝麵前親口說明情況。竇嬰入宮奏言,漢景帝於是召見袁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