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公文的語言要求(2 / 2)

2.盡量使用短句

“五四”時期,現代漢語的書麵語言還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鑒歐化的句法來寫文章,句子寫得長長的,句子內部的成分多多的,閱讀起來雖別有風味,讀者卻常常需要再三反複,才能弄明白句子複雜的含義。這種現象現在已經很少了。鄧小平同誌語言的魅力就在於善於短句,《鄧小平文選》中,10個字以下的短句,占到一半以上。如“要廣開門路,多想辦法,千方百計,解決問題。我們定下了一個雄心壯誌,定下了一個奮鬥目標,就要去實現,不能講空話。”(《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196頁)再如,鄧小平在概括1989年國際形勢時說:“總之,對於國際形勢,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冷靜觀察;第二句話,穩住陣腳;第三句話,沉著應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苦幹,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21頁)著名作家老舍寫文章,總喜歡寫短句子,10個字左右一句。他認為,這樣寫,讀者好讀,意思也簡練明白。有人統計過他的名篇《濟南的冬天》,說其中超過11個字的句子隻有6句,超過14個字的句子隻有兩句。請看下麵的文句:

假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底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隻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舍用這樣的短句,寫出了多麼精致而優美的文章!公文與文學雖然是不同性質的語言,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為了做到簡練,不妨學學老舍。

3.適當采用文言詞語

繼承文言詞語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文言詞語比現代漢語更精練。例如“來函收悉”4個字,要換成“來信收到,內容盡知”,文字多了1倍,意思卻一點兒也沒增加,而且這還不是真正的白話,要換成“你們的來信我們收到了,其中的內容經過閱讀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話,可那豈不是大煞風景?

運用文言詞語,要注意不得生吞活剝,食古不化,要適當、活用、自然、流暢。

三、質樸

1.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莊重、樸實,是公文語言的基本風格。公文語言忌諱華麗、做作、賣弄。

做作、生造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虛榮心導致的錯覺,以為語言越新異越能顯示作者的才華,於是生硬地造出一些自以為高超的新詞來,向別人炫耀;另一個原因是對詞語的運用還沒有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對其含義還不能準確辨析。隻要端正文風,刻苦學習,這些毛病並不難克服。

2.不溢美,不虛飾

溢美、虛飾,也是公文語言的大忌。例如:表揚一個醫生醫術高明,就說他是“當代華佗”;醫德高尚,就說他是“當代白求恩”。說某人工作刻苦,動不動就說他廢寢忘食,甚至說他連續幾天幾夜不合眼堅守在工作崗位上。這些溢美之詞既不真實,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還有人熱衷於一些空洞輕浮的言辭,例如:“一把手親自抓,縣委委員人人抓,分管委員認真抓,主管部門直接抓,有關部門配合抓,村鎮黨委層層抓”,這些語言,也許它的作者還頗為得意,認為自己抓住了經驗,寫出了文采。其實,這裏麵都是廢話,什麼經驗也沒有,盡是虛飾之詞,也談不上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