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還田的秸稈兒都還田,不能還田的如棉花柴、芝麻稈,人們又懶得往回弄,在地裏的葫蘆溝裏、道邊兒上,扔的到處都是。
尤其是大麵積種棉花的承包農戶,棉柴都沒處除消。拔了以後,地裏堆的一溜一溜的。為了騰地,得花錢雇人往外運。誰要是有用項無償弄走了,高興的棉農不要不要滴!
臘梅在棉柴上動了心思。
說來也巧,現實中十一隊的春留地(留著明年播春作物的土地),正好是前世現代的棉田。而且棉田麵積遠遠大於春留地。
臘梅去問棉農,棉農告訴她:“你要要,盡管要,要的越多越好。”
臘梅:“行,你好,保證地淨棉柴光!”
臘梅通知十一隊的社員、幹哥哥鄭存梁、好朋友崔桂興,讓他們明天一早到村南十一隊的春留地裏推棉柴,白頭發老『奶』『奶』把她那裏的棉柴都弄到那塊春留地裏了,想要多少要多少。
這一晚,待賈鳳嬌睡熟以後,臘梅來到前世現代的棉田。手撫棉柴,默念咒語,把一堆一堆的棉柴收進空間通道;再在空間通道裏手撫棉柴,默念咒語,把棉柴移到現實中的春留地裏。
雖然過了兩遍手,由於不親自搬,倒也不很累,速度也不慢。奮戰了一晚上,把春留地上排了滿滿一地。
頭明時,把空間通道裏的最後一撥棉柴,弄到現實中自己的庭院裏,卸了半庭院。
賈老太太打開門看到從天而降的棉柴,驚訝地無以複加。趕緊來問臘梅。
臘梅對她說:“這是白頭發老『奶』『奶』給咱和幹娘兩家的,你就可勁兒燒,燒完了白頭發老『奶』『奶』還給。”
馬惠恩自是也高興的不行,立馬在白頭發老『奶』『奶』牌位前又燒香又磕頭。
村南十一隊的春留地裏可就熱鬧了:人們車推、肩擔、筐背,爭著搶著往家弄,隻恨爹娘少生了兩隻手。
第一天這樣,第二天還是這樣,直到把前世現代棉田裏的棉柴弄完。
前世現代的棉農不相信是臘梅幹的,考慮她一個小孩子,也就背幾筐。
隻懷疑老天爺睜眼,見他種棉花不容易,發慈悲把棉田廢物收走了,給自己省了一大筆清運費。
現實中的人們得到了實惠,紛紛在白頭發老『奶』『奶』牌位前燒香磕頭,感謝白頭發老『奶』『奶』給送來棉柴。
隊裏的秸稈如棉柴、玉米茬子、高粱茬子、芝麻稈也得分。
把所有秸稈都挑成一般大小的柴堆,柴堆上『插』上序號,按序號做成鬮,以工分為據,一家該著分幾堆,就抓幾個鬮,然後按鬮上的號去找柴堆上的序號。鬮上的數字與柴堆上的序號對上了,這堆柴就是你的了。
一是有棉柴墊底兒,人們心裏不慌;再就是認為白頭發老『奶』『奶』給了這麼多棉柴,再為了一堆雜七雜八的柴火起爭執,太對不起白頭發老『奶』『奶』了。
分柴現場雖然你呼我叫『亂』成一鍋粥,卻沒有出現弄錯和你搶我奪的現象。
這一年年終結算,十一隊的工資一塊三『毛』錢,遠遠超出了所有生產隊。一般隊上都是兩『毛』多,有一個隊才八分。
人們都說是做菜團子掙來的,白頭發老『奶』『奶』神助,臘梅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