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的日子過得快,不知不覺進入了一九六四年。
這一年,臘梅十五虛歲,已經發育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
她所在的王店村十一生產隊,由於春用苜蓿芽兒、夏用馬齒菜、秋用胡蘿卜纓、冬用儲存的幹馬齒菜做菜團子,一年四季有收入,工值一直保持在一元大幾『毛』,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生產隊。
臘梅的收入也很樂觀:
由於生產隊常年做菜團子,她負責銷售,自從辭了前世現代的京城文化有限公司以後,就一直沒有參加商業演出。
但她的農場和林場經營的都很好,每年都有大幾十萬百十萬的收入。
饅頭房、蔬果門市部、糧店,也都擴大了規模,收入都很不錯。
舊紙幣生意仍然做著,王曉葉也因此成了大富豪,手裏沒有千萬,也有大幾百萬的存款。
這裏就不一一細說了。
現實中雖然度過了三年困難時期,但物資仍然很匱乏。人們的口糧是夠不夠三百六。買食品要糧票,買布要布票,買油要油票……買工業產品要工業券。
總之,一且都按票證供應,而且少的可憐,遠遠滿足不了生活的需求。
臘梅仍然利用能在兩世裏穿越的空間通道,以白頭發老『奶』『奶』的名義,無償地救濟人們。
她也隻能無償救濟,因為這個時期不允許個人做買賣,她又實在看不得人們受窮、挨餓。
關鍵是前世現代的物資太豐富,她手裏有上百億的錢,良心不允許她視而不管。
還與過去一樣,臘梅斷不了給十一隊的社員往戶裏送糧食、送蔬果。都是前世現代自己農場、林場裏的產物,給的比以前更加大方。
仍然往其他十二個生產隊的倉庫裏灌玉米,然後讓大黃傳音,讓人們拿著口袋,去本生產隊倉庫裏,領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兒。
現實中,臘梅的個人收入:每年有一百大幾十、小二百的分紅款,再就是倒賣雞蛋、倒賣饅頭的收入。
分紅款一律給了賈老太太;賣雞蛋和賣饅頭的收入,除了自己零花和給母親一些外,供應著前世現代的王曉葉賣舊紙幣。
可喜的是:過了六一年以後,現實中舊自行車能以賣出去了。
前世現代中,自從成立了廢品收購站,侯萬秋一年能收大幾十輛舊自行車。
六二年六三年兩年內,臘梅在現實中的烏由縣城大集上,賣出了二百多輛,每輛都是三十元。
在前世現代中二十元一輛買的,兩世裏物價相差十倍,相當於花了兩元現實中的錢。
由於舊自行車比較多,需要每個集日都擺出來賣。臘梅沒有再讓父親王長鎖出麵,而是找了一個中間人,以每輛自行車三十元錢的價格批發給他。賺多賺少全歸中間人。
中間人也很會做買賣,貨一到集上就出手,哪一輛也賺個十塊八塊滴,直催臘梅快點進貨。
當臘梅把手裏的舊自行車全賣出以後,卻發生了讓臘梅沒有想到的事情!
原來,由於經常出現自行車丟失,工商部門對自行車嚴加管理,所有的自行車,無論新的舊的,都要到工商所上“戶口”,領取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