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怎樣煉成的》reference_book_ids\":[7222920241855073319,6989851914024258574,7052268974544784397,6885615270778375176]},{\"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9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73,\"start_container_index\":39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68},\"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5848097832,6890728374843477006,6838936275928484877,7255203659015785531,7233628637428190242,7257455404240604215,701251799213093993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39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9,\"start_container_index\":39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5},\"quote_content\":\"《讀者》reference_book_ids\":[7160609303160687653]}],\"14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start_container_index\":14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生活需要自律力》reference_book_ids\":[687635074526898074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停止低質量的勤奮,方法比努力更重要
你是不是在期待自己有個失蹤多年的親生老爸,臨走前留給你一大筆遺產?
你是不是在期待自己買的彩券能夠幸運中獎,頒獎單位終於找到你,奉上一台賓利?
你是不是在期待雨中出現一位翩翩富家公子,開著他的保時捷停在你身邊,輕柔地問:“美麗的小姐,能賜予我榮幸載你一程嗎?”
你現在還在做這樣過時的夢嗎?幻想自己是偶像劇裏的公主,挽著王子的胳膊緩緩走進宮殿,在所有賓客的注目禮中優雅地跳起華爾茲……
不好意思,現實往往是——
你爸媽並沒有抱錯小孩,而是含辛茹苦把你撫養長大,你成為一名無房無車的超級啃老族。
你花了一千塊買彩券,最後好不容易中了幾袋洗衣粉,抱怨為什麼中不了一隻熨鬥。
你在雨中拖著快斷跟的高跟鞋被身邊呼嘯而過的法拉利濺滿一身水,顧不得淑女形象大飆髒話:“@#*#@%@#+#%**。”
這樣的夢醒來,你發現,你頂多是個灰姑娘,而且貌似永遠遇不到仙女,穿不上水晶鞋,吻遍青蛙也出現不了一位王子……
到底問題出在了哪?
問題在於你把你的人生路掌握在了別人手裏。
斷舍離第一步,割舍不切實際的白日夢。真正的逆襲轉機,往往會是發生在你接受現實之後,因為你接受了自己,才會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才更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學會適當放棄那些對泡沫的渴望,保持適度的自我期望水平,使你的成功變得更容易。
我的一位朋友Lucas,銷售經理,80後,很有投資頭腦。短短兩年時間,從開Volkswagen(大眾)換到開CAMRY(凱美瑞)。再兩年時間,把CAMRY(凱美瑞)給太太,自己買了輛Benz(奔馳)。又過了半年,購入一輛BMW(寶馬),幾部車換著開。半年左右,又把Benz(奔馳)換成了Porsche(保時捷)。
令人欽佩的地方不僅在於他的“吸金”本領,而在於錢越來越多以後,他沒忘記自己當下的身份——公司職員。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資源都來自於目前這個平台,所以他很珍惜,也很低調。作為銷售,經常在外跑,去見客戶的時候開Porsche(保時捷),用他的話說是為了給客戶信心,顯示公司的效益不錯,帶來更多的訂單。但是到辦公室上班,他便開回CAMRY(凱美瑞),理由是:車子不能比老板開的還要好。
我認識的一位女性則走不同路,90後,每天開著輛奔馳在一家IT公司上班,從頭到腳加包包都是名牌。許多同事好奇地問她父母是做什麼的,得知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有一次她在辦公室和同事吵架。該同事被她在董事長麵前冤枉開除,離開前調出辦公室監控,恍然大悟,那囂張跋扈又長相極醜的90後居然是董事長的小三。一時間,眾皆嘩然。
瞧,你以為值得別人稱羨的點,放錯了地方,隻會起到反效果。“斷舍離”的覺悟也包括在不同場合割舍掉那些不適宜的角色表達。角色管理的意義在於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在公司,你就是職員,需要彰顯的是professionalism(職業素養)。
我將“角色管理”定義為:對自身的各種角色進行管理,兼管好不同的身份,發揮其最大效用,用清晰的角色定位,組合成最完整和完美的自己,以此創造更優質的生活。這個詞看似直白易懂,其實不然,理解是一個階段,透徹是另一個階段,而做到則是更高的階段。
時間軸上每一個當下,你正分別扮演哪些角色?
母親、妻子、女兒、媳婦、上班族、創業者……
那麼請問,給這些角色名詞加上形容詞,會是什麼?
偉大的母親、幸福的嬌妻、孝順的女兒、孝敬公婆的媳婦、兢兢業業的上班族……
還是碎碎念的母親、疑神疑鬼的妻子、目無尊長的女兒、和婆婆劍拔弩張的媳婦、偷懶的草莓族員工……
抑或是把老公當成兒子對待到後來兩者分不清楚的妻子、把同級當下級對待莫名其妙積了一大堆怨念的天兵職員、上班玩遊戲在家加班詛咒上司的下屬……
前兩天與朋友喝茶,聽她說起她公司有個同事,家境不錯,上班會時不時在大庭廣眾麵前發出抱怨:“哎喲,我都不知道為什麼我要來上班!”“為什麼還不放假,我都想去歐洲度假”……
如果她去上班並不是想以此為事業,隻是“過渡性停留”,也許是為了打發時間,也許是為了結交朋友……若是如此,她倒是確實可以不care(在意)當下的工作,反正可有可無。可如果她是把這份工作當成事業,當成學習、鍛煉和積累經驗的平台,可能是短暫的磨煉,可能是希望在這條路上有所突破和升華,無論時間長短,都需要將與工作所相關的一切,工作本身也好,人際關係也好,都必須花心思去經營。
在職場,你的身份是職員,不適宜擺出嬌小姐的一麵,也不該太過表露出家庭的經濟情況,因為同事們不關心。你窮,他們或許會賜給你一絲憐憫;你困難,他們或許會搞個小捐款。你富,你也不會把錢贈送給他們。所以,沒人關心,那您就收起來。
你以為別人左手事業、右手家庭處理得平衡得當隻是運氣嗎?你以為身邊的人加薪升職隻是會拍馬屁嗎?沒有那麼多好運,希望獲得不一樣的成就,就得有不一樣的本事。
我們常聽到一些演員說,他\/她正在為接的新戲中扮演的“陌生”角色體驗生活。這種對職業的認真很值得鼓勵。但不是隻有演員才有機會轉換不同的角色,為了角色而體驗生活,平常人也經常為了生活而轉換角色,體嚐不同的生活。
管理好自己的角色,對什麼人用什麼態度,需要什麼角色的時候以什麼樣的姿態呈現……其實我們都是“演員”,在生活的大舞台上每時每刻地演繹著不同的角色。這“演繹”並不是指“假麵”的意思,而是在不同場合下做好不同角色的詮釋,對不同的人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一個人時就“卸下妝”扮演自己……
職場中人,越有分寸,越受敬重。
既然說角色要管理,那麼管理不善就是“串了角”。
什麼叫串角?我個人以為,就是做了不適宜這個角色所做的行為。一旦行為發生,那往往隻能換個角色,過程耗費成本。
有一次和朋友聚餐,朋友說起她公司有個25歲的女孩子,愛上了公司老板。該老板三十五六歲,有家室,還同時和公司好幾個女性有親密關係。用那名女性的話說就是:“我知道他是喜歡我的,也知道他是不可能為了我離婚的,可還是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
聽到這裏,我調侃地問密友:“那她因此升職了?”
“沒有。”
再問:“那加薪了?”
“多多少少有一點吧。但應該也還好。”
“好吧……是真愛。”這前半句我是開玩笑的,後半句還是忍不住認真起來。“二十幾歲的女孩子最容易崇拜成功,而四十幾歲的男人正好處在事業有成的階段,因此難免有水靈水靈的花蝴蝶蜂擁而至。可往往這個年紀的男人都已經結婚。女孩子的迷思在於她分不清是戀上了成功,還是戀上了這個男人。她以為她是愛上了他,但如果他不是老板、沒錢、不擁有權利,她還會愛嗎?”
這種“串角”的結果是可憐的。對女孩子來說,這份工作已經不用指望能長期幹下去了,不是主動離開,就是被動攆走,連愛情也賠上。因為對男人來說,擺不平前線或是擺不平後方,早晚都得廢了,所以采取滅火行動是遲早的事。
另一位朋友說起過她以前公司發生的事:一名女同事和一名男同事被派到瑞士出差半年,女的有丈夫、男的有妻子。兩個人去的,“兩個半”人回來。回來後和各自的另一半離了婚,重組了家庭。毫無疑問,公司是待不下去了,閑言碎語就足夠把兩人淹死。所以,這次“串角”的結果就是失去了工作,也傷害了另外兩個翹首盼歸的人。
還有一個姑娘,1987年生,相貌平平,才華泛泛,自從和公司的老總在一起後,儼然一副老板娘姿態在辦公室晃悠。她“串角”的成本在於二十幾歲的姑娘身材變形,從背影看像極了快四十歲,被男同事們在背後恥笑。
還有個比較搞笑的例子——“金飯碗”前台。
以前誤以為前台是整個企業最基層的崗位,後來才知道是我太無知,原來競爭最厲害的是“前台”啊。這個崗位可不是隨隨便便能撿的,沒有點兒關係和門路還坐不了那把椅子。幾位朋友講起他們公司的“前台心機”無一不眉飛色舞。那些生得高、長得美的女人,會幾句基礎的英語對話,幫國外來的高管們張羅酒店、接待參觀、導覽城市一日遊……回頭在微信上保持密切關注和溝通,沒過多久,就不當前台了。
不過,這種新生活,開場是榮耀的,結局卻大多是悲催的。
藝術學校的資深教師對今後將步入演藝圈的學生們建議,對於潛規則,能say no,盡量say no。教師們之所以不那麼斬釘截鐵地說,因為他們懂得,有些圈子,人在其中,身不由己。看看每天停在學校門口等待接人的豪車就知道,今後的誘惑是很多的。
那麼對於普通的職場人,尤其女孩子,有些底線值不值得去觸碰?
我的建議是——虛榮斷舍離,做你的角色該做的事。能不和工作夥伴越界,就別越界。同事也好,老板也罷,合作方亦是。總之,你可以欣賞、可以愛慕、可以青睞,但是千萬別越界。
道理很簡單,除非兩人都甘心失憶,然後該怎麼相處還是怎麼相處,與往常無異,不以任何形式的明示或者暗示向另一方“索取”或大或小的好處……否則任何一方的“串角”,不管是行動上還是思想上,都會成為雙方的困擾。萬一碰上死纏爛打的,那簡直是“一夜風流賬,幾世難清算”。
大家在校園裏,多還純如白雪,那麼一旦進入社會,就不能再“很傻很天真”了,因為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社會關係比校園裏麵要複雜得多。常有年輕女孩兒遇到已婚男人說喜歡她的,遇到喝醉酒後直白“邀請”的,遇到極度空虛想找伴侶的……若要問我怎麼處理,我覺得當下的態度可以是:若是此人有用,就裝傻當笑話轉移話題;若是此人無用,就幹脆沒有態度。因為他都不要顏麵,你為什麼不能直接甩臉。
我曾在職場遇到過——被製造緋聞。人在江湖闖,哪有不躺槍。職場有時就是如此,有些人因為不了解你,聽到隻言片語便信以為真。或者,明明知道你有能力有原則,可為了保護一些人、打擊另一些人,還是會編造些以假亂真的消息。這是很難杜絕的。生存法則就是——在職場裏,內心無須理會流言蜚語,但切忌自己“瓜田李下”。
遇到類似的詆毀,大家不要心裏不服氣,覺得“你們都瞎了嗎?哪有小三淩晨6點趕車上班的?”其實要理解,有誹謗有緋聞,說明你已經慢慢是個“角”了。人家已經不如你,你就要接受人家耍耍嘴皮子撒氣。
誰的身後沒有跟著一串緋聞?若沒有,要麼就是太無威脅感,要麼就是太無存在感。
大家一直說“貴圈真亂”,這裏的貴圈常指的是演藝圈。由於是在台前,關注度高,所以演藝圈裏的人一旦被潑了髒水,要想證明自己清白真是難上加難。“貴圈”隻是把職場的好與壞放大去呈現,真相是:職場很公平。既然選擇了耀眼的榮譽,就得承受與之相伴的詆毀。人生就是個套餐,你不能單點。
不管社會各行各業中充斥著多少不純粹,但我有一份固執——女性在職場中,越有分寸,越受敬重。往前一步是“賤”,往後一步是“實力”。現在是“新時代”了,男性在職場中處境也是一樣的。這和性別無關,和權力以及對權力的價值觀有關。
這裏跟大家分享一個我的獨家秘籍,也是在應酬中我能夠時刻保持清醒、千杯不倒的竅門。因為有些女孩實在太沒心眼,人家帶著目的灌你酒,你出於禮貌也好、單純也好,竟然真的喝懵了,之後發生什麼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了。
有人問:“真的到那種場合,人家也沒明白挑明,隻是有那算盤,我若是死活不喝,怕真的得罪,生意肯定是吹了。”
我的回答是:“第一,對方並不一定有強烈的非分之想,隻是你喝high了,人家就有了念頭。你不必拒絕喝酒,隻是別讓自己喝醉。表現清醒的你,別人會有顧忌,也會收起那顆花心。第二,若是真的遇到有邪念的,且一開始邀請你就動機不純的,那你壓根就不該去。去了,翻臉也比丟臉強。”
記住,無論在什麼場合,為了什麼目的,都不要讓自己陷入危險,除非你已經徹底想清楚後果以及仍然覺得願意犧牲。
我這裏講的是自我保護的問題,並不是抨擊酒文化。小酌怡情、大飲傷身。若實在不會喝酒,真不必硬碰硬,把自己的胃整壞。簽10個項目都買不回你的好身體。有好多剛畢業的男的,血氣方剛,人家一鼓動,自己馬上三杯白酒下肚,然後去洗手間吐。還有些人,別人就是想整他,灌他好多酒,他還真的當成了客氣,來者不拒,然後開始發起酒瘋,人家錄下來,隔日會議間隙當作玩笑故意播給領導看,說這個人一喝酒就亂說話。領導見他如此輕浮,認為他控製力不行,根本不能委以重任。
所以,“逞強”這個品質,也要斷舍離啊。
有些地區酒文化特別重,談合作的誠意就看喝了多少杯白酒,動不動一飲而盡。在這種情況下,拒絕喝,肯定是失禮的。我的訣竅就是——濕毛巾。餐廳都會給每人發條濕毛巾,每次人家來敬酒,我就拿起手邊的毛巾擦嘴,在擦嘴的一瞬間把含在嘴裏的酒全吐在裏麵。每次“哈哈哈哈,好好,謝謝謝謝,幹!”對方仰天幹杯,我也配合,然後喝完,做手到空杯的動作,當對方滿意地轉向下一位敬酒時,另一隻手緩緩地拿起濕巾,優雅地擦一擦……
我之所以如此,並非不尊重,隻是怕我酒量淺,喝醉失態。有人說:“喝酒多少代表了態度,你真不夠誠意。”我慚愧,但我不信你今天喝酒喝到“底朝天”可業務上什麼優勢都沒有,人家就肯跟你簽合同。生意人都不是傻瓜,看的是“合適不合適”,在合適的基礎上,才跟你進一步來酒桌上談交情。而你若是能喝,那請多喝幾杯。若是像我這樣,真心不能喝,隻能采取大家都有麵子的做法。喝酒的態度也許不夠好,但做事的態度仍然鞠躬盡瘁。如此小心機,有何不可?
而且,當大家喝得不行了,“微醺”的我開始主動敬酒,這個時候就開始真的喝,反正他們已經到頂了,也“碰”不了多少杯……
有一次,我的這些小舉動被一位老總看到,他非但沒說穿,反而從此覺得我特聰明,打趣跟我說:“每次喝酒,你的毛巾才是酒精含量最高的那個。”
所以,女人們在職場中,可以有態度,可以很認真,但最重要的是智慧——守護自己不斷前行的智慧。
女性這個角色在某些女人稀少的行業有她獨特的優勢,畢竟物以稀為貴。所以落落大方地處理人際關係,細致與溫柔地處理問題,可能會比男性要更容易一些。
美國非營利性女性研究和谘詢機構Catalyst在2004年針對女性問題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財富五百強公司中,女性管理人員占管理人員總數比例最高的公司,在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和股東回報率方麵,比女性管理人員比例最低的公司分別高出35.1%和34%。
近年,麥肯錫的研究報告發現,在由女性出任管理層職位比例最高的歐洲公司當中,其業績表現高過平均水平。這些公司在商業利潤、業務成果和股票價格增長方麵的表現均超過競爭對手。麥肯錫在對世界各國公司進行調研後還發現,那些高層職位有三分之一或以上由女性出任的公司,平均表現超過那些沒有女性進入高層的公司。麥肯錫還對美國財富五百強公司進行了調研,結果也發現,那些擁有更多女性高層管理者的公司,平均表現比女高管較少的公司優秀。
可見,女性若是能在職場中運用個人魅力、專業技能、溝通技巧以及獨有的人際交往的風格來感染同僚、上司和下屬,那一定是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助力的。
這叫作善於利用自己的有利角色做正確的事。
想要不焦慮,就得讓自己擁有更多機會。而怎麼擁有更多機會呢?那便在於你要培養競爭力。培養競爭力的第一步,便是自我認知,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揚長避短。
你願不願意列三條自己性格中的缺點和三條性格中的優點?嚐試一下,寫在紙上,看看自己能不能發現?然後再想想對於那些缺點,有帶給你什麼負麵影響嗎?如果有,你覺得嚴重嗎?你意願改嗎?如果想改的話,可以怎麼做?
避短,就是劣勢斷舍離。
大家應該都住過酒店吧,一般酒店的浴室都會有一麵放大鏡。我剛開始的時候不喜歡用,因為它把我皮膚的毛孔、斑點放大得清清楚楚。一看那張不那麼精美的麵孔,心裏就堵得慌。有一次化妝,沒戴隱形眼鏡,洗手台大鏡子裏看不清是否還有什麼細微處沒有把粉底抹均勻,於是就把放大鏡拉過來照一照,哪裏還需補足,顯示得清清楚楚。缺點就是如此,隻有淡然地看待它們,才能心平氣和地改善。
我媽說過一句話:你如果知道自己驕傲了,就不會驕傲了。
沒錯,就是這個理,很多人發現不了自己的缺點,不是因為缺點有多難改,而是當你表現出那些缺點的時候,自己沒有意識到。
我國台灣地區有位藝人,是宅男女神,人很漂亮,身材也非常好。可是她講話總會不經意地泛出麵部扭曲不雅的表情,她自己一直渾然不知。直到上了一個有名的談話節目之後,被網友們大肆討論,她才半信半疑地找出該節目的視頻,觀察自己說話時的表情,看到自己姣好的麵容真的是扭曲成奇怪的模樣,讓她錯愕地意識到了自己的小缺點。之後,她時刻注意,慢慢地也就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如果你等待別人從外打破你,那麼你注定成為別人的食物;如果能讓自己從內打破,那麼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可以與重生相媲美!心態上的缺點,要從根出發去剖析、去改變。而習慣上的缺點,其實隻要自己平時多注意,還是相對容易丟棄的。心理學研究表明,重複21天就會變成習慣,重複90天就會養成穩定的習慣。所以,要斷舍離一個壞習慣,可以堅持一個月去培養一個好習慣代替它。幾十天而已,並沒有那麼難。請相信,“看不見的變化”會發生。
世上沒有相同的樹葉,每一片都有自己的障礙與出路。人也是。
如果你遲遲無法突破發展的瓶頸,就要看是不是有哪些關鍵的、也許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缺點正阻礙著你去拿到通往“New World(新世界)”的鑰匙。除了用上述方法找出自己的缺點,也可以邀請長者、朋友列出他們眼中的你三大優點和三大缺點,與自己列的作比較。
能不能意識到缺點是其一,能不能改善是其二。將“拖後腿”的因素變得不拖後腿當然重要,但那些“加分”的因素,你是否有發揮它們真正的功效呢——你的優勢,你有好好對待它們嗎?
我大學有個學姐,叫Della,五官立體,非常漂亮,家裏條件也不錯,擁有一份當時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她的優勢很多,最起碼就是漂亮。因為漂亮,她很容易在單位受到男性矚目;因為漂亮,她相對容易獲得支持、獲得機會。社會對美女的寬容度是很高的。可是她並沒有好好善待這份優勢,混亂的私生活很快讓她在部門裏有了不好的名聲,礙於壓力最後不得不換了部門,優勢成了累贅、劣勢了。
無奈的是,她的感情路十分坎坷。對認真的愛情,她並不安分,覺得自己那麼漂亮,如果和男朋友走下去太不甘心了,變心速度快得像夏天的風。對虛偽的愛情,她又苦苦地飛蛾撲火,越桀驁不馴的男人越能勾起她的挑戰欲。論能力、聰明,她都是不差的,可讓她情場失意、職場不得意的恰恰是她最大的優勢——從小到大“寵壞”她的美貌,是不是很諷刺?
還有個老同學,名字非常好聽,叫Violet,本人也像紫羅蘭一般俏麗。從她小時候起,她媽媽就一直以有這樣一個漂亮的女兒而自豪,見誰就向誰灌輸:像Violet這麼漂亮的女性必定要有非凡的未來。後來,Violet自己對這一觀點也是深信不疑。Violet初中就戀愛了,盡管有固定的男友,可仗著漂亮的外表,還是與眾多追慕者糾葛不斷。
美女就容易陷入這樣的“困境”,看上去仿佛是她掌控著自己和男人們的感情,實則是“什麼都想要”“什麼都舍不得放”的感情掌控著她。所以高中以後,Violet的成績就像容顏,不用心保養,越來越掉價,最終名落孫山,複讀一年。第二年,她終於如願不必進大專,考上了一所二本大學。
一旦選擇複讀,就意味著和原先的那群同學有了一年的“差距”,曾經的同學畢業時她才讀大三,曾經的同學工作一年後她才畢業,大家在聊工作相關的話題時她隻能在旁邊聽著,她講學校裏的生活又勾不回剛進職場品嚐新鮮同學的興趣。有差距的不僅是那些老同學,還有她那談了8年的初中男友。美女從來就不缺人追求,尤其是在大學裏百無聊賴的時候。所以,當她男友被家人送出國,兩周後她就與之分手,和同校的一名男生在一起了。要知道,美女習慣了他人對她公主般的嗬護,如何能忍受得了寂寥。等她畢業,她大學男友去了日本留學,感情又陷入迷茫。
她目前在一家小企業當HR Specialist(人事專員),和她原本設定的“非凡未來”有很大的差距,感情生活似有若無。她媽媽一方麵希望她早點嫁人,另一方麵又希望她嫁給有錢人。所以,觀望著、觀望著,就“剩”下了。
這是她的基本情況。按理來說,殘酷而現實的社會裏,漂亮女人比普通女人能獲得更多機會,可她也如Della一樣,並沒有好好對待自己的美貌優勢。習慣被優待,疲於沉下心來努力,本來可以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卻被自己耽誤下來。
我和Violet是在微博上重新聯係上的,了解了她的現狀,回憶當初的友誼,正好有一個機會,我便推薦讓她試試。於是,我請她出來喝茶,解說了一番後,我做了短暫地交接指導,第二天就放心地飛台灣了,心想她應該會珍惜機會,踏實努力。而且以己度人,如果換成是我自己,我應該會爭取、珍惜和嚐試各種機會。所以在台灣的日子,我也很相信她,不過問,怕對她造成心理負擔。誰知,等我回來,發現她竟什麼都沒動。甚至告訴我,我之前送她的臉部保養品,她勉強用來塗了一下腿……
機會不是不來眷顧你,是你不要啊。
後來從其他同學那裏聽說她嫁人了,好像是未婚先孕,老公應該和她當初的理想相差很遠,生活已經走上了不可逆的路。
忘了在哪裏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中國人到國外的朋友家裏做客,看到他們的小孩非常可愛,於是對著那女孩兒誇讚:“哇,你真漂亮!”之後她朋友私下對她說:“以後不要誇她漂亮,因為長相是天生的,漂亮並不是因為她的努力而得來的,所以沒有必要以此為榮。”
Della和Violet,無疑都是美女,“美”是優勢,可她們卻為這一優勢所累,太把優勢當回事。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凡事皆有利弊),不正確對待優勢,反倒使優勢成了劣勢,迷惑自己而忘了其他修煉。
就跟很多台北、上海的女性一樣,一份普普通通的工作,馬馬虎虎的薪水,每天做的事情是Spa、shopping和泡夜店,把自己保養得美美的,豐盈衣櫃,卻不豐盈大腦,基本不去進修……最大的夢想是嫁個有錢人,從此逆襲人生,然後幻想男人對她說:“辭職吧,好好做你的少奶奶,我養你。”
對此,有個很有名的案例可以參考。
一個年輕漂亮的美國女孩在美國一家大型網上論壇金融版上發表了這樣一個問題帖:我怎樣才能嫁給有錢人?
我下麵要說的都是心裏話。本人25歲,非常漂亮,是那種讓人驚豔的漂亮,談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給年薪50萬美元的人。你也許會說我貪心,但在紐約年薪100萬才算是中產,本人的要求其實並不高。
這個論壇裏有沒有年薪超過50萬的人?你們都結婚了嗎?我想請教各位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嫁給像你們這樣的有錢人?我約會過的人中,最有錢的年薪25萬,似乎已是我的上限。要住進紐約中心公園以西的高尚住宅區,年薪25萬遠遠不夠。我是來誠心誠意請教的,有幾個具體的問題:
一、有錢的單身漢一般都在哪裏消磨時光?請列出酒吧、飯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詳細地址。
二、我應該把目標定在哪個年齡段?
三、為什麼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來相貌平平?我見過有些女孩,長相如同白開水,毫無吸引人的地方,但她們卻能嫁入豪門。而單身酒吧裏那些迷死人的美女卻運氣不佳。
四、你們怎麼決定誰能做妻子,誰隻能做女朋友?我現在的目標是結婚。
——波爾斯女士
下麵是一位華爾街金融家的回帖:
親愛的波爾斯:
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看完了貴帖,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類似的疑問。讓我以一個投資專家的身份,對你的處境進行分析。我年薪超過50萬,符合你的擇偶標準,所以請相信我並不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從生意人的角度來看,跟你結婚是個糟糕的經營決策。道理再明白不過,請聽我解釋。拋開細枝末節,你所說的其實是一筆簡單的“財”“貌”交易:甲方提供傲人的外表,乙方出錢,公平交易,童叟無欺。但是,這裏有個致命的問題,你的美貌會消逝,但我的錢卻不會無緣無故減少。事實上,我的收入很可能會逐年遞增,而你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我是增值資產,你是貶值資產,不但貶值,而且是加速貶值。你現在25歲,在未來的5年裏,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麗的容貌,雖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如果它是你僅有的資產,十年以後你的價值堪憂。
用華爾街術語說,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倉位。跟你交往屬於‘交易倉位’,一旦價值下跌就要立即拋售,而不宜長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聽起來很殘忍,但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物資而言,明智的選擇是租賃,而不是購入。年薪能超過50萬的人,當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們隻會跟你交往,但不會跟你結婚。所以我勸你不要苦苦尋找嫁給有錢人的秘方。順便說一句,你倒可以想辦法把自己變成年薪50萬的人,這比碰到一個有錢的傻瓜的勝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對‘租賃’感興趣,請跟我聯係。
羅波·坎貝爾(J·P·摩根銀行多種產業投資顧問)
所以,別太把美貌這一優勢當回事,不然它會成為你修煉路上的負累。
你若是覺得自己漂亮,就去中專、高職轉一圈,那裏漂亮的女孩兒多了去了。所以,單純的漂亮並不是絕對的資產,同類競爭者太多,你需要具備其他的附加價值,比如說——學識、能力、才華。你若是名校學生,那你的漂亮也許會顯得醒目很多。人家會這麼誇讚:“哇,她真是才貌雙全!”“簡直是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奇女子啊!”而前者更多地會被形容成“繡花枕頭一包草”。
有一位女演員,是有名的“娘娘”,不僅演技專業,還才華橫溢,書法、繪畫、唱歌、跳舞,樣樣拿得出手。有品位、有愛心、有童心,關鍵還長得好看。這樣的女人,在成為辣媽以後,自然是把兩個孩子都教育得是極好的。如今已經不隻是男人們的時代了,女人也要修身、齊家、“闖”天下,沒兩把刷子,都不好意思“砌牆”。
你看看熒幕上的女明星,瞅瞅身邊的女朋友,現在的美女越來越聰明了,知道怎麼經營自己,不甘於隻當花瓶。明明可以靠顏值活著的人,現在都走實力路線了。再看看鏡子,還是斷舍離掉白日夢,趕緊看書去、努力去、修煉去吧。
至少你可以做這些事:閱讀與思考,讓自己的大腦不斷地得到鍛煉;聽音樂與片刻獨處;學習一個新技能或是一門新語言;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誌願者活動、講座、讀書會,給自己帶去心靈的愉悅。
我們一直說“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這對了一半,其實“心大,能量也要大”。
有句話說:“有一種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所受的苦難。”捫心自問一下,心大的你,長期以來,是在不停地自怨自艾,還是在堅持為夢想努力?
常常聽到有人這麼說:“你說的這些我都明白,但你知道,做任何事都需要本錢,可是,我是真的什麼都沒有。”但他們是不是忘了,好多之後有本錢的人之前也什麼都沒有。再者,他們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嗎?
比如Jane,在一家中等規模的公司上班,她的部門裏總共有3個管理者:一個部門經理,兩個“普通”主管。她就是“普通”之一。她的難過在於另一個“普通”比她漂亮,比她嘴甜,比她更受老板重用。所以相比之下,她覺得升職無望,有些泄氣。她希望那個女的能夠被調去做部門內的另一塊業務,因為論能力,自己是強於她的。她部門總共有兩塊業務,一個是做主係統的開發,另一個是做開發支持。這兩塊業務互相關聯,沒有說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目前她倆都在做主係統開發這個業務塊,而另一塊暫時由經理自己在兼顧。
我問她:“兩塊業務的工作內容差很多嗎?”
她:“也還好。”
我:“另一塊工作內容你能handle(處理)的了嗎?”
她:“應該沒問題。”
我:“你目前所在的業務塊會有個人發展的任何機會嗎?”
她遲疑了一下,答道:“本來我們公司升職就比較慢,更何況要升也肯定是升那個女的,她那麼會拍老板馬屁。那些職場的生存法則我都懂的,我相信如果我想做也一定能做好,我隻是不想去做而已。”
我:“既然這一塊業務有‘不可逾越’的競爭者,你拚又拚不過,或者用你的話說是不想拚,為什麼還期待靠祈禱能夠有所突破。何不向老板主動請纓去負責另一塊,在那裏你會有獨當一麵的空間。況且,如果你負責那塊,就是該業務的帶頭人,之後手下隊伍壯大是遲早的事,那麼被升成經理指日可待。為什麼非要跟人家擠在一塊兒。”
她:“畢竟現在這塊更加偏核心一點,而且,我不甘心。”
我:“問題就在於你的不甘心。現在在你麵前並不是看不到光的前景,可你卻盯著一小塊地兒戰戰兢兢,好像山窮水盡了一般。可事實上,明明能夠有更廣闊施展的空間、為自己開拓更好的機會卻放著不去爭取。”
像Jane說的,她了解職場生存法則,隻是不屑去做,就好比學生說“我知道以我的聰明,努力一點一定能考出好成績,我隻是沒有努力罷了”。在我看來,都是將不成功歸於外因而不從自身找原因。
我不禁想問認為自己一無所有的朋友們:“你真的一無所有嗎?”
田忌賽馬的故事小學就學過,假設你的競爭力在A、B、C三個方麵,為什麼非要用A去比拚對手的A+,用B去比拚對手的B+,用C去比拚對手的C+。你三方麵的競爭力雖然都不是最佳,何不轉個彎兒,用C去應對A+,像練太極一樣避過,敗也就敗一回。但在能發揮自己強項的地方,用A迎戰對方的B+,用B迎戰對方的C+,那麼總體也是勝的。關鍵是要了解自己的競爭力在哪裏,懂得平和心態、調整戰術,切忌故步自封,因小失大。
首先,怎麼樣認識到自己的“競爭力”?管理學常用的SWOT分析可能可以幫到你:S,Strength,代表自身優勢;W,Weakness,代表自身弱勢;O,Opportunity,代表外部機會;T,Threat,代表外部威脅。將你自己放在所處環境中,分析以上4個方麵,判別自身在環境中的競爭力是怎麼樣的。
然後,如何培養最有利的競爭力?——差異化。
田忌賽馬的故事雖然大家都不陌生,但很多人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不懂得去運用,反而一葉障目,導致患得患失,讓你花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去應對你的假想敵和潛在競爭者。但是人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可以看得更遠、更全麵,對事物有更清晰的把握。
當初我在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在兩家世界五百強外企給出的Offer(錄用信)中猶豫。一家是女孩們夢想進入的法國快消品公司,做培訓助理;另一家是男孩們趨之若鶩的德國工業巨頭,做銷售助理。兩家都是各自行業裏頂尖的。若是想要一輩子在企業裏工作,那家快消品公司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適合女性,結識的都是與美有關的人,獲得的是化妝品行業的經曆和經驗。選擇這家,就是選擇了這個領域,即使今後跳槽也可以不跳出這塊,比外行人空降到這個圈子要熟悉得多。所以,對於女性來說,這是個具有吸引力的行業。但若是想今後自己出去創業,那比起行業優勢,我更想在幾年內了解企業拓展、運營與管理經驗。
首先這兩家都是大公司,學習到良好的職業素養肯定不是問題,幾乎都會受到一些專業的培訓。身邊都是優秀的人才,人際交往的磨煉也都差不多。差別是,把我放入快消品公司,那就相當於往萬花叢中丟進一朵蘭花,不夠豔麗,同事中和我同質的女性太多了,機會就這麼些,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廝殺出升職路,而且還得表麵如湖水般融洽,難。但是,在另一家工業企業,陽盛陰衰,一個8分優秀的女性能顯出10分的光芒。男同事們大多不會與女性計較得失,且願意彰顯男人氣度,在工作上悉心指導。若你又具備膽大心細、高效的執行力,很容易得到高管們的矚目。
若你問我:“你選擇當大池裏的小魚,還是當小池裏的大魚?”
我的回答是:“我會先到小池裏把自己養大,遊出名堂,混成somebody(重要的人物),再到大池裏。那時候,我哪怕是小魚,也不會小到哪裏去了。”
這就是差異化本領。我有一方麵的優勢,就把自己放進在這方麵弱勢的池子裏洗一洗,在小池裏混得風生水起後,再到大池裏營銷自己獲得過的成績,大池也必定非一般地對待你。
為什麼我說,你好歹要在一個地方先養成為“大魚”。
因為馬太效應,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強和弱的發展曲線都是加速度的。社會的資源會倒向強者。當然,反之強者也更懂得掌握和運用社會的資源。
借用一位微博名人說的話:“一個人的一生就是讓自己變得不斷值錢的過程,不斷值錢就意味著自身不斷進步。在一個市場化的社會裏,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定價。如果你值錢了,你討價還價的機會就多,工作的機會就多,升遷的機會就多,讓生命自由的機會也就增多。”
《生活需要自律力》一書中描述“人脈主義”的拓展基礎是:Be a Better you(成為更好的你)。是的,不管在哪裏,在什麼場合,不必攀龍附鳳,不要矯揉造作,不用虛偽迎合。你若有競爭力,總能夠有好的際遇。
再說回差異化競爭力:找一個能把自己優勢放大的地方,盡情施展。
開玩笑地說:假如你的長相,在模特界裏不起眼,曆盡一切步步驚心都無法上位。但同樣你的長相,在快遞界就是快遞界的吳彥祖,那沒送幾次快遞,你的帥氣一定會顯得格外耀眼。一旦幾張照片被花癡迷妹們發到網上,沒準還能震驚模特界……那些什麼豆花西施、雞排妹,不就差不多走的是這個路線嗎?起作用的就是差異化優勢。
如今好多人都在往北上廣擠。大城市確實有大城市的好,製度已相對成熟,該暴露的問題早被精英們扒出越改越完善了。所以,相比起天高皇帝遠的小城鎮,大城市確實透明化、標準化很多。更多機會吸引著這些沒有人脈、沒有背景的有誌青年來到一線城市奮鬥,雖然競爭真的很慘烈。
比起在一二線城市長大的年輕人,這些“漂”族的差異化在於,更能吃苦,更珍惜機會。確實有實力的,再用幾倍的努力花下去,終於也能熬出頭。這裏是實力、努力、運氣的結合。本地人不願做的事情,他們做。這一部分人,抱著來淘金的心,懷揣夢想,希望某一天衣錦返鄉,可最終卻迷失在大城市的高樓大廈裏,做著最辛苦的工作,拿著最低廉的薪水,仰望星空,這顆叮叮噹噹的心竟無處安放。
首先,並非所有來闖蕩的青年都有實力;其次,有實力但不努力者也比比皆是。如此,在大城市的企業裏也顯不出什麼差異化來。那麼,還能往哪裏找差異化?基層!
其實,隨著國家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化建設越來越好,現在很多人聰明了,不跟北上廣的家夥們去競爭了,太辛苦,而且還背井離鄉。他們的實力,在家鄉當地足以進一家好的公司。現今越來越多的資源在往三四線城市轉移,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注重內陸地區的市場開發而在那兒開起了分廠、分公司。所以,幾年過去,去“漂”的人沒存到多少錢回來,每個月交完房租所剩無幾,在小城鎮的人倒是在這裏已經買了車子,供起小樓。
所以,沒必要跟著大眾一窩蜂地去做什麼事,就像股市,高點進去的時候已經晚了。要找到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再規劃好自己的前進路線。一個階段後,擁有更新的差異化優勢,再微調、撥正自己的前進路線。最後,你將擁有無論在哪裏都吃得開的“格外優勢”,那時還怕自己會沒有競爭力嗎?
我對自己的“打趣兒”認知:既不是很聰明,也沒有很漂亮。所以,我不跟美女比姿色,也不跟才女拚智商。
我的差異化優勢在於:我在勉強算作美女的女性中是有智商的,又在勉強算作聰明的女性中是有點顏值的。
知道怎麼經營自己,培養競爭力,足夠了。
6月份的畢業季,我爸的幾個朋友通過他找到我,希望幫他們的孩子推薦個好的工作。看了看簡曆,找應屆生們本人聊了聊,真的覺得挺失望的。說自己學習能力強,可大學成績平平,還掛科。無論讀書、社團、實習都是沾沾邊,沒一樣是真正拿得出手的。大學4年打打遊戲、看看劇,臨近畢業想找工作時倒是著急了,都想進名企,都想找事少錢多離家近又有發展前景的工作,一天一條短信說自己會努力,希望給個機會。好逸惡勞,“努力”這兩個字履行得比別人晚,“成功”這兩個字又期待得比別人早。總而言之兩個字:浮躁。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人人會唱,可就是不去做。別不相信,光說不練的人多得是,你看看外麵有多少補習班。在課堂上免費的課開小差,成績落下了,再花幾萬塊錢去補課。這叫作花錢給自己的安逸埋單。光說不練,夢想比手腳走得快,夢想都到天上了,手腳卻還沒有動一下。敢想,你也要敢做。有時候,不逼自己一下,真的沒臉說盡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