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壅遏:阻塞。
[2]引去:帶著兵退走。
[3]不擊:不進攻。
[4]窟穴:敵人巢穴。
瓦橋關北與遼人為鄰,素無關河為阻。往歲六宅使何承矩守瓦橋,始議因陂澤之地[1]sup>,瀦水為塞[2]sup>,欲自相視,恐其謀泄,日會僚佐,泛船置酒賞蓼花,作《蓼花吟》數十篇,令座客屬和,畫以為圖,傳至京師,人莫喻其意。自此始壅諸澱[3]sup>。慶曆中,內侍楊懷敏複踵為之。至熙寧中,又開徐村、柳莊等濼[4]sup>,皆以徐、鮑、沙、唐等河,叫猴、雞距、五眼等泉為之源,東合滹沲、漳、淇、易、白等水並大河[5]sup>,於是自保州西北沈遠濼,東盡滄州泥枯海口,幾八百裏,悉為瀦潦[6]sup>,闊者有及六十裏者,至今倚為藩籬。或謂侵蝕民田,歲失邊粟之入,此殊不然,深、冀、滄、瀛間,惟大河、滹沲、漳水所淤,方為美田;淤澱不至處,悉是斥鹵[7]sup>,不可種藝[8]sup>,異日惟是聚集遊民,刮鹹煮鹽,頗幹鹽禁,時為寇盜;自為瀦濼,奸鹽遂少,而魚蟹菰葦之利[9]sup>,人亦賴之。
注釋
[1]陂澤:陂,池塘。澤,水聚集的地方。
[2]瀦(zhū)水:蓄水。塞:填滿。這裏指灌滿水使之成為外族進入的障礙。
[3]壅:堵塞。澱:淺水湖。
[4]濼:同“泊”,指湖泊。
[5]大河:黃河。
[6]瀦潦:積水彙聚的湖澤。
[7]斥鹵:鹽堿地。
[8]種藝:耕種、種植。
[9]菰葦:菰(ɡū),茭白。葦,葦草。
蘇州至昆山縣凡六十裏,皆淺水無陸途,民頗病涉。久欲為長堤,但蘇州皆澤國[1]sup>,無處求土。嘉祐中,人有獻計,就水中以蘧蒢芻稾為牆[2]sup>,栽兩行,相去三尺。去牆六丈又為一牆,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實蘧蒢中[3]sup>,候幹,則以水車汱去兩牆之間舊水[4]sup>。牆間六丈皆土,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每三四裏則為一橋,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為利。
注釋
[1]澤國:到處都是水的地方。
[2]蘧蒢(qú chú):蘆葦草編作的席。芻稾(chú ɡǎo):曬幹的草和禾。
[3]漉:挖取。
[4]汱(tài):淘洗、去除。
陳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縣日[1]sup>,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為盜者[2]sup>。述古乃紿之曰[3]sup>:『某廟有一鍾,能辨盜至靈。』使人迎置後合祠之[4]sup>,引群囚立鍾前,自陳不為盜者,摸之則無聲,為盜者摸之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鍾甚肅,祭訖,以帷圍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鍾,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驗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無墨,訊之,遂承為盜,蓋恐鍾有聲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於小說。
注釋
[1]壅遏:阻塞。
[2]引去:帶著兵退走。
[3]不擊:不進攻。
[4]窟穴:敵人巢穴。
瓦橋關北與遼人為鄰,素無關河為阻。往歲六宅使何承矩守瓦橋,始議因陂澤之地[1]sup>,瀦水為塞[2]sup>,欲自相視,恐其謀泄,日會僚佐,泛船置酒賞蓼花,作《蓼花吟》數十篇,令座客屬和,畫以為圖,傳至京師,人莫喻其意。自此始壅諸澱[3]sup>。慶曆中,內侍楊懷敏複踵為之。至熙寧中,又開徐村、柳莊等濼[4]sup>,皆以徐、鮑、沙、唐等河,叫猴、雞距、五眼等泉為之源,東合滹沲、漳、淇、易、白等水並大河[5]sup>,於是自保州西北沈遠濼,東盡滄州泥枯海口,幾八百裏,悉為瀦潦[6]sup>,闊者有及六十裏者,至今倚為藩籬。或謂侵蝕民田,歲失邊粟之入,此殊不然,深、冀、滄、瀛間,惟大河、滹沲、漳水所淤,方為美田;淤澱不至處,悉是斥鹵[7]sup>,不可種藝[8]sup>,異日惟是聚集遊民,刮鹹煮鹽,頗幹鹽禁,時為寇盜;自為瀦濼,奸鹽遂少,而魚蟹菰葦之利[9]sup>,人亦賴之。
注釋
[1]陂澤:陂,池塘。澤,水聚集的地方。
[2]瀦(zhū)水:蓄水。塞:填滿。這裏指灌滿水使之成為外族進入的障礙。
[3]壅:堵塞。澱:淺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