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道體(1 / 3)

[2]幾:《易經·係辭下》第五章:“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幾,指在念頭將形未形之際。

[3]性焉:指順其本然的德性。安焉:安於內在德性,不勉強。

[4]複焉:恢複本然內在之性。執焉:操而存之,不失原有的德性。二者都是修養的工夫。

[5]神:指誠體的神妙作用。

伊川先生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1]sup>。中也者,言寂然不動者也[2]sup>,故曰天下之大本。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達道。』

注釋

[1]“喜怒哀樂之未發”兩句:《中庸》首章:“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庸》言已發、未發,是就“情”的已發、未發來說。中、和則是就情之未發、已發合於天道誠體之寂感來說。伊川此段發揮了《中庸》之意。

[2]寂然不動:《易經·係辭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伊川以寂然不動來說明性體未發的狀態。

伊川曰:『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1]sup>,有指用而言者[2]sup>,惟觀其所見何如耳。』

注釋

[1]體:指“寂然不動”的性體。

[2]用:指“感而遂通”的情。

伊川曰:『《乾》,天也[1]sup>。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2]sup>。乾,健也[3]sup>;健而無息之謂乾。夫天,專言之則道也[4]sup>;「天且弗違」是也[5]sup>。分而言之[6]sup>,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7]sup>,以妙用謂之神[8]sup>,以性情謂之乾。』

注釋

[1]“《乾》”兩句:《易經·說卦傳》:“乾,天也,故稱乎父。”又雲:“乾為天,為圜,為君,……為木果。”

[2]性情:《易經·乾卦·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伊川雲:“‘利貞者性情也’,言利貞便是《乾》之性情。”(《二程集》(上),《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九,頁二四九)天以剛健之體為性,以剛健之用為情。

[3]“乾”兩句:《易經·乾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剛健奮發,沒有止息。

[4]專言:就天的本質而說,即天之所以為天的意思。

[5]天且弗違:語自《易經·乾卦·文言》,指聖人所體現的德性生命就是天道的全幅意涵,因此上天是不會違背聖人所有的施為。

[6]分而言之:就道體的作用而言。

[7]鬼神:此指陰陽二氣屈伸往來的變化。

[8]神:此就道體作用神妙不測,使萬物各得其序說。

伊川曰:『四德之元[1]sup>,猶五常之仁[2]sup>。偏言則一事[3]sup>,專言則包四者[4]sup>。』

[2]幾:《易經·係辭下》第五章:“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幾,指在念頭將形未形之際。

[3]性焉:指順其本然的德性。安焉:安於內在德性,不勉強。

[4]複焉:恢複本然內在之性。執焉:操而存之,不失原有的德性。二者都是修養的工夫。

[5]神:指誠體的神妙作用。

伊川先生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1]sup>。中也者,言寂然不動者也[2]sup>,故曰天下之大本。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也者,言感而遂通者也,故曰天下之達道。』

注釋

[1]“喜怒哀樂之未發”兩句:《中庸》首章:“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庸》言已發、未發,是就“情”的已發、未發來說。中、和則是就情之未發、已發合於天道誠體之寂感來說。伊川此段發揮了《中庸》之意。

[2]寂然不動:《易經·係辭上》:“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伊川以寂然不動來說明性體未發的狀態。

伊川曰:『心一也,有指體而言者[1]sup>,有指用而言者[2]sup>,惟觀其所見何如耳。』

注釋

[1]體:指“寂然不動”的性體。

[2]用:指“感而遂通”的情。

伊川曰:『《乾》,天也[1]sup>。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2]sup>。乾,健也[3]sup>;健而無息之謂乾。夫天,專言之則道也[4]sup>;「天且弗違」是也[5]sup>。分而言之[6]sup>,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神[7]sup>,以妙用謂之神[8]sup>,以性情謂之乾。』

注釋

[1]“《乾》”兩句:《易經·說卦傳》:“乾,天也,故稱乎父。”又雲:“乾為天,為圜,為君,……為木果。”

[2]性情:《易經·乾卦·文言》:“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伊川雲:“‘利貞者性情也’,言利貞便是《乾》之性情。”(《二程集》(上),《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九,頁二四九)天以剛健之體為性,以剛健之用為情。

[3]“乾”兩句:《易經·乾卦·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剛健奮發,沒有止息。

[4]專言:就天的本質而說,即天之所以為天的意思。

[5]天且弗違:語自《易經·乾卦·文言》,指聖人所體現的德性生命就是天道的全幅意涵,因此上天是不會違背聖人所有的施為。

[6]分而言之:就道體的作用而言。

[7]鬼神:此指陰陽二氣屈伸往來的變化。

[8]神:此就道體作用神妙不測,使萬物各得其序說。

伊川曰:『四德之元[1]sup>,猶五常之仁[2]sup>。偏言則一事[3]sup>,專言則包四者[4]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