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學問之累(1 / 3)

有許多許多的好書我們還沒有讀或我們還不知道它的存在。與此同時還有許多偽書、謬書、壞書。特別是有許多陳陳相因的書。創造性的書難找,照抄或變相照抄的書易求。讀書、抄書、注書,遂也寫出了書再供別人去抄去注,去改頭換麵,在書的圈子裏循環,在書的圈子裏自足自傲,被書封閉在一個缺少現實感也缺少生活氣息的狹小天地裏,最後連說話也都是書上的話、現成的話、見×書第××頁的話,這很可愛、很高尚,也很誤事、很可憐,辦大事時候就更麻煩。所以毛澤東主席當年大聲疾呼地反對“本本主義”,還說過教條主義不如狗屎,說過讀書比宰豬容易得多的一類話。年輕時我曾拜訪求教過一些前輩學者,獲益良多。但確實也碰到過這樣的人,除了背書、引書、查書、解書以外,他回答不了你自己琢磨提出的任何疑問,他從不把書本知識與生活現實做任何的比較聯係,他從來不發表任何原生的(即出自他自己的頭腦與經驗的)活潑新鮮獨到的見解。

泛論暫且按下,這裏隻抽出一個問題探討一下:學問與文藝的關係到底如何?七八年前我在《讀書》上發表過一篇文章:《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談我國作家的非學者化》,此文的主旨是針對“我們的作家隊伍的平均文化水平有降低的趨勢”的,我提出:“我們既提倡作家不應與學者離得那麼遠,作家也應嚴肅治學,又不能要求作家普遍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學者。也許從反麵更容易把話說清:即作家絕不應該滿足於自己的知識不多的狀況,作家不應該不學無術。”

很可惜,大概一些朋友並沒有讀我的這篇文章更沒有弄清我的這一段概括題意的話就認定並傳開:某某寫文章了,某某提倡作家要“學者化”了。認為談得好者、響應者有之,認為是製造新的時髦浮誇,乃至認為此後創作中出現大量名詞術語洋文假洋文旁征博引的始作俑者就是提倡作家“學者化”的某某人者亦有之。既然談了“非學者化”並有所憂慮,那當然是叫俺們“學者化”了,這種非此即彼的想當然倒確實說明了一點粗疏簡單。

反求諸己,那一篇文章中我強調了作家努力地嚴肅地治學求學乃至“爭取做一個學者”(是爭取,還沒到化的程度)的必要性,卻沒有談夠另一麵的道理,即學問和文藝,特別是和文藝創作與鑒賞,有相通、相得益彰的一麵,也有相隔乃至隔行如隔山的一麵的道理。這樣,一麵說“爭取做一個學者”,又說“不能要求作家普遍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學者”,就沒把道理講明講透講痛快。這樣,引起某種片麵簡單化的理解,責任就不能全推出去。

學問與文藝有相通的一麵,所以在那篇文章裏我強調了作家要加強學習特別是文化知識的學習。但學問與文藝,畢竟也有不同的一麵:前者相對地重理智、重思維、重積累、重循序漸進、重以公認的標準與手段加以檢驗而能顛撲不破的可驗證性;後者則常常更多地(也不是絕對地)重感情、重直覺、重靈感、重突破超越橫空出世、重個人風格的獨特的不可重複性無定法性。

有許多許多的好書我們還沒有讀或我們還不知道它的存在。與此同時還有許多偽書、謬書、壞書。特別是有許多陳陳相因的書。創造性的書難找,照抄或變相照抄的書易求。讀書、抄書、注書,遂也寫出了書再供別人去抄去注,去改頭換麵,在書的圈子裏循環,在書的圈子裏自足自傲,被書封閉在一個缺少現實感也缺少生活氣息的狹小天地裏,最後連說話也都是書上的話、現成的話、見×書第××頁的話,這很可愛、很高尚,也很誤事、很可憐,辦大事時候就更麻煩。所以毛澤東主席當年大聲疾呼地反對“本本主義”,還說過教條主義不如狗屎,說過讀書比宰豬容易得多的一類話。年輕時我曾拜訪求教過一些前輩學者,獲益良多。但確實也碰到過這樣的人,除了背書、引書、查書、解書以外,他回答不了你自己琢磨提出的任何疑問,他從不把書本知識與生活現實做任何的比較聯係,他從來不發表任何原生的(即出自他自己的頭腦與經驗的)活潑新鮮獨到的見解。

泛論暫且按下,這裏隻抽出一個問題探討一下:學問與文藝的關係到底如何?七八年前我在《讀書》上發表過一篇文章:《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談我國作家的非學者化》,此文的主旨是針對“我們的作家隊伍的平均文化水平有降低的趨勢”的,我提出:“我們既提倡作家不應與學者離得那麼遠,作家也應嚴肅治學,又不能要求作家普遍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學者。也許從反麵更容易把話說清:即作家絕不應該滿足於自己的知識不多的狀況,作家不應該不學無術。”

很可惜,大概一些朋友並沒有讀我的這篇文章更沒有弄清我的這一段概括題意的話就認定並傳開:某某寫文章了,某某提倡作家要“學者化”了。認為談得好者、響應者有之,認為是製造新的時髦浮誇,乃至認為此後創作中出現大量名詞術語洋文假洋文旁征博引的始作俑者就是提倡作家“學者化”的某某人者亦有之。既然談了“非學者化”並有所憂慮,那當然是叫俺們“學者化”了,這種非此即彼的想當然倒確實說明了一點粗疏簡單。

反求諸己,那一篇文章中我強調了作家努力地嚴肅地治學求學乃至“爭取做一個學者”(是爭取,還沒到化的程度)的必要性,卻沒有談夠另一麵的道理,即學問和文藝,特別是和文藝創作與鑒賞,有相通、相得益彰的一麵,也有相隔乃至隔行如隔山的一麵的道理。這樣,一麵說“爭取做一個學者”,又說“不能要求作家普遍成為一般意義上的學者”,就沒把道理講明講透講痛快。這樣,引起某種片麵簡單化的理解,責任就不能全推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