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輔明主源吐心意道奇謀狀元說妙計(1 / 3)

江源聽問,回答道:“先說外敵,正因為北蠻威脅天下,所以太子、五皇子絕不可稱帝。太子仰慕敵國,若太子登基,豈不獻國於敵寇?若其為帝,恐怕天下之人都要披發左衽,再無華夏矣。此非亡靖朝,而是亡天下,毀我千年文明,萬世基業!五皇子虛名無實,紙上談兵,內不能保民,外不能逐寇,若其登基,一旦刀兵四起,華夏之人盡成兩腳之羊,任人宰割。”

“再說內患,世家勳貴雖也有良善之輩,不過杯水車薪,大皇子、四皇子若是登基,世家勳貴必然煊赫一時,此從龍之功,以何封賞?畢高官厚祿之!其未有高官厚祿之時便危害地方,擾亂法律,若掌有權勢,天下何處是淨土?”

司徒晟點了點頭,“果然如此。”

既然這幾位不行,那麼就得拿出司徒晟一定能行的理由了,也就是弄出個執政理念給他,以這個思路來忽悠賢能之士。你別說這不管用,當初“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這句口號忽悠了多少老百姓陪著李闖顛覆了大明江山啊。

“攘外必先安內,殿下隻要做到三點則天下歸附,群賢畢至。”江源決定拿出古代最大殺器,見司徒晟凝神細聽,少年說道:“殿下須知,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燕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群雄並起,何以高祖而取天下?乃因為高祖出身疾苦,知曉民情,改燕之酷刑,輕徭薄賦以安眾民。是以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百姓聞聽高祖到來,爭相開城迎接,這才統一天下。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皇子得其勳貴,太子得其正統,四皇子得其世族,五皇子得其名士,殿下得民心則以一敵四必可勝之!”

“如何得盡民心?”司徒晟急切問道,他放糧的時候已經見識過民心向背的力量,怎會不想收民心為己用?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可謂收攏民心的大殺器。

在古代想要打土豪分田地是不太可能了,要是真鬧出李闖那樣天下都得倒個個兒,所以不能這麼玩,永不加賦這招好用得多。怎麼解釋呢?古代有賦,也有稅,兩個是不同的概念,這裏的賦指的是人頭稅,就是每新添一個人丁就要交的錢,就算這家死了一個男人,又出生了一個男丁也不是一加一減就不交錢了的,而是還得交這個新出生的男孩的錢,要知道古代夭折率高的嚇人,就算這孩子出生才兩天就掛了還是得交錢,父母怎麼承受得了這樣的賦,所以古代隱瞞人口成了常態。這些隱瞞的人口不是輾轉成了豪富家的奴才,便是成為痞子無賴擾亂地方安寧,絕對不是什麼好事。一個永不加賦就可以完全的解決這個問題,而這些人口也就可以用於經濟建設增加國家gdp了。

而且這個人頭稅本來就是收來給皇家蓋園林,蓋房子的,跟百官神馬關係都沒有,提出這個口號根本就不用擔心百官反彈。至於皇室成員,那幾個皇室成員都在和你爭天下呢,你管他們想什麼。要賺錢修房子江源自有妙計,根本用不著殺雞取卵的人頭稅,所以此策非常可行。

司徒晟理解速度相當之快,立刻點頭表示明白。“不是說還有兩事嗎?”

“得了百姓之心,還要得到忠臣良將之心。得其心必須善於納諫,廣開言路,需做到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很多人之所以知道唐太宗就是因為這段話了,當年他立了魏征這麼個牌坊,讓人誇明君誇了一輩子,不管能不能做到,這是相當有用的一句口號,隻要喊出去,絕對能招攬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