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惠及文臣之法,先生可有收攏武將之法?”司徒晟問道。
江源還真有他那一套歪理,他反問道:“殿下可知秦何以二世而亡?”
這問題這麼多年簡直形成共論了,司徒晟張嘴就答:“秦法嚴苛,不施仁義,秦二世奢侈昏庸。”
江源說道:“曆朝曆代從無皇帝不修行宮園林者,隻要不傷國庫,不害黎民,奢侈何罪之有?胡亥雖然昏庸可在位日短,豈能以一人之力引得天下之怒?說道秦法嚴苛,秦法嚴苛日久,秦人不以為苦,反而秦國日盛,何以剛得了天下便因為秦法嚴苛而致使亡國?”
“這……”司徒晟能說老師都是這麼教的嗎?咳咳……
“秦之所以亡,在於不再打仗。”江源開始灌輸他的邪惡思想了,“當初商君變法,秦國日盛,秦國之所以能戰勝六國除了重農抑商,鼓勵農桑之外,還得益於他的特殊軍功製度。”
“商鞅規定,凡行伍之人,不論出身門第,一律以軍功大小接受賞賜。斬首一級便可獲得爵位‘公士’,得田一頃,宅一處,仆人一個。殺敵越多,爵位越高。若士兵殺敵兩人,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釋放,做奴隸的妻子也可以轉為平民,打了勝仗更是可以節節高升。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百姓如果當了兵,隻要他能一直殺敵並且不被敵人殺死,就可以成為軍官,甚至將軍,元帥!所以秦國無論上下都喜打仗,因為戰爭到來人們便有了盼頭。哪怕一個出身低賤的奴隸,也可以憑著軍功成為平民,一個士兵也可以借著戰爭成為將軍,這就是秦軍戰力強大得以消滅六國的原因。可是六國滅亡了,沒有戰爭了。奴隸便隻得是奴隸,平民也隻得是平民,士兵一輩子也出不了頭,軍官也難以升遷,平民做官的這條路便徹底斬斷了,這也讓有了盼頭的人們陷入了絕望之中,也就造成了秦朝迅速滅亡的悲劇。”
江源也不全是危言聳聽,現代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拚著吃不飽穿不暖擠地下室也要去京滬廣發展?就是因為那裏機會更多。人最怕的不是顛沛流離,而是有本事卻沒辦法得到機會。一個國家最欣欣向榮的時候就是有本事的人就有機會,隻要付出頭腦和努力就可以得到晉升。一旦社會失衡,有本事的鬥不過有關係的,努力的鬥不過拍馬屁的,怎麼努力也出不了頭,那社會就會陷入停滯,甚至會發生動亂。現代還是如此,更何況是古代?
科舉倒是解決了一部分問題,可吃到大頭的還是文人,武將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每到亂世就能出一堆猛將帥才,到了和平年代就好像這些人都死絕了一樣。這就是問題所在。
“要想讓武將們得到甜頭有兩法。一法就是像秦朝一樣,推動有大靖特色的軍功製度。反正我們周圍還有不少敵國,先打北蠻,打完北蠻還有棲香國,之後還有南方的山越,西方的吐蕃,這些都能滿足武將的晉升。第二就是建立和平停戰時期武將的晉升考察製度。既然文臣可以升遷,沒道理武將不可以,殿下可以請老將們充作夫子成立不同階段的軍事書院,令即將升職的軍官到軍事書院學習相應節段的兵法,使其能夠勝任所在位置的指揮。如此便是打開了軍隊將士的晉升階梯,他們必然感念殿下。”
司徒晟點頭稱善。
兩人相談甚歡,從日中談到了日落。到了晚上,得到謀主的司徒晟果斷掏錢請江源吃了頓飯,少年一番推心置腹,讓他這位新晉主公對他更是親近。一場宴席吃得賓主盡歡,直到華燈初上,兩人才各自還家。
司徒晟一貫穩重,這一晚進了家門卻簡直想跳起來,強壓心中喜悅到了後院陪妹妹下棋,平日裏百戰百勝的司徒晟竟然連輸三局,把他妹妹月華給嚇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