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抽蠶絲線索終出現難猜透源見承安(1 / 3)

想要知道南安郡王是怎麼被人約到行刺現場的其實並不困難。

司徒晟一行人是因為司徒燁喜歡糖畫,這才臨時起意進入玉泉齋的賞玩古董的,他們在玉泉齋逗留的時間約合一個時辰左右。

玉泉齋所在的鬧市中心距離南安郡王府上不算很近,跟蹤他們一行人的家夥確定他們短時間內不會離開玉泉齋,然後從鬧市中心迅速離開,自己前往了南安郡王府或者通知了其他人前去邀約南安郡王,之後,受邀的南安郡王沒有乘車,而是選擇步行來到玉泉齋旁邊,那麼計算起來這樣一來一回無論如何至少也要花費半個時辰才有可能到達。

南安郡王出門之前為了隱藏身份,曾經改變過服飾,裝扮成平民百姓的樣子,換下整套衣服再小小修飾一番的時間最快也要兩刻鍾左右。

靖朝一個時辰等於八刻鍾,減去半個時辰路上耗費的時間,再減去兩刻鍾更換衣服的時間,那麼剩下的兩刻鍾的時間就是跟蹤之人投訊之人進入南安郡王府的時間範圍了。

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投訊,並且將南安郡王成功約出來使用書信是不可能做到的。南安郡王這個人過於謹小慎微,膽小怕事,這樣性子的人做起事來必然有些優柔寡斷。若是隻是用書信約人的話他就算會去,也絕不可能這麼快就下定決心前去的,就是拖到幾個時辰之後才下決心都有可能,肯定不會那麼快就趕到了行刺現場。

既然書信這種方案不可能,那麼就隻能是有人親自前去邀約了。

有人就好,有人就容易找出來了。

司徒晟曾經派人嚴密監視著四位異姓王的動向,這倒不隻是為了報他自己的私仇,更是怕這四個異姓王利用手中的兵權鬧出點兒什麼事情來,找人監視也便於防患於未然。

既然已經劃定了時間範圍,隻要去詢問負責監視南安王府的探子就能知道這段時間有誰曾經進入過南安王府了。能夠這麼快便約出南安郡王,此人必然是他的熟悉且相信的人,過去一定經常出入王府。對於經常出入王府的人,探子都會打探他們的具體身份的,因此監視之人必然會知曉這人是誰!

不過一會兒,監視南安郡王的探子頭目就將答案交給了江源,在預計的時間內曾經進入過南安郡王府的人隻有三個,一人是王府內負責管理一個院落的管事婆子劉方氏,一人是東平郡王府上的管家崔呈,最後一人是府上養著的一個男旦戲子,叫做伶官。

翻了翻後麵記錄的這三人的資料。

劉方氏,南安郡王府的家生奴仆,從爺爺輩就在南安一脈手下為奴。年輕的時候是服侍老太妃的丫鬟,後來年紀漸長便被老太妃指給了府中綢緞鋪子上的劉掌櫃為妻,生了孩子之後選擇留在府裏麵做了管事的婆子。

劉方氏個子有些矮小,略有些駝背,麵色發黃發暗,與丈夫養育了兩個兒子,她這兩個兒子都在王府裏麵做小廝。因為她的丈夫住在綢緞鋪子那裏,因此老太妃體諒她,特意恩典準許她來往於王府和綢緞鋪子,可以自由出入王府。

行刺的前一天晚上她離開了王府前往綢緞莊,行刺當天於圈定的時間內返回了府中。

東平郡王府的管家崔呈,沒有賣身,不是奴籍。福建人,東南方軍隊的老兵出身,曾經做過東平郡王的親兵,後來受到東平郡王信任從而成為了東平郡王府的管家。

崔呈膚色黝黑,是個五短身材,四十餘歲,沒有娶妻生子。他備受東平郡王的信任,平時東平郡王需要交給南安郡王的請帖和信件都是由此人親自送來,因此經常要前來南安郡王府送信。

行刺當日,崔呈受東平郡王之命,給南安郡王送來了重陽節的請帖,邀請南安郡王九月初九於東平郡王府一道品雄黃酒,賞菊吃蟹。

最後那個男旦戲子伶官,出身一個小戲班子,因為扮相優美,從小就被南安郡王養在府裏,專為府中唱戲,已經住在府上超過十年了。聽說南安郡王已經嫌棄他年紀漸長,沒有小時候的柔美,估計明年就要放他出府去了。

這個男旦伶官個子不高,相貌柔婉,麵容白皙,皮膚吹彈可破,不過弱冠之年而已。年幼時,家中過於貧窮才把他賣去戲園換銀錢過活的,現在父母雙亡下麵還有一個弟弟。伶官時常出府去看這個正在私塾讀書的兄弟,偶爾還在那邊停留一整天。

行刺當日,伶官一早拎著一個小包袱離開了南安郡王府,在圈定的時間內回來,手中什麼也沒拿。

那探子頭目謹慎地問道:“江大人,是要監視這三個人嗎?”

為了調查南安郡王的事情,司徒晟特意撥給了江源一部分探子做為輔助,這位探子頭目接到命令自然要以江源馬首是瞻。

在他看來這圈定的三人都有嫌疑。此三人都是能夠經常出入王府的人,而且都有機會見到南安郡王,在這段短暫的圈定時間內又都恰巧進入了王府之中,可不是都有嫌疑嗎?

江源沒有回答,靜靜思考了一下,嘴角勾起一絲笑容,這才緩緩說道:“不用那麼麻煩,你們隻要繼續緊盯著一個人就足夠了。”

“一個人?”那名探子一怔,不是有三個人有嫌疑嗎?怎麼又隻用監視一個人?這人顯然還沒轉過彎兒來。

江源伸出手指,點了點這三人之中其中一人的名字,說道:“是的,除了南安郡王以外隻要再嚴密監視他(她)一個人就好,其他兩個人不用去管。他們兩個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向我彙報,千萬要小心謹慎,不要被他察覺了蹤跡,絕對不能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