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施老爺實心為地方 張先生誓願開風氣(2 / 3)

不多幾日,張先生夫婦同黃繡球、複華、櫻兒到了那個所在。上船登岸,租定房屋。那邊原也有張先生的同業朋友,又是鄰近同鄉,說起來隻道有祖墳在此,帶了家眷來修理墳塋,要有些時耽擱。同業朋友不免談到衙門中事同地方情形。張先生便趁勢說,施有功怎樣的賢明,怎樣的能辦事,現在把學堂辦得怎樣鬧熱,讀書人安插得怎樣妥貼,你們也有人仿著要辦,來抄過章程,倒底可辦了沒有?那同業朋友說:“現在通行要辦的事,也辦了些,卻是我們的官,並不曾到你們衙門裏谘取過章程,這想必是紳士們做的事了。”張先生便問:“你們紳士當中,有幾個肯做事的呢?像我們那裏,連紳士太太們肯做事的,都不計其數。”大家說道:“我們也聽見這樣講,可是我們這邊的紳士甚少,紳士當中的女眷們,更從不出頭露麵。隻有個開典當姓孔的,夫妻兩口子,倒肯拿出點錢,在地方上用用。這姓孔的,原是山東籍貫,寄籍在我們這裏,捐了個員外郎,大家都稱他為孔員外。平日地方上,有什麼要創辦的事,籌捐的錢,他總肯盡心出力。前年我們這裏也開了一個學堂,就是他一人出了一千串的經費,才勉勉強強開起來的。他那堂客,稍些識得兩個字,在家裏收了些女學生,不要人家的學錢。除此以外,像他家的,就沒有第二人了。”張先生問:“你們地方上有幾家典當?他這姓孔的典當有多少架本?”說:“架本也有限得很,典當連城外,也不過兩三家,都是小的。”張先生把這番說聽在肚裏,回去也黃繡球說了。黃繡球道:“這個容易,我也貼一張條子出去,叫內設女塾,學資不計,那孔員外的妻子,自然來打聽我們,我就可同他來往。”張先生笑道:“你真是世界上一枝自由花,插到那裏,開到那裏。這事又一定從你發達了。”

果然歇了幾天,有個女孩子要來上學,黃繡球收了下來。教了不到兩日,又來了兩個,說是孔府上薦過來的,並問這裏張奶奶能夠教幾多額子。張先生對那薦來的人講道:“這裏教學生,是我們親眷姓黃的黃奶奶,房屋不寬,也隻能收到十個八個。”黃繡球插著說道:“如果人多,自然要另租學堂,現在不過借此消遣,算不得什麼教學生的。拜望你家員外太太,承他的情,改日登門領教。”那薦來的兩個,同那初來的,一共三個女孩子,原來都是他典當裏朝奉的女兒,在黃繡球身邊讀了幾天書,便把黃繡球一切情形都傳到孔員外家裏去了。孔員外也在外同張先生結識,談起來意。孔員外十分高興,說:“我們地方的事,本輪不到我姓孔的與聞,不過忝居聖人的後裔,這讀書上學,總應該出力幫忙。賤內把家務交給兒媳婦們,閑著無事,就收了些典中同事的女孩子教幾個字,又從貴處買了些學堂書,清淺明白,同小孩子打個樣兒。前幾日曉得令親黃奶奶也能教女孩子的書,先叫夥計們一個女兒上門試了試。賤內著實佩服,所以又薦了兩個過去。這位黃奶奶,莫非就是貴處黃通理先生的令正嗎?久已聞名,原來同你老是親眷。你老既然要來敝處開辦學堂,在下實不敢參預。若是少些經費,在下還可以量力報效的。你老不知道,我們這地方比貴處幾年前更是閉塞,差不多十家人家,就有十家不通世務。一個實缺地方官,做了已經兩任,糊塗昏憒,那裏能像貴處的施老爺?所以在下說你老要開學堂,不敢參預。你老是外邊新到敝處,尤其耳目昭彰,先不先這裏地方的人都要妒忌,至於女學堂三個字,更莫輕提,就這樣在家裏收三五個女孩子,還要都是我們同夥當中的人,或者可相安無事。稍為鋪排一點,出個什麼學堂名目,保得定登時要興風作浪!在下是爽快人,說爽快話,你老總得再聯絡些這裏地方上的人,緩圖機會。聞得黃奶奶是位女中豪傑,隻怕到了此地,豪傑也要受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