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比有什麼了不起(2 / 2)

作為一個人物矛盾體,除了被虛榮和浮華的生活方式所俘獲,蓋茨比也被愛情所俘獲。他比一個純真的小鎮青年更執著地追求純真的愛情。五年後他再次看見黛西之前先是繞著房子跑了一圈,看見以後“麵如死灰”,交談之前局促不安,交談以後欣喜若狂,大人物蓋茨比好不容易流露出小人物的可愛之處,秘密約會卻結束了,請注意作家在刻畫蓋茨比性格的苦心孤詣。“我走過去告辭的時候看到那種惶惑的表情又出現在蓋茨比臉上,仿佛他有點懷疑目前幸福的性質。”一個矛盾重重的大人物轉瞬間又回來了。“黛西遠不如他的夢想——並不是由於她的過錯,而是由於他的幻夢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夢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

突然一下,什麼都清楚了,大人物蓋茨比不是什麼神秘人物,他是一個生活在幻夢中的人。五年以後他以一種幻夢的方式演出著與黛西舊夢重溫的好戲,同時尖銳地指出,“她的聲音充滿了金錢”。而把小說進行得悠閑過度的作家此時也清醒過來,殘忍起來,一個高潮就把數個人物捆紮一遍,作出處理,在蓋茨比和黛西一行五人的紐約之行不歡而散後,是蓋茨比和黛西的那輛車撞死了威爾遜太太,這個威爾遜太太,正是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的情人。為什麼讓這個胖女人去死?為什麼讓黛西開車去撞她,然後再讓蓋茨比攬下責任?為什麼蓋茨比一定要在遊泳池邊為尋凶上門的威爾遜所殺?也許不為什麼,隻為一個似乎有利於毀滅蓋茨比的情節,作家造就一個傳奇然後再毀滅傳奇的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在毀滅蓋茨比這個傳奇之前,作家接受著良心的煎熬,一段段貌似莫名其妙的插敘都在替說謊的蓋茨比開脫,他當過兵,他去過牛津,他在自己神秘的身世上並非都在撒謊。但一切已經不能掩蓋讀者在目睹蓋茨比滅亡時的不安和騷動,還有傷心,不管怎麼說,在大人物蓋茨比臨死之前,讀者都已經愛上了他。就像愛上另一個幻夢中的自我。

文學史上大概很少有這樣的例子,用最煩瑣的通俗小說路數去言情,結果寫出了一部經典著作,蓋茨比先生的身後令人肝腸寸斷,他的葬禮上,所有曾經在他花園裏縱情歡愉的男男女女都不見了,來的是他的父親,一個寒酸純樸的小鎮老人。他沒有分享兒子在世間的榮華,卻隨身保存著蓋茨比先生年輕時的作息表。我斟酌再三,決定把這張時間表抄錄下來,以此對我們這裏探討的一個人物蓋棺定論,順便懷念一個年輕人業已消失的青春,懷念一個小說人物(或許是真實人物)悲喜交加的一生。

起床06:00

啞鈴體操及爬牆06:15—06:30

學習電學等07:15—08:15

工作08:50—16:30

棒球及其他運動16:30—17:00

練習演說、儀態17:00—18:00

學習有用的新發明1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