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和薩比娜是對方的臥室,很寬大,卻過於荒涼了,他們的關係其實是性夥伴。薩比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女性版的托馬斯,她讓所有的男人成為她生命中的過客,自己也一路漂泊,身體離波西米亞故鄉越來越遠,靈魂也越來越輕。薩比娜對遺棄與被遺棄充滿了不同尋常的見解,她認為美就是被遺棄的世界。由於追逐美,薩比娜因此不在乎被人遺棄,也不在乎遺棄別人。較之於托馬斯,畫家薩比娜對自由的追逐要藝術一些、豐富一些,但也更令人費解一些,“我的敵人,並不是共產主義,而是媚俗!”這是薩比娜對自己的繪畫思想的解釋,恰好也是她終結與弗蘭茨愛情的最武斷最強硬的理由。薩比娜一生背叛了親人、配偶、愛情和祖國,最後沒什麼可背叛了,於是感覺到自己周圍一片虛空,最後便想火化成煙,獲得那個“生命的輕”。
弗蘭茨以為薩比娜是他的溫暖的臥室,殊不知對方翻臉不認人,做了他的墳墓,由於他的教養和道德基礎,釀成了種種媚俗的禍根,自己還一無所知。弗蘭茨對薩比娜那句溫柔到極點的愛情表白可以打動所有世俗男女:愛就意味著放棄權力。偏偏不能打動他所愛的女畫家。女畫家的思想和肉體永遠比他先走一步。“弗蘭茨騎著薩比娜背叛了他的妻子,而薩比娜騎著弗蘭茨背叛了弗蘭茨。”弗蘭茨從薩比娜那裏獲得的還遠不如特蕾莎從托馬斯那兒獲得的多,托馬斯至少為了女友從瑞士回到了布拉格,而弗蘭茨離開妻女家庭準備全身心投入薩比娜的懷抱時,薩比娜的反應是立刻收拾行李走人。弗蘭茨最後死於一個遠離歐洲的地方,死於混亂無序的泰國柬埔寨邊界,死於一場無意義的意外,一個媚俗者最終由於“媚俗”慘遭厄運,盡管他無辜。
讀小說,在很大意義上是讀人物的結局命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人物命運幾乎也是令軟弱的讀者不能承受的。小說的最後,托馬斯和特蕾莎死於卡車車禍,薩比娜在美國準備遺囑,弗蘭茨暴死異鄉土地,昆德拉先生給所有這些人物準備了墓誌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言下之意,因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他們死了。理解“輕”的危害比理解“重”的毀滅要難,在我看來,篡改詞語總是會違背詞語的初衷,但多說一句話卻並不汙辱讀者的智商,所以在大家與那些人物告別之際,我要多說一句,他們比別人更不幸,別人被“重”壓死,他們幾個人,卻活活地被“輕”壓死了!
托馬斯和薩比娜是對方的臥室,很寬大,卻過於荒涼了,他們的關係其實是性夥伴。薩比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女性版的托馬斯,她讓所有的男人成為她生命中的過客,自己也一路漂泊,身體離波西米亞故鄉越來越遠,靈魂也越來越輕。薩比娜對遺棄與被遺棄充滿了不同尋常的見解,她認為美就是被遺棄的世界。由於追逐美,薩比娜因此不在乎被人遺棄,也不在乎遺棄別人。較之於托馬斯,畫家薩比娜對自由的追逐要藝術一些、豐富一些,但也更令人費解一些,“我的敵人,並不是共產主義,而是媚俗!”這是薩比娜對自己的繪畫思想的解釋,恰好也是她終結與弗蘭茨愛情的最武斷最強硬的理由。薩比娜一生背叛了親人、配偶、愛情和祖國,最後沒什麼可背叛了,於是感覺到自己周圍一片虛空,最後便想火化成煙,獲得那個“生命的輕”。
弗蘭茨以為薩比娜是他的溫暖的臥室,殊不知對方翻臉不認人,做了他的墳墓,由於他的教養和道德基礎,釀成了種種媚俗的禍根,自己還一無所知。弗蘭茨對薩比娜那句溫柔到極點的愛情表白可以打動所有世俗男女:愛就意味著放棄權力。偏偏不能打動他所愛的女畫家。女畫家的思想和肉體永遠比他先走一步。“弗蘭茨騎著薩比娜背叛了他的妻子,而薩比娜騎著弗蘭茨背叛了弗蘭茨。”弗蘭茨從薩比娜那裏獲得的還遠不如特蕾莎從托馬斯那兒獲得的多,托馬斯至少為了女友從瑞士回到了布拉格,而弗蘭茨離開妻女家庭準備全身心投入薩比娜的懷抱時,薩比娜的反應是立刻收拾行李走人。弗蘭茨最後死於一個遠離歐洲的地方,死於混亂無序的泰國柬埔寨邊界,死於一場無意義的意外,一個媚俗者最終由於“媚俗”慘遭厄運,盡管他無辜。
讀小說,在很大意義上是讀人物的結局命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的人物命運幾乎也是令軟弱的讀者不能承受的。小說的最後,托馬斯和特蕾莎死於卡車車禍,薩比娜在美國準備遺囑,弗蘭茨暴死異鄉土地,昆德拉先生給所有這些人物準備了墓誌銘: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言下之意,因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他們死了。理解“輕”的危害比理解“重”的毀滅要難,在我看來,篡改詞語總是會違背詞語的初衷,但多說一句話卻並不汙辱讀者的智商,所以在大家與那些人物告別之際,我要多說一句,他們比別人更不幸,別人被“重”壓死,他們幾個人,卻活活地被“輕”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