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五章 奪城(六)(2 / 3)

李瑁一番訓斥,罵的乞紮納力不敢抬頭。他有心抬腳便走,但他也知道,麵前這個大唐皇帝的話絕不是說著玩的,大唐一旦穩定下來,怕是回紇人真的會遭殃。回紇人若是實力強勁可抵擋大唐未來的報複倒也罷了,偏偏和吐蕃大戰之後,北方草原上死傷慘重,損毀嚴重。回紇部落現在需要的是休養生息,根本沒法跟實力強大的大唐周旋。即便大唐現在千瘡百孔,但也絕不是回紇人所能抗衡的。這個後果可不是他乞紮納力所能負責的。

見乞紮納力低頭不語,李瑁的語氣緩和了些。今日他心中也極為的憤怒和焦躁,聽到李光弼和乞紮納力又在爭吵,終於忍不住暴起斥責。但他可並不希望乞紮納力真的跑了,那攻長安之戰便無疾而終,而且他也成了光杆皇帝,手中也沒什麼實力了。

“這三天來連番攻城,雖然大軍損失慘重,但還未到勝負之時。叛軍的損失便很小麼?朕看到的是,叛軍同樣傷亡慘重。跟我們相比,叛軍應該更難承受才是。因為史思明現在是孤軍,他的兵馬死一個便少一個,根本無從補充。今日之戰,他已經被迫驅使百姓作戰,這表明他已經兵力嚴重不足。他的十餘萬叛軍恐也剩下不足五成了。在如此情形下,誰能咬牙挺住,誰便是勝利的一方。況且,朕已經有了決定,給史思明施加最後的壓力,逼著他向朕投降。在這個時候,你二人卻亂了陣腳,教朕著實失望。”

李光弼叩首道:“陛下明鑒,是臣的過錯,臣辜負了陛下的期望。”

李瑁擺手道:“你們的心情朕能理解,你們也想盡快拿下長安,這也是朕心中迫切希望看到的。朕不怪你們心情迫切,朕隻是不希望你們因為受挫便互相指責,大吵大鬧。朕無退路,你們同樣沒有退路,史思明也沒有退路。但是跟史思明相比,朕還有另外的手段。李光弼,你起來吧,朕要和你商議一件事。”

李光弼謝恩起身,垂手站在一旁。乞紮納力也收斂了吊兒郎當的樣子,畢恭畢敬的站在一旁。還是第一次,他對眼前這個大唐皇帝有了發自內心的敬畏之感。大唐的新皇帝這份處驚不變的氣度,便昭顯了他的威嚴,他很想知道大唐皇帝有什麼新的辦法能打破僵局。

“二位,朕認為,在如此情形下,攻城之戰可以暫停一日。我大軍能戰之兵不足七萬,朕不想將他們全部葬送在這裏。李光弼,你再派人去送勸降信進城,告訴史思明這是他最後的機會。朕會立刻下旨,命王源的神策軍立刻逼近長安。當此之時,史思明一旦發現神策軍抵近長安的消息,那將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李光弼,你認為朕的主意如何?”李瑁緩緩道。

李光弼冷靜的想了想,開口道:“陛下聖明,此法可行。唯一需要擔心的便是王源趁機攻城奪取長安。陛下在聖旨中一定要嚴令王源不得攻城,不能讓王源趁火打劫。臣擔心的正是這一點,所以才遲遲沒請陛下下旨。”

李瑁點頭沉思道:“朕明白你的擔心,朕其實也很擔心。但眼下這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了。朕料那王源也不敢公然抗旨,朕會在措辭上小心些,多加寬慰王源。他不是和高仙芝聯名上賀表恭賀朕登基了麼?我想,王源他對朕還是忌憚的,朕隻要給他些甜頭,他恐怕便不會有何異動。此事若是你無異議,便立刻去辦,以免夜長夢多。”

李光弼躬身道:“臣遵旨。”

……

清晨的長安城從清冷的晨霧之中醒來。已經很久沒有順天門的鍾鼓之聲入耳了,城中的的數十萬百姓反而覺得心中空落落的。以前傍晚和清晨的鍾鼓聲是最讓人痛恨的聲響,一旦響起,人們便倉皇往居住的民坊中狂奔,否則便要被武侯抓捕鞭打。清晨的鍾聲也會讓酣睡的百姓心中焦躁的醒來,迎接這嚴酷的求生的現實。若論長安城何事最令人厭惡,怕便是這晨鍾暮鼓之聲了。

然而,在被叛軍占據的這近一年的時間裏,沒有逃離長安的百姓們卻無比的懷念起晨鍾暮鼓之聲來。叛軍在長安城中的所作所為,讓他們無比懷念一年前的日子。雖然那時候的日子並不好過,但比起現在的日子,那時候的日子便是天堂一般。

在被叛軍占領的這一年中,長安城中的百姓經曆了無數次的洗劫和搶奪,經曆了被叛軍和胡人支配的恐懼。雖無晨鍾暮鼓武侯當街的恐懼,但他們經曆的恐懼比之那些東西存在的時候更為巨大。叛軍士兵在長安城中胡作非為,每日都有百姓被枉殺,都有女子被奸.淫侮辱,都有財物被搶奪。人們戰戰兢兢的活著,均有朝不保夕之感。

而且,叛軍在城中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拉丁入伍,城中的青壯男子幾乎都被搜刮幹淨了,以至於十三四歲的垂髫少年,五六十歲的老年男子都難以幸免。

在叛軍嚴酷的政策下,所有的財物糧食都被搜刮一空,叛軍實行了配給製,每日一家七八口人,隻能有半升米糧的配額。而且為了這半升米糧,還要被驅趕著去加固城牆,挖掘工事,築建箭塔等等苦重的勞役。全城百姓如豬狗一般的活著,苟延殘喘,不知這場災難何時才是盡頭。

而現在,就連最基本的糊口的糧食配額也被停止了,在朝廷兵馬開始攻城的前一天,城中幾十萬百姓斷糧了。叛軍不再發給百姓糧食,這讓全城百姓一下子進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

斷糧已經三天了,除了那些以前偷偷藏匿起糧食的人家還能勉強支持之外,大部分百姓之家已經無法支撐。餓了三天,連大人都受不了,更別提那些孩子和老人了。而在這樣的情形下,叛軍為了補充消耗的兵馬,在城中連續再此驅趕百姓參與守城之戰。讓那些皮包骨頭的老人和婦孺都參與到戰鬥之中,更是無異於將百姓們逼到了懸崖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