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喝酒喝酒。”嚴莊喝幹了杯中酒。
“嚴公,這可如何是好?長安失守,屏障丟失,唐軍恐要反撲潼關洛陽了。如此時候,嚴公焉能若無其事?史元帥怎麼會連手下人的反叛都沒有察覺,這下完了,我大燕國危矣。”幕僚們驚慌道。
嚴莊拂袖道:“你們懂什麼?該來的終究要來。史思明確實死的冤枉,但即便史朝義和田承嗣他們不作亂,長安也是保不住的。這件事早在我意料之內了。”
眾門客呆呆的看著嚴莊,一名幕僚伶俐的很,拱手笑道:“原來嚴公早已預料到了,那便好了。嚴公既早有預料,那便必有對策了。”
眾幕僚也反應過來,紛紛笑道:“那是那是,嚴公有前晉謝公之風,大事臨頭處變不驚談笑自若,原來是心有丘壑之故。”
嚴莊淡淡道:“我可沒有謝安那麼有本事,不過這件事倒確實在我意料之中。諸位,再喝一杯酒,陛下恐要宣我覲見了,出了這麼大的事情,陛下恐怕要坐立不安了。”
嚴莊走進安慶緒寢宮的時候,安慶緒正像一隻鬥敗的公雞一般紅著臉來回亂走,見嚴莊進來,安慶緒像是見到了救命稻草,三步兩步上前來抓住嚴莊衣袖叫道:“兄長,大事不好了。”
嚴莊拱手道:“臣嚴莊參見陛下。”
“哎呀,這時候還行什麼禮?長安城丟了。該死的史朝義,這狗賊居然殺了史思明,獻城投降了。這不仁不義豬狗不如的狗賊。”安慶緒怒罵道。
史思明神色古怪的看著安慶緒,安慶緒愣了愣,忽然間明白了什麼,臉色通紅。史朝義固然不仁不義豬狗不如,自己不也是殺了自己的父皇安祿山奪了皇位麼?自己可沒權利罵史朝義,因為自己和他是一路人。
嚴莊沒有讓安慶緒尷尬下去,沉聲道:“陛下,長安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陛下不必擔心。臣早有對策了。”
安慶緒喜道:“原來兄長早有對策了,那可太好了。朕就說兄長無所不能,怎會沒考慮長安失守之後的善後?讓朕猜猜,是不是兄長決定死守潼關?將唐軍阻擊於潼關之西?”
“陛下,潼關也是守不住的,別看現在有六萬大軍駐守,但這六萬兵馬隻是做做樣子。若是唐人大舉來攻,潼關旦夕便破。”
安慶緒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愕然道:“潼關要是也丟了,洛陽豈不完了麼?朕怎麼辦?咱們是不是該考慮離開洛陽了,這裏很快也要大軍壓境了。”
嚴莊帶著淡淡的鄙夷看了安慶緒一眼,微笑道:“陛下,洛陽是我大楚都城,豈能說走就走。陛下要是離開洛陽,豈非軍心大散?”
“那怎麼辦?難道等著唐軍壓境不成?離開這裏回範陽去,起碼還能拖得一時。”
嚴莊皺眉道:“陛下,回範陽又當如何?洛陽若失,回範陽不是讓他們甕中捉鱉麼?他們會一路北上,將我們壓縮在幽州媯州,再往北便是契丹的地方了,你以為契丹人會允許我們去他們的地盤稱帝?”
安慶緒麵色煞白,呆呆道:“兄長這話豈不是說,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我大楚兵馬和他們可以一戰麼?咱們還有十幾萬兵馬呢。”
嚴莊搖頭道:“死戰可不是好主意,陛下不要擔心,臣說了,臣已經有應對之策了。這個局麵,臣在幾個月前便已經預料到了。臣也早就開始了準備。”
安慶緒喜道:“那你快說給朕聽聽,不然朕今晚是沒法睡覺了,朕的心裏七上八下的,像是揣了頭野貓一般抓撓的難受。”
嚴莊微笑道:“陛下安心,容臣奏稟便是。”
君臣落座,在安慶緒期待的眼神中,嚴莊緩緩開口道:“陛下,我大楚國如今的不利局麵,其實始於去年史思明攻蜀地為王源所敗之事。從那一戰開始,我大楚便處於守勢了。若當初史思明能攻陷蜀地,我大楚國早已滅了大唐,高枕無憂了。此時之局,禍根便在當日。”
安慶緒皺眉道:“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朕問的是眼下的局麵該如何應對。”
“陛下莫要如此心急,容臣慢慢的說便是。當日攻蜀失敗後,臣說服了先皇同意我領軍南征。因為臣看的清清楚楚,我大楚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奪取東南之地。一則,東南之地地域廣闊物產豐饒,非北地所能比。奪了東南半壁江山,則無論財力兵力都得保障。昔日我大楚國兵馬勢如破竹攻陷長安,將李隆基壓迫在蜀地一隅,本來可以一舉而破之,但卻為何讓他們緩過勁來的原因是什麼?陛下可知道麼?”
“那不是因為王源這個家夥太厲害,史思明太愚蠢麼?十六萬大軍攻蜀,在通州被王源以六萬兵馬打的大敗,這不是轉折之處麼?”安慶緒咬牙道。
“非也,陛下所言隻是原因之一。王源和他的神策軍確實悍勇,但也不能全怪史思明用兵不力。王源派了高仙芝從北路突襲長安,史思明即便尚有餘力再戰,也不得不回兵而救。隻能說王源狡詐精明,用兵有謀略。但其實若無東南州府的財稅錢糧的支援,陛下想想,劍南河西隴右之地聚集了數百萬的難民,如何能支撐的下去?我大軍奪取長安之後本就不該攻蜀,而是派兵堅守長安,同時集中兵力渡河南攻,奪取東南之地,斷其錢糧物資的供應,那才是最正確的方略。以我大軍當日之威,全力南征的話,現在怕是已經將東南諸府盡數收入囊中了。一旦斷了李隆基的錢糧,蜀地數百萬難民百姓,王源和他手下的十幾萬兵馬便不攻自破了。進攻方略的錯誤,才是導致今日之局的根本原因。”
安慶緒聽的清楚,微微點頭道:“兄長所言有理,看來確實不該攻蜀。當初你怎麼沒有向父皇建議?”
嚴莊苦笑搖頭道:“陛下,你又不是不知道,起兵之後,臣勸諫了幾次先皇,讓他不要登基稱帝。先皇對我甚為不滿,我的話他根本不會聽。史思明等人說什麼大軍直搗蜀地,將李隆基擒來獻給陛下,一舉滅了大唐。此言正合先皇心意,臣人微言輕,說的話在先皇耳邊都成了耳邊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