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九六章 駕鶴(2 / 3)

“阿爺,你怎麼了?你醒醒啊,我是貞元啊。”李貞元大聲叫道。

李宓的雙目緩緩的睜開了。看到李貞元時,眼中發光,似乎有了些身材。

“貞元……貞元……”

“兒子在呢,您莫著急,兒子在呢。”李貞元叫道。

“貞元……阿爺……不成了。從今日起……我李家便靠你撐著了……你是長兄……貞方……貞利……還有……還有他們,你要嚴加管教。”李宓吃力的說著話。李宓有五子,貞元是長子,貞方是次子。最小兒子才十五歲。

“阿爺,你莫說了,你會好起來的,阿爺。”

“聽我說,莫吵,莫吵。你們幾個……要跟著大帥,效忠……盡力……大帥是聖人……記住……絕不可起二心。”李宓吃力的說話,給人感覺似乎隨時有可能要斷氣一般。

“兒子記住了,兒子一定會照顧約束好貞方他們。兒子也會全力效忠大帥的,您放心便是。”李貞元哭道。

“莫哭,……沒出息……莫哭。你阿爺我一生沒哭過,莫要哭,否則我要用鞭子抽你。”李宓道。

李貞元抹著淚不敢再哭。李宓一世剛強,從不落淚,家法也極嚴。李貞元他們從不敢在他麵前造次,即便是彌留之際,也是威嚴猶在。

“大帥……回來了麼?”李宓道。

“大帥來了,還有高副帥,他們都來看您了。”李貞元道。

“大帥……高副帥……”李宓聞言,居然掙紮著要坐起身來。

王源忙搶上前去,一把攥住李宓的手,低聲道:“老將軍,王源在此。老將軍莫動。”

“大帥……你來啦。”李宓的嘴角扯動了數下,似乎是要笑,但肌肉僵硬,卻更顯麵孔扭曲猙獰。

“是啊,老將軍,我們回來了。我們大破十萬回紇兵凱旋而回了。老將軍,您一定要好起來啊,蜀地百姓不能沒有你啊。”王源沉聲道。

“大帥啊,人總是要死的。老朽……恐不能活了……老朽不辱使命,大帥,老朽守住了寧州了,李光弼滾蛋了。”

“是啊,李光弼怎是您的對手,您做到了。”王源輕搖著他的手道。

“嗬嗬……李光弼怎是老夫對手。老朽耍的他團團轉,慶州用草人迷惑他,寧州還用草人擺了他一道。嗬嗬,老朽這一手如何。”李宓眼中射出得意的光芒。

王源伸出大指在他眼前晃了晃,低聲道:“老將軍老而彌堅,薑還是老的辣。得知此事後,我和高帥都讚歎不已,我們都自愧不如啊。”

“嗬嗬,大帥不用這麼誇老朽。老朽自知差大帥遠的很。大帥乃是天降之聖,是要救天下的,老朽豈能……跟大帥相比。老朽不成啦,老朽多想眼看著大帥成事啊,可惜啊,老朽……要先走一步啦。”李宓臉上忽然紅潤了起來,說話也流暢了起來。一旁站著的幾名郎中卻神色緊張起來,他們知道,這恐怕是回光返照之象了。

“莫這麼說,老將軍放心,我一定會找名醫來治好你的病的。老將軍一定要撐住啊,到了成都,好醫生多的是。”王源握緊了李宓的手。

李宓搖頭道:“不用安慰我啦。我自己知道大限將至。大帥,老朽這輩子沒什麼遺憾了,能跟著大帥征戰這麼多年,得大帥信任,老朽已經很滿意啦。隻是,我的幾個兒子,貞元做事還不成熟,其餘幾個還不能讓人放心,以後,還請大帥多擔待了。”

王源點頭道:“老將軍,何用你說?我視貞元他們如兄弟,您放心便是。”

李宓微笑道:“那老朽就放心啦。”

王源想了想道:“老將軍,我有個請求,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宓嗬嗬笑道:“大帥……跟老朽客氣什麼?大帥有話便說,不然。我腿一蹬,咱們便陰陽兩隔啦。”

“好,那我便直說了,我聽聞貞元兄膝下有一女,名字叫巧珠是吧。年紀跟我家那兩個劣子相仿。我想跟老將軍求個親,結個親家,老將軍同意麼?”

李宓雙目放出神采來,連連點頭道:“那可太好了,那可太好了。那是我李家的福分啊。”

王源微笑道:“那就好,王憶和王平你覺得哪個好?您來定。”

李宓嗬嗬而笑,想了想道:“便是王平吧。”

王源暗暗點頭,一旁的高仙芝等人也暗暗點頭,老將軍到這時還是不糊塗的。王憶是十二娘所生,那是嫡長子。王平是公孫蘭所生,身份大為不同。將來若是王源可成事,長子身份的王憶是要接替王源傳承的,故而不能選擇王憶,因為那會讓人產生不好的錯覺。所以李宓選了王平,這樣便不會有爭執,這便是李宓考慮的周全。

“好,那便定下啦。貞元兄,你同意麼?”王源笑道。

李貞元已經傻了,他豈敢和王源攀親,但此事就在眼前發生。

“多謝大帥,多謝大帥。”李貞元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所有人都知道,王源這麼做是對李宓最好的褒獎。也是你能讓李宓最為安心的一種做法。從此後,李家便是王源親眷,在王源的直接庇佑之下了。

李宓發出哈哈大笑之聲,握著王源的手搖晃了數下,忽然間手臂垂下,笑聲停歇。王源心中悲痛,知道事情不好,伸手上前探其鼻息,卻已氣息全無。李宓終於撐到了王源歸來之日,含笑而去。

李貞元撲倒李宓床前,扶屍大哭。眾人無不落淚。王源也流下了淚水。李宓去世,宛如斷臂之痛。雖然李宓因為年事已高沒有參與神策軍的所有軍事行動。但在王源的心目中,李宓留在後方鎮守或保障後勤時自己最為放心。老將軍不顯山不露水,但卻是王源心中最重要的心腹之一。王源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很多,對自身的成長頗有裨益。然而沒想到的,竟然在寧州這個地方魂歸天國。

其實李宓的病若在後世的話未必會喪命,中風之症在後世已經有很好的治療辦法。最多不過留有後遺症,落下手足不便的殘疾。但這是在大唐,傷風感冒都有可能送了人的性命,中風這種病自然根本就形同絕症。這也是王源甚為遺憾之處。

“貞元兄,節哀順變。準備棺木,收斂老將軍吧。”王源對扶床痛哭的李貞元勸慰道。

李貞元止住悲聲,抹了眼淚點頭道:“大帥,卑職想將阿爺的靈柩帶回成都老家安葬,不知可否?”

王源點頭道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當然,豈能葬在此處?事不宜遲,如今天氣酷熱,不可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