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1 / 3)

那時候,駐外女生一般會被派到人比較多的大站、大分社。當時我聽說加沙隻有一個名額,本來要去的男生好像不是特別願意。我就主動請纓。我其實沒有太多的考慮,因為學阿拉伯語之後,對那個地區會有比較多的了解,聽了很多那個地區的傳說以及來自戰地記者的經驗,就特別會有血液湧動的感覺,非常想去。

那個時候巴以衝突還比較激烈,那個地方永遠上演著生與死的故事。我特別想去這個極端的環境,去看看人的生活狀態。所以當時去的最初目的不是跟任何所謂國際政治、國際關係有什麼關係,我是想去看人的狀態。那個時候自己又喜歡拍照,所以覺得一個人的分社,既可以做文字,又可以兼做攝影,很有意思。

對於生死危險的話,這種事情我考慮的確實不是特別多。我剛剛到加沙的第一天晚上,跟前任記者交接的時候,就經曆了一次空襲。那對我來說確實是挺震撼的。但我當時就一個想法,不會那麼倒黴嘛,你剛去,你想看的一切都還沒有展開。所以我當時還是比較相信自己會有運氣繼續下去。

在加沙的那兩年,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曆。一方麵就是從人生的閱曆上來講,你經曆的那種孤獨,見證的各類衝突、各種主義,各種人的理想也好、謊言也好,你都會看得更清楚一些。另外一方麵,在寫作、做記者的技能方麵也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

當時我的狀態,差不多就是白天出去拍照,晚上回來寫文字。那時候20多歲,精力也好,就會寫得比較快。那時候給新華社寫東西,其實有好幾個“婆家”——就是給好幾份刊物供稿,還有好幾個頻道等著要稿件。那時候,人的精力真的是使不完,我可以持續寫到很晚。我記得有一次,我連續工作了38個小時,經曆一次空襲,整個晚上沒有睡覺,在發稿,白天還要再寫特稿,其間真的可以不睡覺。還有一次,我一直工作到早上7點鍾,想去睡覺了,然後一想不如看個電影吧,就自己拿著DVD光盤在那兒看。那個時候,人好像真的不需要休息。現在是不行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李安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那部電影,很多人都說拍得沒那麼好。我也承認,可能跟之前的那些電影比起來,不大容易理解。但對我來說,卻是特別能感同身受。

因為我在加沙期間回過一次北京,以及後來回來的時候,都有那種感覺,完全在兩個世界裏麵。比利·林恩的那種孤獨感,和他說想回到戰場,那裏對於他們來說更安全。那種感覺在我身上也非常強烈。但是很快,我就適應了重新在北京生活。

機緣巧合,當時我和鳳凰衛視有一些聯係,他們希望我去那裏工作。而且按照他們的模式,我可以短期地去不同的地方。我當時一心想再回去那些地方,所以就覺得這個機會很有吸引力。

那時候,駐外女生一般會被派到人比較多的大站、大分社。當時我聽說加沙隻有一個名額,本來要去的男生好像不是特別願意。我就主動請纓。我其實沒有太多的考慮,因為學阿拉伯語之後,對那個地區會有比較多的了解,聽了很多那個地區的傳說以及來自戰地記者的經驗,就特別會有血液湧動的感覺,非常想去。

那個時候巴以衝突還比較激烈,那個地方永遠上演著生與死的故事。我特別想去這個極端的環境,去看看人的生活狀態。所以當時去的最初目的不是跟任何所謂國際政治、國際關係有什麼關係,我是想去看人的狀態。那個時候自己又喜歡拍照,所以覺得一個人的分社,既可以做文字,又可以兼做攝影,很有意思。

對於生死危險的話,這種事情我考慮的確實不是特別多。我剛剛到加沙的第一天晚上,跟前任記者交接的時候,就經曆了一次空襲。那對我來說確實是挺震撼的。但我當時就一個想法,不會那麼倒黴嘛,你剛去,你想看的一切都還沒有展開。所以我當時還是比較相信自己會有運氣繼續下去。

在加沙的那兩年,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經曆。一方麵就是從人生的閱曆上來講,你經曆的那種孤獨,見證的各類衝突、各種主義,各種人的理想也好、謊言也好,你都會看得更清楚一些。另外一方麵,在寫作、做記者的技能方麵也確實有了很大的提高。

當時我的狀態,差不多就是白天出去拍照,晚上回來寫文字。那時候20多歲,精力也好,就會寫得比較快。那時候給新華社寫東西,其實有好幾個“婆家”——就是給好幾份刊物供稿,還有好幾個頻道等著要稿件。那時候,人的精力真的是使不完,我可以持續寫到很晚。我記得有一次,我連續工作了38個小時,經曆一次空襲,整個晚上沒有睡覺,在發稿,白天還要再寫特稿,其間真的可以不睡覺。還有一次,我一直工作到早上7點鍾,想去睡覺了,然後一想不如看個電影吧,就自己拿著DVD光盤在那兒看。那個時候,人好像真的不需要休息。現在是不行了。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李安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那部電影,很多人都說拍得沒那麼好。我也承認,可能跟之前的那些電影比起來,不大容易理解。但對我來說,卻是特別能感同身受。

因為我在加沙期間回過一次北京,以及後來回來的時候,都有那種感覺,完全在兩個世界裏麵。比利·林恩的那種孤獨感,和他說想回到戰場,那裏對於他們來說更安全。那種感覺在我身上也非常強烈。但是很快,我就適應了重新在北京生活。

機緣巧合,當時我和鳳凰衛視有一些聯係,他們希望我去那裏工作。而且按照他們的模式,我可以短期地去不同的地方。我當時一心想再回去那些地方,所以就覺得這個機會很有吸引力。

但電視表達並不是我最好的表達方式。所以我剛開始做電視的時候,用了比較長的時間去習慣。而且可以說,電視表達對寫作是有破壞力的。因為如果你講的跟你寫的是一樣的話,那你的寫作就是失敗的。

你寫的,一定是那些你講不出來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