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操縱(上)(1 / 2)

聽到病人的話後,苟文生隻是安慰對方不用擔心,這都是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正常反應,漸漸就會消失。

放下電話,他雙手握緊坐著一動不動,這樣才能讓極度興奮的心情慢慢平複下來。

如果不是克製,也許他會跳起來大喊一句:成了!

那位錢塘江畔賞花的病人不明白,苟文生卻十分清楚,他聞到了花香,對方聞到了福爾馬林,這絕對意識一次質的飛越。

這種感覺來源於,人格的交彙所帶來的通感!

同卵雙胞胎長大後,哪怕相隔千裏萬裏,也經常能夠體驗到彼此的喜怒哀樂,這種通感源於精神的誕生。

也就是說,在胚胎形成之初,精神力還處於極度原始的狀態時。

兩個胎兒的人格是相互交叉甚至交融的,直到隨著肉體不斷發育,精神人格才開始徹底分離。

但這種原始狀態的交融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在未來的數十年中,精神上的通感始終本隨著兩人。

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同卵雙胞胎同樣是從一個點開始,精神逐步分離、各自獨立發展。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通感幾乎不可能產生,但苟文生的實驗證明,隻要人格產生交彙,通感就能夠形成!

這一成功,讓苟文生相信,隻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周董所說的將在自己手中變成現實。

由此,他從小心嚐試轉向全心推進。

在一年多時間裏,他先後對七十多位病人進行了催眠療法,這在醫院精神科曆史上也是罕見的。

不過,醫院裏沒有人去質疑苟文生。

一方麵,大家都相信,這位年輕的科室主任是個工作狂,是那種把疾病研究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醫生,這些都是他們對患者的赤誠。

而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苟文生特意隱瞞,才使得他對大量病人頻繁實施催眠術這件事沒有被過度關注。

苟文生清楚,醫學領域是很特殊的一個行當。它一方麵以救死扶傷為己任,另一方麵卻極度保守,凡是大家不熟悉的創新一定會被視為異端。

對新型治療方法的排斥,幾乎是醫生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苟文生從未將自己的研究公之於眾。

不過在心裏,他將這種治療稱為靈魂析出法。

顧名思義,這就像在尿毒症治療中所進行的血液透析一樣,隻是在苟文生的治療中,被淨化的是人格、是靈魂,而非血液。

經過長期的摸索,他漸漸發現了一個規律:患者的人格離開身體的時間越長,其被改造的可能性就越大。

或者說,在催眠狀態下,患者的人格被引導出來,進入苟文生的體內之後,其物質支撐或者說能量的來源,是由苟文生提供的。

和一個獨立的人一樣,人格也擁有趨利避害的天性,哪怕它隻是一團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存在。

患者的人格進入到苟文生的身體後,似乎是為了獲得這具身體的支持,它們往往會選擇妥協,對於一些曾經堅持或者執念的東西,甚至會徹底放下。

譬如,有一個女性病人,因為年輕時感情受到欺騙而發病,主要特征就是憎恨一切雄性動物,帶有一定的反社會性。

在被送來治療之前,她剛剛逃過一次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