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熟讀典故,自是知前朝這件大事,據《宋史》記載,仁宗有段時間非常寵幸尚美人、楊美人,而這兩位也很不識趣,自以為有皇帝撐腰,尾巴就翹上天去了,對郭皇後也不待見,好幾次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爭執。有一天尚美人當著郭皇後的麵,向皇帝說郭皇後的壞話。身為後宮主人的郭皇後怎能容忍,於是,衝上前去給尚美人一個耳光!沒想到仁宗到兩人中間去勸架,不小心一巴掌就落到了仁宗皇帝脖子上。郭皇後又是留著指甲的,頓時在仁宗脖子上留下幾道血痕。仁宗此時不過二十四五歲,年輕氣盛,加上又在自己心愛的女人麵前,還有不少太監宮女看著,這臉丟大了。仁宗大怒,登時血往上衝,但仁宗生性仁慈,於是強壓怒火,憤憤離去。
若此時發生在尋常人家,或許三五天之後也就放一邊了,可是在宮廷,一個巴掌僅僅是宣告一場轟轟烈烈的廢後運動的開始。
首先發難的當然是尚美人和楊美人。兩人和郭皇後一向有過節,而一旦郭後被廢,兩人極有希望取而代之。此時郭後竟然當眾打傷了仁宗皇帝,那還得了,雖然說皇後是一國之母,可皇帝對皇後依然是丈夫,是君上,是不可冒犯的上天,就算是在民間,那也是“夫為妻綱”。何況又是打在脖子上,讓仁宗皇帝有何臉麵麵對朝廷大臣,麵對天下臣民。仁宗皇帝必將成為本朝,不,是古今第一可笑之君王。試想,聽到自己的兩個女人如此說,仁宗皇帝情何以堪?
第二個跳出來的是呂夷簡。呂夷簡是仁宗朝極有權勢的一位宰相。早在劉太後輔政期間,呂夷簡就深受重用。而在劉太後去世之後,仁宗想清除一些劉太後的黨羽,而建立自己的班底,於是和當時擔任宰相的呂夷簡商議。回宮之後,仁宗和郭皇後說起此事,郭皇後說:呂夷簡就唯獨沒有阿附太後嗎?隻是他那人,一貫奸猾,善於應變罷了。仁宗一聽記在心上,隨即罷免了呂夷簡。而呂夷簡向來和仁宗皇帝的親隨太監閻文應關係很好,一打聽竟然是郭皇後在背後搞鬼,心中嫉恨。
呂夷簡四月罷相,之後,宋仁宗聽說,正因呂夷簡的進言,自己的生母李宸妃才能按照皇後的禮儀安葬,對呂夷簡非常感激,那年的十月就恢複了呂夷簡的相位。此時,一個巴掌引發的風波發生了,呂夷簡不可能錯過這樣的機會,於是向仁宗進言廢後。而閻文應更讓諸位大臣看看仁宗皇帝脖子上的傷痕。一時之間,大臣議論紛紛。有人義憤填膺,以為天子受辱。有人大聲抗議,以為皇後無錯。
此時仁宗皇帝的決定就最為重要了。
在挨打之初,仁宗皇帝當然想廢後,可之後的天,以孔道輔、範仲淹為首的十多位朝廷大臣紛紛上書,抗議廢後,以為郭後無大過,廢後傷國本。可最終仁宗還是決定廢掉郭皇後。
一切隻因為,仁宗皇帝對郭皇後的怨恨由來已久。
郭皇後是平盧軍節度使郭崇的孫女,家底可謂深厚,而且是劉太後當年親自選中。當初有位張美人也參加了選後,仁宗皇帝非常寵愛,可是劉後不喜歡,仁宗文弱年幼隻能依從母後。而劉太後手腕強硬,在曆史上有宋朝武則天之稱,然史書記載對仁宗非常關愛。在母親的陰影下生活的少年仁宗,也想自由的呼吸,真正做一回君王。雖然不敢公開對抗母後,可對於劉太後選擇的郭皇後卻一直冷淡。加上郭皇後年幼無知,仰仗劉太後的寵愛,多番幹涉仁宗,不許仁宗和其他妃嬪親近。一旦劉太後去世,積壓的怨恨就在仁宗心中盤旋。而郭皇後此刻的一巴掌,就成了引發連環轟炸的導火線。
終於,仁宗決定不顧朝臣反對,下旨廢後。在詔書上當然不能提打了自己一耳光的事情,而是說郭皇後入宮多年,卻沒有生育,自願進入道觀懺悔。一場風波暫時被壓製下去了。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也不算太過。可之後,仁宗竟然默許他人毒殺郭後,隱然成為殺死自己第一任妻子的凶手。
有一天,仁宗在後宮走著,看到郭皇後以前坐的肩輿(轎子),想起了自己和郭皇後少年相識的種種往事,心有不忍,於是寫了一首詞讓人帶給廢黜的郭皇後。兩人詩詞唱和,讓仁宗更加感動。當仁宗表示要召見郭皇後的時候,郭皇後卻表示,隻有在召集百官正式恢複皇後的身份,才能再次和仁宗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