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記過大風大浪的人,在這個時候,沒有用意的話兒,所以心頭滿是疑問,卻是耐著性子聽了下去。
楊榮繼續道:”蜀漢丞相諸葛亮決定親自率軍平定南中叛亂。參軍馬謖為諸葛亮送行時候提出平定叛亂要采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諸葛亮亦接納此建議,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軍,作為西路,從成都由水路出發,進軍越巂郡(今四川西昌),討伐高定;東路又派馬忠由僰道(今四川宜賓)出發,進攻牂柯郡(今貴州福泉),攻擊朱褒;中路由李恢從平夷(今貴州畢節),攻向建寧(今雲南曲靖)。而此時,雍闓與高定發生摩擦,最後為高定所殺,孟獲趁機收編了雍闓部眾,繼續率領南中人與蜀漢交戰。“說到了這兒,楊榮看了一眼楊崢,忽然問:“楊大人,依你看,馬謖這計謀如何?”
楊崢一愣,想了想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確是好計謀?“說完心頭一動:“莫非這幫老家夥本意讓是學諸葛孔明,來個七擒孟獲,我倒是想,可沒人家諸葛孔明的本事啊?”
楊榮點了點,似很滿意,繼續說道:“李恢軍深入昆明,用計大破益州郡叛軍。而馬忠軍則順利在且蘭打敗朱褒,與李恢軍會合。另一方麵,諸葛亮大軍到達南中後數戰皆勝,先斬殺高定,然後與其他兩路大軍彙合。三路大軍聲勢相連,準備迎戰孟獲。
諸葛亮聽到孟獲為當地人所信服,便想通過生擒迫使他歸順,從而達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
命大軍渡過瀘水,與孟獲軍戰,成功俘虜孟獲,諸葛亮帶他到營陣觀賞,問他覺得蜀軍如何,孟獲回答他:“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我之前不知你軍虛實,所以才戰敗。現今蒙賜觀看營陣,原來隻是如此,必定可以勝利了。)”
諸葛孔明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亂問題嚴重,便用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要孟獲心服口服。因此便笑著將他放走再戰。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後,仍要繼續放他走。
孟獲及其他土著首領終於對諸葛亮徹底信服了,不肯離去,孟獲說:“公,天威也,南人不複反矣。(您代表著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會再反叛了。)”於是帶領蜀漢大軍到滇池,與諸葛亮盟誓,蜀軍成功平定南中。孟獲後來遷為禦史中丞。蜀軍歸還後,因諸葛亮一反兩漢以來委官統治、遣兵屯守的慣例,采取“不留兵,不運糧”,重用地方勢力,保障他們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馬忠、呂凱等人采取懷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當地少數族的上層分子,此後南中再沒有發生過大規模叛亂。此戰可謂是大獲成功?“
楊崢不傻,這會兒聽出點味兒來了,眼下的安南頗有幾分相似之處,說到底這一次出征,勝還是第二位,獲得安南的民心才是最緊要的。
明白了這一點,楊崢衝著楊榮抱了抱拳道:“多謝閣老大人指點?”
楊榮暗暗點了點頭道:“好小子,果然上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此次能不能平定安南,人心是關鍵!楊小弟可要好好把握!“楊士奇補充道。
楊崢點了點頭道:“小弟銘記在心!“
張輔這時道:“楊大人你還有什麼想問的?”
楊崢心道:“安南這麼大,要的可多了?”
眾人見他模樣,便知道他的心思,各自笑了笑,張輔道:“楊大人是不是覺得心頭是一團亂麻,不知該從何下手是吧?“
楊崢歎了聲道:“不瞞國公,下官打了兩場勝仗不假,第一次的彌勒教多少有些運氣的好因素,第二次的北京城,說到底還是韃子不夠狡猾,咱們大明的火器夠先進,再者,當時下了死命令,城在人在,城破人亡,所以將士們個個不要命的殺敵,能打敗韃子我都覺得意外,所以對於打仗我的確知道的不多!“
^^^^^^^^^^^^^^^^^^^^^^^^^^^^^^^^^^^^^^^^^^^^^^^^^^^^^^^
第二更先送上請圍觀,請訂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