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1 / 2)

儒家最高理想是周公相成王。大儒做國君的卿相大夫,小儒給富人辦喪事,自己家裏人跟著去吃酒飯,過著寄生蟲的生活。儒家利益與統治階級完全一致,兩者間妥協合作是很自然的。墨家與統治階級利益並不一致,統治階級為了要利用墨家,作暫時的勉強的有限度的讓步,墨家對統治階級則是忠實服務,竭盡心力,成為最馴服的仆役。墨家一方麵對儒家猛烈攻擊,企圖奪取儒家政治上的地位。一方麵視死如歸地為國君貴族守城禦敵,保衛他們的利益,以為這樣做,可以取得信任,庶幾行施自己的學說。事實卻相反,墨家不曾得到卿相行道的機會,儒家雖受攻擊,依然為國君貴族所尊重。

但雙方的爭鬥還是你死我活,。儒家主張“親親有術(等差),尊賢有等”,嚴格區別親疏尊卑,鞏固封建等級製度。墨家不反對等級,但反對儒家所說的等級,主張兼愛、節葬、尚賢、尚同。。儒家主張有命在天,壽、夭、貧、富,安、危、治、亂都是不可改變的天命。

墨家反對宿命論,認為天欲義(善政)而惡不義(亂政),鬼神賞賢而罰暴,命是暴王(亡國之君)所作,窮人(怠惰人)所述。

儒家主張繁飾禮樂,教富貴人糜費財物,自己分肥得食。

墨家反對不勞而食,主張節葬、非樂,斥儒者“貪於飲食,惰於作務”。儒家主張穿古衣,說古話,“循(述)而不作”,“仍舊貫,何必改作”。墨家反對保守,主張創造新事物。(多適合建立現代強國的文化)

儒家主張不顯諫,待國君問,問小答小,問大答大,不問不言。墨家反對庸言庸行,主張“事上竭忠,……有過則諫”,“務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古人常說“文死諫,武死戰”根本就不是儒家的學說,被儒家冒用了)強使國君行有利人民的政事。墨家攻擊儒家,與荀子痛斥賤儒很多相同處,不同的是荀子痛斥七十子後學,墨家則直接攻擊儒家創始人孔子。

孔子主張複西周之古,按照周禮所規定的等級分配生活資料,這自然是一種空想。

墨子雖也承認貴賤的等級,以為天子、三公、諸侯、卿、大夫下至鄉長、裏長、家君(家長)各級正長,都是有智慧有威權能統一是非表率萬民的貴人,萬民則是賤者愚者。

但墨子主張選擇賢良為正長,並複大禹之古,要求各級貴人學大禹過著與萬民同樣勤勞菲薄的生活,放棄剝削的權利。這更是一種空想,永遠不會得到統治階級的采納。“將求之不得也(不可求得),雖枯槁不舍也(死也要追求)”,墨家就在這個空想的追求中幻滅了。(不可能!天地可滅,墨家幻想建立人類大同的宏願也不會滅亡,想想現代西方文明,不就是實現了墨家的很多理想嗎?)

孔子尊天信命遠鬼神,天子得祭天,庶人隻許祭戶神或灶神,祭鬼隻許祭父母。墨子尊天非命信鬼神,主張人無貴賤,都有權祭天和眾鬼神。

這些在兩家的著作裏,多有記載,有個巫馬子對墨子說:“我不能兼愛。我愛鄒人於越人,愛魯人於鄒人,愛我鄉人於魯人,愛我家人於鄉人,愛我親於我家人,愛我身於吾親。“(《墨子·耕柱》)

巫馬子是儒家的人,竟然說“愛我身於吾親”,很可能是墨家文獻的誇大其詞。這顯然與儒家強調的孝道不合。除了這一句以外,巫馬子的說法總的看來符合儒家精神。

因為照儒家看來,應當愛有差等。

談到這些差等,孟子說:“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孟子同墨者夷之辯論時,問他“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對於兄之子的愛,自然會厚於對鄰人之子的愛。在孟子看來,這是完全正常的;人應當做的就是推廣這種愛

使之及於更遠的社會成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這就是孟子所說的“善推其所為”(同上)。這種推廣是在愛有差等的原則基礎上進行的。

愛家人,推而至於也愛家人以外的人,這也就是行“忠恕之道”,回過來說也就是行“仁”,這都是孔子倡導的。這其間並無任何強迫,因為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側隱之心,不忍看得別人受苦。這是“仁之端也”,發展這一端就使人自然地愛人。但是同樣